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花一万多元到欧洲“串门”十数日,是我有生最大的一笔消费。由于是自费,当然要追求明白,以至虽然回国,总是会对十多天的见闻进行反刍回味。从而也产生了将所回之味记录下来的念头,于是有了以下的絮絮叨叨。</h3><div><br></div><div> 瑞士——卢塞恩悲伤的狮子</div><div><br></div><div> 瑞士是一个联邦制国家,阿尔卑斯山脉贯穿其中,地貌多山少平原,自然风光旖旎迷人。由于其历史并不渊远流长,因而有点年代的人文景观屈指可数,但其中有一个纪念碑却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动容深思,这就是琉森市的卢塞恩狮子纪念碑。</div><div> “这座石雕,被马克·吐温誉为世界上最悲伤、最感人的石雕。” 导游介绍。</div><div> 这是一头向右侧卧着的雄狮,镌刻在一块石壁之上,右前爪扒在有瑞士国徵的盾牌上,左前爪无力地向下耷拉着,一支几近没尾的箭插在背上,眉头紧皱,眼中似有泪水盈盈。把以凶猛著称的王者刻划得如此传神的柔弱,所产生的悲伤氛围让我泫然欲泣。</div><div> “这是谁的作品?确实感人。”我问导游。“当然感人。是谁创作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石雕下面的文字所叙述的故事。叔叔,你知道的。”导游小黄回答。我有些赧然,不是因为看不懂石雕下方的文字,而是因为闭塞少知,竟不知道这头悲伤的狮子所要叙述的是一段无奈的史实以及令人幡然醒悟的道理。</div><div> 卢塞恩曾脱离瑞士联邦而宣布独立,后又自愿加入联邦至今。历史上的瑞士,资源贫乏,战火连连,受尽邻国欺辱。为取得养家的收入,瑞士的男人们不得不以鲜血甚至生命为代价,受雇于他国充当炮灰。在1792年法国大革命中,受雇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786名卢塞恩战士,在不得开枪的命令下,为阻止愤怒的巴黎民众湧入皇宫,用血肉之躯履行了雇佣合同,全部阵亡。</div><div> 这座看了让人心酸的石雕就是为了纪念在此事件中牺牲的卢塞恩战士。</div><div> 因为是战士,所以是雄狮而不是绵羊;因为不是为本民族而战死,所以只能委屈垂泪而不能昂首长啸。也许创作者要传神的还有:即便为百兽之王,亦不能称霸而终,亦会受伤招人垂怜,强者未必能恒强。</div><div> 总之,世人多认为,正是由于这次为他人贡献血肉的悲伤,瑞士人民从此更加厌恶战争,于是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宣言,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从此远离战争。历史验证了这一决策的正确: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均未波及瑞士,让瑞士人民免受战争的蹂躏。于是得以一心一意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做好自己的事,进而成为富有程度排在世界最前列的国家之一。而且面对任何强权,瑞士都能自信地根据自己国家的法律信誉回答yes或No。</div><div> 看了这些,我不由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训:“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div><div> “百度”后,我觉得要感谢导游小黄,如果不是她多说的几句,对这个“卢塞恩悲伤的狮子”,我就不会去深究狮子为何悲伤,也就仅只能停留在“真感人”的表面。卢塞恩独立后又加入瑞士联邦,均是公投的结果。看来这个“联邦”貌似松散,却又向心力十足呢。制度信誉使然?</div><div> 瑞士军刀虽然小巧,或不能耀武,但其质量却能赢得举世的赞誉。 “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愿我们牢记并践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