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印象》之 留住记忆

新化印象

<h3>文/图 陈中林</h3> <h3>  新化古城一天天消失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遗憾。</h3> <h3>  徘徊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上,两旁是一排排即将拆除的老屋,老屋上一方方普通的石雕,一个个残缺的窗棂,此刻,在我眼底竟是那样的美。</h3> <h3>  路的尽头是一个小小的院落,院落中一位老人在细细修剪花枝,不知花与老屋它们明天的命运。心愈加忐忑,时光,你是否能做便刻的停留。可耳边分明听到一声叹息:还有谁会在意这一座破旧的古城。</h3> <h3>  穿过浅浅青苔的小巷,最最幽深处传来的古筝声,悠扬婉转。惆怅的心不禁百转千回,愈加落寞,思绪如一个远方的游子,找不到回家的路,又像一只迷途的小鸟,在砍伐殆尽的森林上空久久盘旋,哪里是自己的旧巢?</h3> <h3>  怎么能够忘记——</h3><h3> 十字街的糯米粑、馄饨,向东街的杯子糕、面条,东方红照相馆留下的青涩的影像。老邮局门口那一只褪色的邮筒,青石板路上光光的脚丫。武圣庙前那轮满满的月,承熙寺后面那棵合抱的古樟。永兴巿场熙攘的人群,毕家巷祠堂天井漏下的点点光亮。大码头光着屁股拍水的小男孩,福利厂两分钱一担的水以及那根压弯的扁担。居士巷里追逐嬉笑的游戏,兴贤巷李氏家庙里静悄悄的谜藏。人民电影院斑驳的青石台阶,十四中学防空洞里油毛毡点燃的弱弱的火光。</h3> <h3>  每一条街,每一条小巷,每一道青灰色堆积的或高或低的瓦檐,每一堵长满芦茅久经风雨侵蚀的砖墙。记忆是那么清晰。</h3> <h3>  北门巷一碗水酒,一碟花生米的闲适,</h3><h3> 老冰厂一杯冰水,一块卤猪脚的惬意。</h3><h3> </h3> <h3>  玉虚宫的碾子屋,青石街的铁匠铺,南门口铿锵铿锵的补锅声。还有,还有,春天扑捉屋檐下欢快雨滴的小手,冬天放学路上吹得满嘴胡须的烤火箱。崇阳岭上的夕照,北塔旁边的晚霞。孔庙角落的断碑残垣,南门井上的沧桑古道。菱角塘悄悄开了的荷花,周家坝油油自在的水草。</h3> <h3>  " 六一"节游行的红裙子、白球鞋。春节的爆竹,元宵的花灯。老城墙边图书馆的灯谜,大桥上手绘的精美瓷画。</h3><h3> </h3><h3> </h3> <h3>  可是,可是,这一切渐渐地渐渐地已经离我们远去......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