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一一一 邂逅在北非花园摩洛哥 (上)

杏林木子

<h3>&nbsp; </h3><div>&nbsp;&nbsp;&nbsp; </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摩洛哥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个国家,也是我们心仪已久的地方。似乎上苍对这一块土地特别眷顾,一边是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一边是浩瀚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间横亘着峻峭的阿特拉斯山,大海、港湾、沙漠、蓝天和高山集万千风情于一身,奇迹般地在这里相会交融。这是一块绚丽多彩的土地,它拥有九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白色的卡萨布兰卡、蓝色的舍夫沙万、黑色的梅克内斯、红色的马拉喀什,他们都用各自己城市的特质显露出自己的魅力和风姿。这又是一块令人费解的土地,"身在非洲却不像非洲,不在欧洲却近似欧洲″。这还是一块神秘的土地,在这里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诠释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撒哈拉璀璨星空下三毛的淡淡乡愁,《卡萨布兰卡》电影桥段中伊尔萨、维克多、里克三人间悱恻缠绵的乱世情缘,天方夜谭里的阿拉丁神灯和飞毯,蔚蓝色地中海的童话世界赋予人们无与伦比的遐想空间,让人们想慈念慈親临这块土地,触摸这异域的魅惑,感受它的真谛。</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摩洛哥是位于非洲西北部的一个阿拉伯国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毗邻西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隔地中海与西班牙相望。摩洛哥最早的居民为柏柏尔人,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并在八世纪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1912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56年获得独立。摩洛哥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500万。</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身未动,心已远。10月24日我们乘坐意大利航空公司的飞机从雅典起飞,途经意大利罗马,短暂休息后转机直飞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iv> <h3>哈桑二世清真寺全貌</h3> <h3>拉巴特哈桑清真寺遗址和哈桑塔</h3> <h3>红色的马拉喀什</h3> <h1><b> 一部电影与一座城市的故事一一一 情系卡萨布兰卡</b></h1> <h3>  </h3><div>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和经济中心。公元12世纪柏柏尔人在此建城取名为安法,15世纪葡萄牙占领安法并将夷为平地,1770年摩洛哥在安法旧地建立新城命名为达尔贝达。18世纪西班牙将其占领更名为卡萨布兰卡即西班牙语白色的房子,1907年法国占领了卡萨布兰卡, 在二战期间它成为欧洲和美洲海上交通枢纽,使城市得以迅速的发展。</div><div> 1942年一部由英格丽.褒曼和亨弗䒹.鲍嘉主演的电影《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在美国问世。影片以二战和卡萨布兰卡为创作背景,以反法西斯为主调、著名演员担当主角、运用娴熟的拍摄技巧、跌宕起伏的剧情、讲叙了乱世中的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经典影片。1944年 获得了第16届奥斯卡奖的三项大奖,也正是这部影片美丽的名字使同名的城市卡萨布兰闻名全球,从一部经典电影让人们熟悉了这座浪漫的城市。 30年后美国音乐人普金斯为女友写的那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卡萨布兰卡》更将把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座城市。虽然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城市恢复原名达尔贝达,但因卡萨布兰卡的名声远己在外,因此达尔贝达这个城名倒是慢慢被人遗忘。