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符号

DAMA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故乡的符号</font></b></h1><div><br></div><div>离开故乡多年,想起家乡,有时会变得抽象而模糊。生我养我的村庄也多年未走进过,我家的老屋还是原样,但周边早已不是当年,以前都是带有瓦片屋檐的房子,现在全是三层的楼房,熟悉又陌生,很像我所要记录的三个地名:管庄、大田镇和洄溜集。</div><h1><b><font color="#ed2308"><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1</b></h1><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管庄</b></b></h3></b></font></b></h1><div>离开故乡,平时和母亲的交流多是在电话中,母亲总要提到管庄这个地方,常说的话是我昨天赶管庄了,买了馒头、大白菜和几根黄瓜,下一次又变成去管庄买了鸡蛋和红薯,说管庄的东西比其他地方便宜。我不知道管庄是个什么地方,我在故乡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听说过,但母亲还是向我描绘了管庄的很多事情。说管庄在城郊,坐公交车就到了,年过七十的老人坐公交车免费,母亲和父亲就经常一起去管庄,买一些生活日用品。</div><div><br></div><div>母亲是一个节俭的人,去管庄一定是因为便宜,母亲也说出去也可以散散心。在母亲的反复讲述中,我想象中的管庄应该是这样的场景:傍晚的时候,很多人都去管庄,城里的老人,郊区的村民,卖青菜的去占个摊位,卖服装的也会摆个摊子,卖肉的,卖锅碗瓢盆的……反正生活中的日用品,管庄应该都有。而且管庄还是以夜市为主,就在公路的两边,那条公路是我回村子的必经之地,我早年读师范的时候刚开通,那时候周边都是农田,还有一条河流过。而现在,早已密布着高层的住宅小区了,而且离阜阳的白宫也不远。</div><div><br></div><div>能够想象这样的画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肯定还有小孩子穿梭其中,有的摊位一定会放出躁动的音乐,大家在管庄逛一逛,就是生活的休闲,再买点日用品,也是一种满足,我能从电话中母亲的声音中听出这些。</div><div><br></div><div>我到底还是见到管庄了,就在几天前回故乡,一家人去走亲戚,母亲说这里就是管庄,和我想象的地方差不多,但已看不到熙熙攘攘的集市了,母亲说现在在路东边给搭了一个地方,集中在那里交易了,在路边影响交通。管庄现在已经不景气了,因为母亲近两年反复提到的地方是大田镇。</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02</font></b></div><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大田镇</font></b></h3></b></h1><div><br></div><div>母亲讲述大田镇的时候,也是按捺不住的喜悦的心情,而且从大田镇回来收获也是颇丰,要带很多东西,几颗大白菜、十几个馒头、农家自制的红薯粉丝、鸭蛋还有肉类等,理由和管庄相似,比城里便宜,和管庄相比,大田镇真的是在乡下了,而且离城很远,有三十公里,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去其他集镇,母亲说大田镇是唯一通公交车的地方,坐车免费,是很多城里退休老人的首选之地。很多人去大田镇买馒头和青菜。</div><div><br></div><div>我没有去过大田镇,只是小时候听说过,感觉离我们很远很远。母亲说,大田镇有五个大超市,超市竞争激烈,有很多优惠商品,折扣厉害,比如大白菜1毛多一斤,我难以想象,现在还有1毛多的青菜,城里超市两三元一斤,由此可见一斑,大田镇对操心生活的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div><div><br></div><div>我是不主张母亲跑那么远的路去买东西的,坐车来去还要带很多东西,也累人的,比如买100多鸭蛋回来腌制咸鸭蛋。母亲好像并不在意,口头答应说不去,但还是两周要去一次大田镇,后来母亲也说是为了散心。想想也是的,不回村子住了,去大田镇要经过很多村庄和麦田,看看沿途的风景应该不错,而且沿途也会经过“颍州西湖”,欧阳修曾在诗词中歌咏过,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采桑子十首》即为代表作。摘录一首(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div><div><br></div><div>我读小学就知道大田镇了,因为邻居大爷在大田读过书,大田中学在当时也有知名度的,初中高中都有,大爷是考上师范的人,在那个年代万里挑一,大爷曾向我描述过当年读书努力的情景,去考试的路上,前后的同学走一队,背着行李,把复习资料贴在前面同学的行李上,徒步进城考试,边走边复习功课。大爷说他们那一班考上了很多人,在当年是一个奇迹。</div><div><br></div><div>我哥哥读中专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就是大田中学毕业的,好像还来过我家里,母亲说她还给我哥写过很长的信,我哥哥腼腆,不知道该怎么办,把信交给了母亲。我读师范的时候有两个老师就是从大田中学调上来的,一个是体育老师,一个是数学老师。</div><div><br></div><div>我到现在也没有去过大田镇,故乡的小镇说不上繁华,但大田镇一定很热闹,母亲说它有五个大超市,城里很多人喜欢坐着公交车去那里买菜,一路上有说有笑,物质精神上都有收获。</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03</font></b></div><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洄溜集</font></b></h3></b></h1><div><br></div><div>我是在老家同学的朋友圈里知道洄溜集的,同学事业有成,生活富足,经常会组织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徒步或是自驾游,而徒步的目标就是洄溜集。我看见过徒步的相片,几十人一起,举着彩旗,脚下是质朴的泥土路,是一条大河的坝子,两边都是绿色的麦田,那是春天,油菜花也开得正好,空气一定是清新的,置身在这样的画面是让人快乐的,但洄溜集这个地名让我很陌生,我从来不知道故乡还有这样一个地方。</div><div><br></div><div>我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洄溜集是一个古镇,虽然没有江南小桥流水的典雅,但也积淀着光阴,有着故乡土地的那份淳厚。已经成了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洄溜四宝”也家喻户晓:咸黄牛肉、烙子绿豆饼、沙缸豆芽、地锅豆腐皮(豆腐),这都是故乡的特产。</div><div><br></div><div>我很想在桃红柳绿的春天,也能徒步走一趟洄溜集,看沙河水静静地流淌,看开阔的天空覆盖着大地,看一望无际的麦田,看堤坝上新长出的芦苇,在洄溜集找家小餐馆尝一尝“四宝”的味道……</div><div><br></div><div>离开故乡,再回到故乡,会发现一些熟悉的事物消失了,比如以前每次回去都要光顾的早餐店;也有一些陌生走进了记忆中,管庄、大田镇、洄溜集就是这样。事物如此,人与人也仿佛这样,有相逢不相识的漠然,也有街头偶遇的欣喜,让乡愁消解又重新凝聚,让年轮在扩散中又有了清晰的印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