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h3> <h3>由于时间上安排不过来,20分钟的早自习没有老师去监督,本来班风挺好的一个班集体,最开始也许只有一两个学生在早自习上睡觉,当学生们看到没有人管时,就觉得可以睡觉、可以破坏,这样他们周围的学生就毫无愧色的开始破坏,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睡觉而破坏早自习的状况,蔓延影响到正课,最终导致了班风急剧变差!</h3> <h3>人际交往也是一样。我们都等着别人将第一扇窗户打破,然后再没有任何负担地去打破其他的窗户。比如,公司里有一个人比较好说话,那么身边的人则容易向他提出要求,如果这种要求得到积极回应,肯定会有下次。一次又一次之后,这个人就会变成“好人”。当周围的其他人遇到麻烦时,也会向他伸手。因为他们断定,这个人肯定不会拒绝自己,所以,他们会肆无忌惮地提出更多要求。</h3> <h3>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曾进行了这样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同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辆,完好无损,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它就不见了。</h3> <h3>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破窗效应其实是存在着一个所谓的“引爆点”的,就是出现某一种现象,或事情发展到某一种程度,人们就会放弃对这些人或事的保护,变得不加节制,自暴自弃,任意妄为。</h3> <h3>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事情,如果最后的结果是非常坏的,那它必然有一个过程,是一个由最初的破坏点引发的,然后经过无数推手的推动,积累了无数的破坏点,最终导致了出现了无可挽回。</h3> <h3>其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真的落实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时候,要做得尽善尽美没有瑕疵是不可能的,最让人头痛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有时候也无法预料哪个瑕疵会变成破窗效应的引爆点。</h3> <h3>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加以阻止,一旦形成风气,想改已经后悔莫及。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无论对谁,都慎开第一扇破窗。如果第一扇窗户已经在不自知的时候打破了,当机立断及时修补无疑是明智之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