</div><div><br></div><div> 卡萨布兰卡最有名地方是哈桑二世清真寺和里克咖啡馆。卡萨布兰卡的地标建筑哈桑二世清真寺坐落在城的西北部,1987年8月动工建造,1993年8月竣工并对外开放,耗资5亿美元占地面积九公顷,其中1/3面积是建立在大西洋海面上。据说是有缘哈桑二世的一个梦,他曾接获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是建立在水上"并以此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祖先来自海上。它是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名列沙特麦加、麦迪娜清真寺之后,也是摩洛哥唯一对非穆斯林开放的清真寺。</div><div> 我们是上午去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清真寺整体建筑恢宏大气庄严肃穆 。由于大西洋的海浪不断冲击岸边大量水气升腾成雾, 使整个清真寺沉浸在一片轻纱薄绡里,朦胧中若隐若现,显得格外神秘飘渺迷离。清真寺通体用米白色大理石砌成富丽堂皇,长200米宽100米高60米占地两公顷,可同时容纳两万人祈祷。清真寺广场占地七公顷,可容纳8万人祈祷。参观清真寺大厅必须要换鞋,迈进大厅时你会被它的雍容奢华所震撼,整个大厅设计堪称传统的阿拉伯风格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大厅地面用大理石铺就覆盖着红色地毯,五颜六色的马赛克在四面墙壁上镶嵌着阿拉伯人喜爱的几何图形,浮夸的色彩和专制的花纹美到极致让你赏心悦目,50盏巨大的意大利水晶灯悬空低垂落落大方。大厅的一二层为男人祈祷处,二层的侧面备有专供妇女祈祷地方,底部为6000㎡的浴池可同时供1400人洗浴。伴随着宣礼声大厅显得格外庄重和宁静,不少人都跪在那里虔诚地默默祷告倾诉自己心中的愿景,我也情不自禁的加入他们的行列。</div><div> 哈桑二世清真寺也是目前世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寺内25座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防止海水腐蚀,正门重35吨 它不用钥匙而是使用一组密码。大厅的顶层为活动式屋顶,只要按动电钮屋顶会在五分钟内自动开启,一抹阳光直射寺内,蓝天当空,海风轻拂一种空灵剔透飘飘欲仙的曼妙感觉应运而生。清真寺的宣礼塔高210米,是目前世界宗教建筑中最高的一座,通过电梯可直达塔顶,从这里发出的诵经声可传遍全市,塔顶的激光夜间开启后长达35km的光速为穆斯林指引着圣城麦加的方向。寺内还有博物馆和世界最大的伊斯兰图书馆, 馆中珍藏着有1000年历史的《可兰经》真本,遗憾的是图书馆和博物馆不对游客开放。</div><div> 拍摄哈桑二世清真寺全景的最佳时间应是傍晚,橙色的落日余晖在蓝色大海的尽头缓缓夕下,清真寺似一艘巨轮停泊在大西洋岸边,而那高耸直立的宣礼塔便是它的桅杆,光影效果是何等壮观。</div><div> </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钛合金铸成的清真寺大门防水防蚀</h3> <h3>从大厅内透视清真寺大门风景别致</h3> <h3>50盏巨大的水晶灯悬空低垂</h3> <h3>可供千人同时使用的浴室</h3> <h3>打开天窗后的清真寺大厅</h3> <h3><br></h3><div> 里克咖啡馆是多数外国游客到卡萨布兰卡的必来之处。" 全世界那么多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酒吧,而你却偏偏走进我的” 。这句《卡萨布兰卡》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几乎成为这座城市给予世界的名片。很多到这里的游客都有一种怀旧的情愫来了却自己的夙愿,他们想在这里感受一下咖啡馆的独特氛围,重温当年的爱情故事,因为伤感的故事总会让人回味无穷。</div><div> 里克咖啡馆是由一个美国老太太开设的,它完全按照当时的电影情节复制重建,因为咖啡馆的名称和开设地点与电影完全雷同,虽为复制但慕名参观和就餐者还是络绎不绝。咖啡馆门脸不大,一座二层小楼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想定座就餐一般需要提前预约。下午我们抱着试一下的想法来到里克咖啡馆,也是运气不错恰好有空位。西装笔挺的门迎热情带我们进去,一进门我们就被咖啡馆内的精致设计深深吸引,白色二楼的拱形内廊悬挂着七彩玻璃灯,带着流苏的桌灯、黑色雕花的椅子、錐型天窗的楼顶、尤其是那一架熟悉的钢琴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75年前的那部电影中,穿越时光隧道我们仿佛置身在其中。