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锋作品——宋人小品临摹(一)

景荷

<h3>  宋代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创作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丰富、笔墨技巧精纯、艺术境界高妙,代表了中国绘画的高峰,成为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h3><h3> 宋人小品以盈尺的画幅传达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趣,传递着朴素淡雅、虚静恬淡的美学特征。</h3><h3>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必经之路。以下是王宇锋老师临摹的宋人小品画。</h3> <h3>  碧桃图 绢本设色 24.9厘米×27.0厘米 原作在故宫博物院藏</h3><h3> 桃自古就有辟邪、长寿的寓意,是常见的绘画题材之一。娇媚的桃花,红白相映,绿叶扶疏。画面虽仅有两枝碧桃,但在繁华锦簇、苞蕾盈枝的描写中透露出浓郁的春意。</h3><h3> 花瓣用多变的细线条勾描,复以白粉、淡胭脂色多层晕染,富有层次变化和立体感。嫩芽用胭脂线勾轮廓和叶筋,填以花青和汁绿,自然生动。全图用笔精细,设色淡雅,画面虽小,意趣无穷,是南宋写生佳作。</h3> <h3>  乌柏文禽图 绢本设色 27.5厘米×26.9厘米 原作在故宫博物院藏</h3><h3> 雪后溪边,一对毛羽灿烂而又略显蓬乱的红嘴蓝鹊,在寒风中棲于乌柏枝头的情景。树下溪流蜿蜒,水花击石。山石和树上的积雪使观者有一种寒气扑面而来的感觉。</h3><h3> 花鸟与山水相结合是南宋花鸟画的一大特色。花鸟与山水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意境幽远,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对后世影响深远。</h3> <h3>  霜柯竹涧图 绢本设色 27.4厘米×26.7厘米 原作在故宫博物院藏</h3><h3> 雪后两只红嘴蓝鹊棲于临水梅树枝头,枝干虬曲,竹叶萧疏,树下清流湍激,水花飞溅。</h3><h3> 画面上方以淡墨晕染,竹枝以双勾写出。竹树、山石用笔刚劲,水流和文禽羽毛用笔轻柔,使画面形成刚柔、动静对比的艺术效果。</h3> <h3>  松涧山禽图 绢本设色 25.3厘米×25.3厘米 原作在故宫博物院藏</h3><h3> 此图选取山涧一角,绘老松苍翠茂密,藤条盘绕而上。树下翠竹挺劲,溪水蜿蜒奔流。画面色调以墨色和深青色为主,给人以幽深清寂之感。</h3><h3> 四只山鹊打破了画面的清冷气氛,营造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松树树干和鳞片用浓墨画就,松针细笔勾写,复用墨青色渲染。竹叶双勾填色。山石以勾勒为主,既有棱峥之姿,又得润泽之味。用笔苍劲酣畅,工中带写,笔墨严谨。</h3> <h3>  白头丛竹图 绢本设色 25.4厘米×29.0厘米 原作在故宫博物院藏</h3><h3> 冬日小竹数竿,残雪积于苍翠的枝叶之上,寒意未消。两只白头翁棲于枝头,一只低头梳理羽毛,一只遥视远方。</h3><h3> 竹叶和竹枝双勾填彩,错落有致。白头翁用淡彩层层晕染,再以尖毫细笔绘出绒羽,形象生动,刻画准确,富有毛绒质感。</h3><h3><br></h3> <h3>  梅竹双雀图 绢本设色 26.0厘米×26.5厘米 原作在故宫博物院藏</h3><h3> 修篁白梅,二雀一高一低分棲枝头,寒风清冷,白梅盛开,竹枝半带枯黄。</h3><h3> 鸟羽用细笔勾描,然后以墨或淡彩晕染,茸毛质感明显。梅花用白粉和淡黄绘写,层次丰富,娇艳逼真。竹叶以细线双勾轮廓,后染以花青、汁绿、赭石等色,向背转折清晰可辨。整图简洁明了,用笔工细,设色清丽,体状物态精工而有生意。</h3> <h3>  疏荷沙鸟图 绢本设色 25.0厘米×25.6厘米 原作在故宫博物院藏</h3><h3> 荷塘一角,一枝莲蓬横出画面,一鹡鸰棲于莲梗上,回首注视着上方的一只小蜂,凝神专注之态惟妙惟肖。</h3><h3> 鹡鸰与莲蓬分布画幅两端,如此构图使画面显得既稳定又生动。残败的荷叶用笔细腻,点染结合,叶上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令观者如实物在目。</h3><h3> </h3><h3><br></h3> <h3>  宋人小品画幅虽小,却能小中见大。画家寄情于景,将自己的主观精神和情感融于自然之中,使画面充满了诗意。观宋人小品画,能从中体会到意境之美、技艺之美、精简之美、笔墨之美和生活之美。</h3> <h3>  宋人小品临摹者王宇锋:河南大学副教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省级展览中入选并获奖。</h3><h3> 联系电话:13569501656</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