<h3>记得《家》的歌谣吗</h3><h3><br></h3><div>小时候</div><div><br></div><div>家就是妈, 妈就是家</div><div><br></div><div>没有妈, 哪有家</div><div><br></div><div>说是要回家</div><div><br></div><div>其实是找妈</div><div><br></div><div>妈妈您在哪儿</div><div><br></div><div>在哪儿都是家</div><div><br></div><div>妈妈不在哪儿</div><div><br></div><div>哪儿就不是家</div><div><br></div><div>长大后,还是觉得</div><div><br></div><div>妈就是家, 家就是妈</div><div><br></div><div>不是妈, 哪来家</div><div><br></div><div>闲来说想家, 其实是想妈 </div><div><br></div><div>进了家, 先喊妈 </div><div><br></div><div>喊不应, 去找妈</div><div><br></div><div>见着妈, 算到家</div><div><br></div><div>哎…… </div><div><br></div><div>为什么? </div><div><br></div><div>人到最难处, 总是想回家</div><div><br></div><div>人到最苦时, 总是先想妈 </div><div><br></div><div>人到最无奈, 总是先喊妈 </div><div><br></div><div>一辈子了, 忆忆想想</div><div><br></div><div>哪里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家</div><div><br></div><div>让我大声说,妈妈</div><div><br></div><div>只有您那温暖的怀抱</div><div><br></div><div>才是我一生中最感安全幸福的家 </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这是一位伟大的不寻常的母亲,我的岳母,也是我的妈。</h3><h3>往事若能下酒,回忆便是一场宿醉。</h3><h3>多年以来,我的脑海里时常萦绕着一件事情,就是想写一些关于“妈"的文字,可是一直没有拿起笔来,客观上是常忙于芜杂之事没有时间,主观上还是感觉力不从心,唯恐水平有限,担心拙劣的文字不伦不类被读者贻笑。</h3><h3><br></h3> <h3>妈是九十一岁高龄的老人了,如今她是儿女们关心疼爱的小孩,我们却成了时时关注她健康的大人。</h3><h3>讲述母亲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良心使然。是发自灵魂深处对于母爱的敬佩,敬畏,感恩和折服,在老人家身上有太多的传统美德,思想理念值得我们传承踔厉,发扬光大。 我觉得这些思想美德是母亲的,也是天下所有母亲的,是伟大的母爱之魂,也是伟大的民族之根,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文明,实现民族复兴之梦的不可或缺的思想灵魂。</h3> <h3>狗年大年初四,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子女们、晚辈们利用春节假期休息时间,又回到这农村老宅:朝阳县东大屯乡古山子村三家组同老人团聚。</h3> <h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3><h3>为了子女操劳一生的老妈老了,她哪个女儿家也不去,就愿意守在老家、守着这老宅、守着儿子。</h3> <h3>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当父母老成了孩子,做子女的就必须成长为父母。每一个想尽孝心而幸有父母健在的人,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孝敬父母的心落实到行动上吧!</h3> <h3>世上许多事可以等,唯有尽孝不能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生命有着不堪一击的脆弱,时间的残酷剥夺着母亲的年华。不要等到“风烛残年”时才知道报恩。若然,只能让自己徒增遗憾,落泪以视悲哀!