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h3>禁放鞭炮,懒看春晚,疏于待客,厌烦大餐,情愿出游…… “如今的过年的意识都淡了,因为条件不同了,本就天天象在过节。” “再也回不到小时候过年过节的那种滋味了。”人们常这样说。</h3><h3><br></h3><div>而其实,中国民间的过年又何止是吃喝玩聚,在我眼里,它更是人们内心情感最具仪式性的一场表达。</div> <h3>进入腊月,人们的手头忙碌起来,想尽快将一年的工作完美收官。天寒地冻之间,一颗颗心是热的,孩子们快放寒假了,大人们也觉得很有奔头。意味着五谷丰登的腊八粥甜甜暖暖的,很适合寒冷的冬夜,吃上一小碗,除夕春节在望,年味渐渐出来了。</h3> <h3>腊八粥之常用备材。</h3> <h3>腊月二十四当晚,即“廿四夜”,照例由父母召集了吃团子馄饨。家里做的团子常有肉馅和豆沙馅两种,咬一口,肉馅团子会淌出鲜卤汁,豆沙馅中则拌了一小块烫烫的“板油”,甜馅里渗出一股肥香。团子做得很大个,家里其他人至多一次只能吃一两个,再加吃一碗馄饨。我因为对团子有一种特殊的怀旧和偏爱,常能一下吃上四五个。廿四夜吃团子,意味着年终岁末已临,在外学子、游子已陆续归来,一家人的团聚开始了。</h3> <h3>廿四夜过后,父母买了好几次糯米糕,郑重赠给我们嘱咐要吃,亲友邻居间也时常有米糕相送。红糖糕、黑米糕、赤豆糕……一下子哪里吃得下这些糕呢?囤积了不少。我们将红糖糕切成片,有时放几块在米粥里熬煮,有时饿了在油锅里煎一下趁热就吃,红糖的糖油经煎炸后重新流滤出来,香甜糯脆,竟又变得很好吃。糕寓“高”,生活水平慢慢提高,小孩成绩逐步升高,登高望远,寄托了长辈的殷切希望------提醒儿孙们不忘归家团聚的同时,更坚持人生的努力攀登。</h3> <h3>经煎炸后的红糖糕。</h3> <h3>除夕总是急急忙忙地转瞬便来到了。亲将新桃换旧符,很仔细地贴上春联,家人也在一旁指点观看着。过年的喜庆色彩生出来了,欢喜之情油然而生。<br></h3> <h3>除夕祭祖最为隆重和恭敬,“事亡如事存”,是过年首先向祖先们拜年。慎终追远,祭祖的意义总是相同的:是尘世人缅怀祖先,与先人们进行沟通,感恩、报答他们对子孙后代的关怀和庇佑。多年如一日参与家中祭祖,依旧仿佛受到神圣的教化,一场仪式下来,家庭成员间相互更有了归属心和认同心,一种凝聚感出来了。</h3> <h3>祭祖完毕,恭敬送走先人,便是尘世人的团聚了。有人说,“西方人的节日常是狂欢,而中国人的过节总是聚吃。” 其实如今谁又缺少食材呢? “吃”只是一种形式罢了。“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远游的儿女再思念亲人,都远远及不上父母在家焦急思念儿女的那颗心的啊。一年收尾,除有特殊情况,再远游的儿孙到这一天也终于归家了。一家人团团坐吃顿年夜饭,是亲人之间真正的“在一起”。尘世忙碌,难以忘却营营,但与父母亲人们相聚的时光永远是不会白费的。</h3> <h3>年夜饭总是很丰富,但不管怎样丰富和新颖,传统的蛋饺和春卷,都早被家人亲手做好了,会在年夜饭桌上占有一席之地。蛋饺寓为“金元宝”,被放进一品锅,和饭店里那道蒸菜中的蛋饺完全不一样的味道,终究是家的滋味。春卷寓有“春之吉兆”,炸得金黄时趁着脆热吃最美味。它们在年夜饭桌上一如春晚的王菲那英,二十年前已是天后,二十年后依旧江湖地位不改。</h3> <h3>刚包好的春卷。</h3> <h3>春卷刚出锅。</h3> <h3>除夕夜晚,全家人一齐动手搓“团圆”, 预备明天一早煮了全家吃。 “团圆”是很小个的糯米粉圆子,煮了盛一小碗加勺绵白糖,大年初一吃了,预示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h3> <h3>这一天入庙烧香拜佛,是抢在岁初对神佛进行祁求。社会生存竞争的压力大,人们不再限于祁求平安健康,心里涌动的,常有对财富或权位的希求,更有对孩子的学业提升的乞望。大年初一,当地寺庙的池塘里,一下多出许多条被放生的鱼,欢畅地游动着,仿佛获得了佛佑的新生。在拥挤的祁福队伍里,听见一个妇女说:“烧不到头香的,我们小老百姓,就只好求一求保个健康喽。” 因为没能抢到烧“头香”而心虚内疚,才提了这个最低的要求和愿望吧。殊不知,无常的人世里,能摊得与家人一生的健康到老,已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啊。</h3> <h3>如今通讯发达,亲友间联络方便,春节期间招待亲眷的习惯在本地渐趋淡薄,而父母是这个城市里较少数坚持要在春节里待亲眷的人。年轻人常嫌春节吃来吃去太折腾,过年下来胃口也不能再装下更多油腻了,所以主持张罗着招待亲眷的依旧是年老的父母们。这份心意是动人的。的确,我们平常更多地在与同事、朋友相聚相处,但每次当我们持行人生大事时,相帮相助的,永远不会缺那几个血缘近亲;当我们经历生命重创时,相持相伴的,最终只是更少数的那几个真正的自家人。</h3><h3><br></h3><h3>无论是在家忙碌一天待客,还是在酒店订上两桌酒菜待客,全是在以一种家族的意识,努力维护着血脉情缘的亲香,是一年到头来对血脉亲朋的一次仪式性的感恩。</h3> <h3>过了年的人们是休闲的,最忙碌的生意人,也会逼迫自己闲上几日,许多年轻人也趁着假期早早预订了出游的旅程。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从前的妇女们,过完年也会放下手中的针线消闲那么一段时光。而我,在春节假期,有兴味时,反而愿意拾起针线绣上那么几针“常熟花边”,因为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是忙碌工作生活外的片刻休憩,是对童年生活的追忆,而一针一线在灯下游走,最能体悟当下的平安。</h3> <h3><br></h3><h3>过年,是人们心路与情感的一场表达,年味的浓淡全在于我们心中的情意。对生活深深知足而又依旧充满希望,对“过年”的情味也越发珍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