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除夕

永恒的微笑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文:永恒的微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背景音乐:琵笆语</span></h1> <h1>  除夕是一年(农历)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吟咏称颂,感慨抒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又逢一年除夕时,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中,循着古人的足迹,去感受一番他们不一样的心情吧。<br></h1> <h1>  最快乐的除夕,可能当数梁代诗人徐君倩笔下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之夜,诗人与妻子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接着新年的到来,他们围炉而坐,达旦不寐,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尽管窗外大雪纷飞,寒风呼啸,但室内欢歌笑语,其乐融融,欢愉之情,呼之欲出,让人倍受感染。当然,苏东坡笔下的《守岁》也别有一番情趣:“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旦勿唱,更鼓畏添挝。”过年是孩子们最期盼的事,如此美好的夜晚,他们又怎能安然入睡呢?</h1> <h1>  最温馨的除夕,可能当数南宋诗人范成大笔下的《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卖痴呆是吴中地区的一种习俗,除夕之时,小儿绕街呼叫,卖痴卖呆,若有人买,小儿就会变得聪明伶俐。这本来是大人逗孩子玩的游戏,但小儿却叫得特别认真,以致引来一老翁。老翁怜爱孩子,执意独买,并且买了还要再添。孩子的稚气、可爱,老人的慈祥、善良,让这个除夕变得特别的温馨。</h1> <h1>  最热闹的除夕,可能当数明朝诗人沈明笔下的《除夕词》:“锣鼓儿童声聒耳,傍早关门;挂起新帘子,炮仗满街惊耗鬼,松柴烧在乌盆里。写就神荼并郁垒,细马送神。多着同兴纸,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除夕之夜,锣鼓喧天,爆竹如雷,欢声如潮,人们换上了新的门帘和窗帘,贴上了门神和对联,一家人围桌而坐,欢欢喜喜地吃着年夜饭,大家都沉醉在浓浓的年味里。</h1> <h1>  最惆怅的除夕,可能当数唐朝诗人来鹄笔下的《除夜》:“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除夕能与家人团聚在一起,自然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对于不能归家的游子来说,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之夜,诗人身处异乡,回家团聚成了一个美丽的泡影,伴随着阵阵报晓的鸡鸣,诗人感到无比的哀伤。没有亲人在身边的年,是最孤独的年,是最痛苦的年,也是最没有意思的年。</h1> <h1>  最无奈的除夕,可能当数南宋诗人文天祥笔下的《除夜》:“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这是文天祥人生中的最后一个除夕,外面人声鼎沸,灯火辉煌,而他却独居牢中,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h1> <h1>  而我们的除夕之日,是在翘首期盼中度过,期盼什么呢?期盼除夕之夜的到来。彼时,我们兄弟姐妹(因为我们最亲爱的爸妈分别在1977年和2012年先后离世)、儿子儿媳及小孙女就能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倒数这一年里剩余的最后时光,激动地等待来年钟声的敲响,一切都是那样新,那样好,那样充满希望。</h1> <h1>初五在小弟家团聚!😊</h1> <h1>奶奶和小金哥同祝亲朋好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团圆!新年幸福!万事如意!!!👆</h1>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吴新兰,女,新疆伊犁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37年有余,现已退休。喜欢音乐,旅行和摄影。得闲时, 喜欢读读书;有所感时,乐于码码字。希翼用文字温润自己,同时让人于苍凉中,感受生活的些许美好。</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谢 谢 欣 赏 !</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