</h3> <h3>老人生有七女一子,如今都己立业成家,好几个年长子女如今都己儿孙绕膝或退出工作岗位享受天年。</h3> <h3>农历2017年10月29日是老妈90岁生日,远在外地的43名能够脱离开工作岗位的晚人下辈请假回来给老人家贺寿。</h3> <h3>晚辈们对老人孝顺有佳,喜逢传统寿诞,晚辈们就像庆祝节日一样给老人祝贺。</h3> <h3>这是在朝阳女儿家过生日。</h3> <h3>这是老人儿子一家人,弟弟、弟媳对老人孝顺无人能比,老妈对儿子的疼爱有佳。老年痴呆症无论怎样严重,儿子、儿媳的名字却天天挂在咀上。弟媳过日子是一把好手,对人真诚、善良、厚道,农活家活拿得起放得下,每天除了地里农活还要把这个老妈侍侯好,疏头洗脸洗衣服,还要经管老人大小便。遇几位姑姐轮流来护理老妈时,还要天天张罗伙食,换着样的改善着家中的饭菜。弟媳是个勇于担当、有责任心的人,她继承了婆婆的好传统,她的三个女儿成家后对她也是那样的孝顺。</h3> <h3>这不,正月初四好几十口人回来了,得做几桌好菜召待大家。</h3> <h3>看,这菜还没上完呢。</h3> <h3>再看看农家地里一年的劳动成果。弟弟、弟妹却实是一对过日子的好手。</h3> <h3>岳父五十八岁就因病走了,弟弟、弟妹二十多岁就撑起了这个家,撑起了侍侯老妈的责任。岳父当了二十多年大队书记,那时的大队书记比现在的乡党委书记水平都高,无私心杂念、为人处事公平公道很得民心,后几年又进入了乡党委,成为乡党委成员。岳父的一身正气、公德直接影响教育了子女们。成为子女们一生中成长的楷模。</h3> <h3>妈妈真的老了</h3><h3>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我想对你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己全变成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多少牵挂,你的腰身不再挺拔,你的眼睛已失去了光华。</h3> <h3>母亲,最温暖的称呼,最伟大的职业!看着母亲满头的白发,内心深处真的是五味杂陈,向母亲表达的祝福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每一句话每一个笑容都潮潮的……。</h3> <h3><font color="#010101">曾经以为,母亲永远那么年轻 ,操持家务,黎明即起 。不论是盛夏的晨光洒落山岗 ;不论是隆冬的寒夜执着徘徊在窗外 。热气腾腾的饭菜总是如约飘香 。唤醒了我们这些孩子们各种睡姿 、与对母亲缝制棉被的依赖不舍 。母亲用她那坚韧的臂膀撑持着这个家,那时岳父弟兄二人在一起过,因岳父的大哥在外当兵,她还要养育身边的侄男侄女,后几年又接连侍侯九十多岁的公公、婆婆,并圆满的送走了二位老人。那时的母亲啊 健硕而美丽。</font></h3> <h3>你无法让时光留住脚步,因为岁月终会让花谢,让树枯,也终会让母亲皱纹满脸,身姿佝偻。别请求岁月能够停顿,我们要追着岁月好好陪伴母亲,因为昨天是不会回来的。</h3> <h3>母亲,世界上再不会有比这更圣洁的词语。深情中载的最满是母爱,柔美中蕴藏最多的是母亲的坚韧。我非常敬畏母性的力量,她们创造了神仙也仰慕的人间烟火,她们创造了历史认可的生命长河。毫不夸张的说,她们是创造人类世界的动力。</h3> <h3>母亲从来都用与世无争的境界净化自己的灵魂,她一直沉浸在一方单纯的世界里,从不苛求我们顺从己意,但苛求每个子女能出人头地。一生养育八个子女,加上大伯哥的孩子岂止八个,那种辛劳可想而知。她勤劳和善競競业业为孩子们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无怨无悔,饱一顿,饥一餐,时时刻刻都在释放着荡气回肠的大爱,直到心有余而力不足。</h3> <h3>在子女们的记忆里很少听到母亲对儿女们的呵斥声或邻里邻居的争执声,也没有听到过婆媳间面红耳赤的争吵声,有的只是无声的磨煎,再磨煎……</h3> <h3>多再繁的文字,难以阐述人世界母亲的阅历。我作为四十多年的女婿也是老人家的儿子,耳闻目睹了好多好多,我们不想动用过多的词语来惊扰她老人家老年痴呆症的那种另类生活,唯有用默默的陪伴回报她的恩情,方显孝德厚重之本。母亲,你是我们八位子女的家。</h3> <h3>几十年来八位子女,从她老人家身上悟出了做人的真谛、生活的哲理;是她老人家用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营造了我们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她老人家留给了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和宝贵记忆。