</div><div> 到这里除了体验感觉外,品尝一下这里地道的法式西餐是必须的,我俩点了一份柠檬烤鲑鱼和一份苹果慕斯冰激凌味道不错但价格不菲。 俊朗的服务生小哥见我们是中国人,热情的邀请我们一起照相留影并主动带我们到二楼参观。 二楼的电视正播放《卡萨布兰卡》的影片,尽管影片和歌曲都是英语但我们仍能读懂"我爱上你是看卡萨布兰卡的时候,恍惚身临其境,牵着手就像在里克咖啡馆″的真切蕴意。我坐在临窗的椅子上仿佛自己就是当年的"英格丽.褒曼",电影中的"伊尔萨"。只是景依在、情仍存、人亦非。</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里克咖啡馆外景</h3> <h3>沉浸在里克咖啡馆</h3> <h3>正在播放电影《卡萨布兰卡》</h3> <h3>站在窗前仿佛自己就是当年影片中的主人公</h3> <h3>俊朗小哥和我合个影</h3> <h1><b>  地中海的一颗明珠一一<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飞地″休达 </b></div></b></h1> <h3>眺望对面的直布罗陀著名的双驼峰清晰可见</h3> <h3>俯瞰休达全景尽收眼中</h3> <h3><font color="#010101">  &nbsp;&nbsp;&nbsp; 我们在摩洛哥自驾游是从卡萨布兰卡出发,顺时针方向北上到休达后南转经蓝色之城舍夫沙万、首都拉巴特、红色之城马拉喀什最后回到起点卡萨布兰卡。在这期间历时十天途径四个城市,驱车行程1300多公里。出于对"飞地"的好奇,我们还是把休达也列入行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休达是地中海上的一颗明珠。它地处非洲却是西班牙的一块"飞地",是西班牙的一个自治市,面积约十八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人。"飞地″是指隶属于某一国家管辖,但不与其相毗邻的土地,只有通过"飞″才能到达。 休达是扼守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咽喉,与直布罗陀隔海相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七世纪摩尔人占领休达并以此为据点北上征服西班牙,1415年葡萄牙占领休达,1668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里斯本条约》,葡萄牙将休达割让给西班牙,从此休达成为西班牙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的事情经常叠加重复再现,就在西班牙占领摩洛哥休达36年后,本属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在1704年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国的"飞地"。出于对政治、军事、经济的考量,为这两块"飞地″主权的归属一直争执不下, 但到嘴的肉谁又肯吐出来,看来这因地缘政治造成的领土纠纷一时还是无法厘清。&nbsp;&nbsp;&nbsp;&nbsp;</font></h3><h3> &nbsp;&nbsp;我们从卡萨布兰卡出发,一路畅通的到达西班牙休达边境囗岸,谁知到口岸后却遇到未曾想到的麻烦。近年北非政局动荡,非洲难民潮加剧,休达作为欧洲少数与非洲大陆有陆地边界的地方,对难民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他们试图将这当做进入西班牙或其它欧盟国家的跳板,加之休达原为自由港,现为欧盟货币体系内的低税区,价格较其它地方便宜。加之二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许多摩洛哥人成为"背客″,采取各种方式到休达,辗转两地之间转运货物。硬闯边境口岸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恐怖分子借机混入,使得偏安一隅的休达变得格外敏感紧张。&nbsp;&nbsp;&nbsp;&nbsp;&nbsp;</h3><h3> 我们一到休达边界就感到氛围紧张秩序混乱,穿梭在人群中的掮客推销"过境登记表"并自荐带路人,边境口岸附近聚集着不少人,排队过关的车辆至少有2公里,在嘈杂和混乱中汽车在缓慢移动,就在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阵阵呐喊声,只见数百名身背或手提巨大包袱的摩洛哥人从休达方向冲了过来,为躲避警察他们在汽车间穿行藏匿,强大的冲击力把我们的汽车碰撞的左右摇晃, 这种过去只是在新闻报导中见到的场面,今天活生生的现实版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的心在惊悚惴惴不安,尽管几十个警察跑前忙后,但在几百人的人海中这点警力还是略显单薄。