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过年情节与情结

温火

<h3>题记:情结是文学作品的事件或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包括由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有动因的事件的逐步展开; 情结是一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h3> <h3>  有人说中国人的春节,就像西方人的圣诞节。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西方人过圣诞节是为了庆祝,中国人过年是一种情结。传说中国人的春节,是要赶跑一个叫年的妖怪,而西方人的圣诞节,是要纪念主的诞生。所以,他们圣诞的问候语是:圣诞快乐!我们标准的春节问候语叫:过年好!就是过去了,还要好的意思!另外,中西方关于&quot;节日&quot;的叫法也是不同的。只有中国人把这些重要的日子叫&quot;节日&quot;,西方人的节日,都是纪念、庆祝、盛典之类的意思。中国人的&quot;节&quot;是指关键的环节,重要的节点。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其中就有了很多的情节与情结。</h3> <h3>  首先:春节是中国人生命乐章中的休止符。</h3><h3> 在这一天,人们都要休息。以勤劳著称的中国人可以理直气壮,理所应当地不必再忙碌。还安排了各种理由让自己放松休闲:初一到初几不能洗衣服、干家务,正月不能动针线,不夸张地说,连垃圾都可以不打扫,甚至教育孩子都可以暂停一下:孩子们可以暂时不用写作业,这期间即便犯点错误,大人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年,中国人就忙一件事:休闲!</h3><h3> 这种暂停,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休息,更多的来自内心。过年代表着和过去的告别,无论以前如何,过年了就代表都过去了。过去的不如意,不开心,不顺利,都画上了句号。人有一种下意识认知:在连续的时间里,事件会遵循惯性原则,持续连贯。而中国人,用"年"这个节点,人为地把痛苦,苦难,艰辛,霉运都割断了,这是中国人的智慧,用一个"年"的概念,把"连续的时间里未必会有连续事件"的辩证法,诠释得朴素而自然。至少让许多人升腾着希望,"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的春联,讲得就是这种希望。</h3><h3> 所以说,中国人发明的过节,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人生智慧。过节和老外理解的度假、欢庆有本质的不同。过节就是过去了一个阶段,一个节点。春节就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点,"年"是中国人人生大帐的统计单位。西方人叫做计划和总结。有了这个节点,就不会觉得漫漫人生路,没有希望。有了这个节点,就不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变得麻木不仁。</h3> <h3>其次,春节又是放飞希望的新起点</h3><h3> 既然霉运、苦难都断了,好运是不是也会断掉呢?所以,无论去年多成功,过去多辉煌,一年伊始,还是要从头再来。老祖宗的智慧还告知你"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要趁着春节,好好规划。你会看到,春节祈福的,可不只是那些去年倒霉今年要翻身的咸鱼一族,功成名就者、福禄双全者、腰缠万贯者更是虔诚得一踏糊涂。这更是中国人的大智慧,用一个"年"的节点,在漫长的生命系统中,不断地让你归零重启,让国人在"希望和失望"交替的客观规律中,永远保持着"跌倒再爬起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主观能动性。这个比西方的成功学洗脑厉害了何止一个档次。每个人,在春节会自动完成一次重启,抑或是一次自我救赎。</h3><h3> 所以,节,在汉语里还有调节的意思,估计也是我们把这些日子叫做节日的题中应有之意吧。春节,我们不止调节了身心,调整了节奏,还憧憬着未来,燃起了希望。理解了这些,你才会知道中国的春节,岂是简单的红火热闹、放松庆祝的肤浅可以比拟的?</h3> <h3>   那么,这种"春节功效",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h3><h3> 首先是文化:这个细说起来比较复杂。比如春节要团圆的"家"文化,中国人的中秋节尚可"千里共婵娟",但春节可不行,无论多远都要回家过年!还有:回去过年要,尊老尽孝,磕头拜年的"孝"文化等等。然后,这些文化通过各种仪式,习俗,形式传承下来,一代又一代。这些仪式、习俗、形式就是春节的情节,而这些情节就慢慢地内化成国人的春节情结。 </h3><h3> 春节可不是从除夕才开始的,中国人过春节大约分为三个阶段:进入腊月的预热阶段,除夕初一的高潮阶段,还有正月里的延伸阶段。每个阶段里都设计有各种特定的情节。从腊八粥开始,就是要打扫家里的陈芝麻烂谷子,准备推陈出新;扫房除尘,蒸年糕、杀猪宰羊,祭灶神;一直到贴春联,请门神,包饺子,年夜饭,放爆竹,拜祠堂,祭祖宗,走亲访友拜大年,接财神,接灶神,接喜神,初五扫穷土,初八游八仙,十五赏花灯…一直过了二月二龙抬头,这年才算是基本告一段落。</h3> <h3>  最后,还是想说说春节是一种传承。</h3><h3>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每一代人都有传承的责任!可是现如今,这种传承传得不太好,多少让人有些担心:好多年轻人把春节当成圣诞节来过了,胡吃海喝,红火热闹到身心俱疲。买副对联,防盗门上都贴不了,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能贴对联的房子,可是去市场上买一副真正的对联太难了。甚至有的对联两个全是下联,印对联的,居然不懂平仄;住了楼房,邻居们按说是住得近了,可是却不相互拜年了;孙子给爷爷拜年,磕头环节省了,过年问候省了,压岁钱可是绝不能省的!</h3><h3> 没有了这些传承,就会少几个&quot;孔融让梨&quot;的典故;没有了这些传承,就会少了&quot;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quot;的轶闻;没有了这些传承,就丢了年味儿,少了中华民族的美德……</h3> <h3>  种种这些还是要有过来人给我们的后来者讲一讲,说一说。要不然,总有一天,中国人会围着一棵圣诞树放爆竹,吃着披萨过除夕!当然啦,我也不反对与时俱进,就像纪检委抓了那么多妖魔鬼怪进去了,所以北京不让放烟花爆竹了,就可以理解嘛!毕竟连&quot;年&quot;这妖怪都没了,我们还放爆竹吓唬谁呢!</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