</h3> <h3>母亲真的老了,前年(2016)老人八十八岁得一场重病,120急救车把她拉到了急救室,诊断为间质性肺炎呼吸困难,抢救观察几天后医生娓婉的告诉子女们"回家吧!他们己无回天之力"。当时在场的子女们再也控制不住了,都哭出了声,亲爱的妈妈将于不久……。</h3> <h3>我们不想放弃妈妈!我们还想让老妈陪伴我们些年。子女们想尽了一切可能的措施,饮食调理、医疗措施、医生健议的用药方法多管齐用。那几个月,几次病危我们半夜三更往家赶。子女们对老妈的爱,感动了上帝,上仓把老人家还给了我们。</h3> <h3>也许上天有灵,远在另一个世界的老爸也不自私了,他舍得了把老伴留给孩子们,让老伴与孩子们多亲些年、多伴些年。</h3> <h3>功夫不负孝心人,几个月过后老妈奇迹般的活过来了。</h3><h3>这不还能和老女儿包饺子呢。</h3> <h3>老妈爱吃魚、鸡蛋、带馅的,儿媳妇、女儿们就换着样的给她做。有利健康的高质牛奶、弥猴桃、桂园等珍稀水果定时经管老人吃。</h3> <h3>老妈老年痴呆症多年,时轻时重。此病医学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h3> <h3>老人家思维不再敏捷,动作也变得迟缓,时常不认识自己的子女,还经常闹出一些笑话,让人哭笑不得,行为经常出现返常现象。子女们己把老人当作了悉心呵护的孩子。</h3> <h3>大家天天的护着她开心</h3> <h3>这是和外孙的女儿、儿子玩耍。</h3> <h3>八个子女中因年令、身体状况、家庭事物、工作状况等因素,在老人的护理上子女们争着抢着去做,争相付出不推辞。高尔基说:没有母亲就没有诗人和英雄。而对于我们来说: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我们的世界。</h3> <h3>有一种爱,清澈似水,它是母亲的爱</h3><div><br></div><div>有一种暖,热遍全身,它是母亲的体温</div><div><br></div><div>有一种味,淳香终生,它是母亲挤出的奶</div><div><br></div><div>有一种恩,深似大海,它是母亲的奉献</div><div><br></div><div>母爱我们再多的付出也无法回报。</div> <h3>这是老人的八个儿女(摄于2017年农历10月29日)</h3> <h3>2017年农历10月29日九十大寿与七个女儿合影</h3> <h3>2017年农历10月29日九十大寿与大女儿家合影</h3> <h3>2017年农历10月29日九十大寿与二女儿(本文作者)一家人合影</h3> <h3>2017年农历10月29日九十大寿与三女儿一家人合影</h3> <h3>2017年农历10月29日九十大寿与四女儿家人合影</h3> <h3>2017年农历10月29日九十大寿与五女儿一家人合影</h3> <h3>2017年农历10月29日九十大寿与六女儿家合影</h3> <h3>2017年农历10月29日九十大寿与七女儿(老闺女)家合影</h3> <h3>2017年农历10月29日九十大寿与儿子一家人合影</h3> <h3>2017年农历10月29日九十大寿与侄子、侄媳、侄女们合影</h3> <h3>狗年正月初四大女儿及家人合影</h3> <h3>狗年正月初四儿子及家人合影</h3> <h3>狗年正月初四二女儿及家人合影</h3> <h3>狗年正月初四三女儿及家人合影</h3> <h3>狗年正月初四四女儿及家人合影</h3> <h3>狗年正月初四五女儿夫妇合影</h3> <h3>狗年正月初四六姑爷及外孙合影</h3> <h3>九十寿诞与老闺女及家人合影</h3> <h3>过九十寿诞与外孙女一家人合影</h3> <h3>过九十寿诞与外孙子一家人合影</h3> <h3>五女儿</h3> <h3>老人的外外孙媳妇与重外孙女</h3> <h3>老人的老闺女</h3> <h3>老人四女儿</h3> <h3>老人二女儿</h3> <h3>老人外孙和人重外孙</h3> <h3>老人的七女婿和外孙子合影</h3> <h3>这是老人重外孙子</h3> <h3>丰盛的年初四盛宴</h3> <h3>老岳母九十岁寿诞庆典视频</h3> <h3>在此文结束之际</h3><div><br></div><div>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长寿。</div> <h3>图文编辑:养生之家(王明东)</h3><h3><br></h3><h3>二零一八年正月初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