冲关的人以妇女为主其中还有不少佝偻着身躯的老太太,她们羸弱身体与其背上巨大的包袱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奔跑中有的人还摔倒,此情此景让我们心里一阵阵酸楚,这也是生活的无奈。嘶喊声渐渐消失冲关的人已远去,检查一下车并无大碍只是后窗的雨刷被冲关人的包袱挂断。等我们到达下榻的帕拉多尔楚塔酒店时已是晚间七点多钟,此时的休达己是灯火辉煌。&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h3> <h3>摩洛哥通往西班牙休达边境口岸一瞥</h3> <h3>焦灼惶恐不安的冲关"背客"</h3> <h3> 休达是一个玲珑的滨海小城,三面临海一面隔山与摩洛哥相接。与大城市的拥挤及杂乱相比它更多了一份宁靜与闲适。这里房屋依山而建,这里的道路伴海而行,整个城市就像一座大花园。街道整洁干净纤尘不染,路旁的草坪修茸地整整齐齐,街心花园姹紫嫣红的鲜花四季盛开,湿润的海风吹来阵阵清新的空气。湛蓝大海、绵柔沙滩、明媚阳光无不散发着诱人的气息。这真是一处宜居之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指数一定爆棚。<br></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休达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有绝佳的人文氛围。休达的建筑多为西班牙风格,著名建筑大多集中在非洲广场和宪法广场。位于非洲广场南端的圣母大教堂是修达的主教堂,建于1676年的教堂顶部竖立着一个十字架,在其两旁各有一个钟楼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而教堂的外墙则采用北非阿拉伯人常用的土黄色,这种色彩的巧妙搭配倒是给教堂带来一些温婉。建于国王广场斜对面的".龙屋"是休达另一著名建筑,它建于19世纪以奇特的外观造型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一座古朴厚重的三层楼顶雕塑着四只昂首挺立凌空欲飞的龙首,&nbsp;栩栩如生的龙给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好运。</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休达很注意城市外观的塑造,在城市的街旁、转角和花园以人物造型为主的雕塑随处可见,提高了城市的品位,使城市建筑格局更加和谐。 在宪法广场入口处有一座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巨型铜雕。大力神浑身肌肉虬结、孔武有力、血脉贲张,双腿踏地一高一低,高的是直布罗陀巨岩,低的是休达阿乔山。大力神双手各撑一根铜柱,这就是著名的赫拉克勒斯石柱。相传当年大力神从埃里忒岛赶回红牛,途中将两座峭崖立在地中海尽头的两边构成今天此图。如今历史己成往昔,大力神依旧一脚踏一洲威风凛凛不减当年。 在宪法广场另一侧有一组雕塑群像引人注目,那是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围着一根圆柱,似乎在述说什么,&nbsp; 圆柱的上方刻着休达的市徽,下面的碑文刻着这样一段话"所有西班牙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此为西班牙宪法第14条″。休达是一个独特的城市,近千年的历史上不同国家多次在此交手易主,各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交融延续。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教堂,也可以看到清真寺,你可以看着穿着长袍戴着面纱的穆斯林妇女,也可以看见着装时尚的西班牙女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得到互相宽容和理解,体现出休达的包容和大气。诸如此类的雕塑在修达还有许多,每一座雕塑都是一段历史的回忆,都有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故事。</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休达的美还在于它那饱尽沧桑的历史。坐落在休达最狭窄处的皇家城墙是休达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休达的地标,建于公元962年,历史上一直是拱卫休达的要塞。皇家城墙是休达的象征,厚实的城墙记载了近千年的历史。清澈见底的护城河围绕着城墙缓缓流淌一直通向大海,把休达老城和阿尔米纳半岛分隔开来。登上城堡你的视野豁然开阔,整个休达尽收眼底。信步走在城墙上,当年修建的暸望哨、射击孔和炮台历历在目。仿佛又把你带回那冷兵器时代,那兵戎相见刀光剑影般的厮杀,想到这里令人不禁唏嘘。休达的制高点是阿尔米纳半岛的阿乔山,它是古希腊传说中赫拉克勒斯石柱所在地之一,我们驱车到达山顶观景平台,这是一个观赏地中海和休达的绝佳处,站在这里登高望远,隔着茫茫大海远处眺望直布罗陀,著名的双驼峰似的岛屿清晰可见。观景平台上有一幅直布罗陀海峡的地图引起我们极大兴趣,我也一步跨越直布罗陀海峡,当了一回现代版的赫拉克勒斯 。</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到一个地方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不失为一种乐趣。我们漫步徜徉在保禄二世海滨大道,高大的棕榈树沿着大道向远方延伸,不时有高档车在身边穿过,供人休憩的坐椅安置在路的两旁,路边红色的仙客来,紫幽幽的丁香花争奇斗艳芳香四溢,港湾里停泊着许多游艇。我俩坐在路边的咖啡店,迎着徐徐的海风,品味着香醇的咖啡,领略着地中海波光潾潾的美景,体验着休达人的闲适生活心中充满惬意。品尝当地的美食佳肴也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傍晚我们来到了中央大街的一家西班牙餐厅,要了份西班牙海鲜饭和烤鱼,烤鱼的味道真不错外焦内嫩香喷喷这也了却了我们的一桩心愿。</div> <h3>我们慢步在城堡上</h3> <h3>圣母大教堂</h3> <h3>厚实的城墙和清澈见底的护城河</h3> <h3>休达港湾停泊的游艇</h3> <h3>保禄二世海滨大道的地中海风情</h3> <h3>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巨型铜雕</h3> <h3>"龙屋"楼顶凌空欲飞的龙首</h3> <h3>美味的海鲜烤鱼</h3> <h3>同行的朋友在直布罗陀海峡留个倩影</h3> <h3>脚踏两地,跨越直布罗陀海峡</h3> <h1><b>在蓝色童话世界里探幽一一<br></b><b> 印象舍夫沙万</b></h1> <h3><font color="#010101">  舍夫沙万是摩洛哥北部里夫山脉中的一个小镇,是世界著名的三个蓝色小镇之一,人口约为4万多人。依山而建的小镇宛如蓝精灵的国度。清爽的空气、明朗的天空与蓝色的小镇交辉相映勾勒出一副天然的蓝色画卷。蓝的明快、蓝的妖娆,相比希腊圣托里尼浪漫的蓝,印度焦特普尔炽热的蓝,舍夫沙万的蓝更显温柔。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小镇不规则的鹅卵石铺就的道路,狭窄陡直高低起伏的街道以及两旁各式样的房子是其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蓝的房屋、蓝的门窗、蓝的台阶、篮的路面,大片的各种蓝色涌如你的眼帘。深蓝、浅蓝、天蓝、瓦蓝、青蓝 各种蓝色肆无忌惮的在这里绽放,乱花渐欲迷人眼,仿佛世界上所有的蓝都在这里,让你进入蓝色的海洋蓝色的童话世界,恍如隔世陶醉在这里。&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nbsp;&nbsp;从色彩学的角度上说蓝色代表深邃象征忧郁。而这里的蓝却让人轻松愉悦,以至让人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聆听大地的呼吸,躁动的心灵瞬间也安静下来。&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nbsp;&nbsp;为何舍夫沙万的建筑物都是蓝色,坊间说法众多。1471年当地柏柏尔人在这里筑城,100年后阿拉伯人占领这里从此这里就成为摩洛哥的一部分。 1920年西班牙占领了这里,那时这里的建筑还不是蓝色,到1930年后受德国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寄居在这里,建筑物逐渐变蓝,因为在犹太教里"蓝色代表的是天空天堂"。1948年犹太人建国离开这里,但是这蓝色建筑的习俗却得以保留下来。当然还有人说蓝色可以起到驱蚊虫的作用。&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nbsp;&nbsp;乌达艾哈曼广场是舍夫沙万古城的中心,城堡博物馆和大清真寺就在这里。豋上城堡碉楼可以近距离的观望古城,古城的主要道路从这里向四方辐射,大街小巷里除了民宿外,更多的是摆置着各种旅游工艺品,香料、纱巾、地毯的小商铺,任你随意选购。这的店主有着良好的商业道德,他们不会巧舌如簧的过度推销,离谱的漫天要价,也不吆喝只是静静的待你购买。街道上除了游客,更多的是当地的老人和孩子。老年男人身着传统的民族服饰杰拉巴,尖尖的帽子竖起来,双手插在长袍的兜里远望恰似个魔法师。在这里你切记不能对着他们拍摄,因为当地人认为被拍照后就会被摄去灵魂。悠然漫步在小巷里,每个角落都是一个景致,移步换景都会发现新的亮点。路的两旁随处都可见到摆置的鲜花,给这个蓝色的世界带来丝丝暖意。你走着走着就会渐渐迷失在小巷深处, 但无需紧张,因为每条小巷都曲径通幽,有时似乎走到尽头暮然间又路转峰回,走回大道返回广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nbsp;&nbsp; 猫咪被当地人视为吉祥物。大街、门前、窗台随处可见,它们悠闲地卧在那里露出一副慵懒的神态,傲慢不经意地看着路人仿佛它才是这里的主人。但凡发现你手中有食它便摇头摆尾的走来向你讨好,但是你在喂猫时要观察它周边是否有同类,否则你就会被其它猫团团围住难得脱身。&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nbsp; 这里的人淳朴厚道,我们在寻找古城东门时,一时迷路找不到方向,只好向路边几个玩耍的小孩询问, 几番交流后,孩子们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图立刻带我们穿过几条小巷到达东门,当我们准备给这些孩子小费时,他们已经离开我们远去。&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nbsp;&nbsp;&nbsp;舍夫沙万拍摄的亮点是那蓝色的门。这里一门多景没有重样,每扇门都精雕细刻着不同的花纹图案,在同扇门上虽同为蓝色却因蓝色深浅的不同,反而丰富了它的层次 ,浓妆淡抹总相宜。每一扇门都是一个很好的拍摄背景,人在蓝色背景下更能显示出鲜明的主题,很多文青都在不同的门前摆出各种姿态拍摄自己的艺术照。我们也在不停的拍照,不知秒杀了多少快门,直至我们的视觉疲乏。&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nbsp;&nbsp; 观看舍夫沙万全景的最佳处是在古城东南山头上的西班牙清真寺。我们在舍夫沙万住在城东半山腰间的一个民宿,别墅式的三层小楼简约精巧,小院内树木葳蕤,楼的顶层是一个不错的观景平台,从这里俯视整个舍夫沙万小镇尽收眼底。时至黄昏我们在平台上欣赏这一难得的景致,暮色苍茫中蔷薇色的余晖映照着层层叠叠的蓝色小镇,交织出一幅流动着的油画熠熠生辉。此情此景让我们感觉如同置身在桃花源中,静谧无声中仿佛纯净的空气也凝固了,我们在默默发呆冥想,心无旁骛地享受这一幸福时刻。</font></h3> <h3>小镇晨曦</h3> <h3>身着民族服饰的柏柏尔人</h3> <h3>街巷两边的小摊商品琳琅满目</h3> <h3>深隧的目光露出善良与童真</h3> <h3>与蓝色标志的门合个影</h3> <h3><br></h3><div> 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的,明天我们将驱车直奔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人虽然离开舍夫沙万,但美好的感觉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际难忘不舍。</div><div> 舍夫沙万距离拉巴特有250公里,因是山路需要行驶近四个小时。摩洛哥最美的自然风景全在路上,汽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这里虽是十月底,但依然树木葱绿,依山而建的白色村落和清真寺时隐时现的在眼前闪过让人非常的养眼。在摩洛哥山路行驶,对每个司机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一路上转弯处没有转弯镜也没有什么栏杆,在不长的一段路上就会出现几个限速标志牌,让你不知所云,一切全靠你要有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快速反应能力。我们车是由经验丰富的胡教授驾驶,一路上我们还是很放心的。路上我们先后3次遇到摩洛哥警察拦车检查,幸好胡教授精通法语几句简单的交涉后,他们得知我们是中国人便程序简化立即放行,临别还微笑的嘱咐我们一路上要注意的事项。此时我们很欣慰,看来我国长期对非洲人民的无私援助和中国制造的影响还是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好感和青睐。 </div><div> 仙人掌是当地常见的植物,源于摩洛哥气候和土质条件的缘故,这里的仙人掌长得都很高大壮硕,两米多高的仙人掌经常成为农家院落的围障。出山以后,公路两旁成片的仙人掌比比皆是,碧绿的仙人掌、椭圆紫红的仙人果点缀其中,真是万绿丛中点点红。这里的仙人果特别大肉汁饱满十分诱人,大家商量决定停车品尝,仙人果的味道酸中带甜十分爽口。 只是吃完后报应接踵而来,因为吃的急没有注意到仙人果表皮上还有许多细小毛刺,粘在手和嘴上很难擦掉痒痛挠心无可奈何,大家只好相互笑着调侃,"果子是好吃的代价还是要付出的"。</div> <h3><font color="#010101">庭院深深我们住的民宿别墅式宾馆</font></h3> <h3>舍夫沙万古城的中心广场</h3> <h3>好吃的果子是要付出代价的。</h3> <h3>仙人掌下姐妹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