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断想

山野的风(朱鸣鹏)

<h3>第一章 生命之光</h3><div>人,作为一个有灵魂的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上,真是一个美丽的奇迹!人类关于生命自身的探索,永无止境。人生是一本大书,用心写,专心读。</div><div>有了生命就有了生活,有了人生。人生不是简单地、随性地活一条命,而应该去精心打造。也许,为何活着没有理由,但是,如何活着却有无数答案。活得好,是人生,活不好,叫活着。</div><div>生命的高度,不在于地位,而在于格局;生命的宽度,不在于圈子,而在于思想;生命的长度,不仅是年岁,更在于阅历;生活的意义,不在于享乐,而在于体悟;生活的品味,不在于荣华富贵,而在于诗和远方;人生的财富,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在于做出了多少;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惊天动地,而在于认得自己。</div><h3>人生三大境界:看懂,看透,看淡。看懂的是现实,看透的是本质,看淡的是坦然。</h3><h3></h3> <h3>第二章 我是谁</h3><div>每个人的生命基础、生活环境不同,“三观”也不同,也就要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有的人春风得意,飞黄腾达,叱咤风云;有的人命运不济,旅途坎坷,大器晚成;有的人平淡无奇,默默无闻,终老一生;有的人浑浑噩噩,麻木不仁,虚度光阴……</div><div>物质的我:凡身肉体,要柴米油盐,是为了生存,是最简单的活着。精神的我:灵魂丰盈,浪漫多情,理想主义。庸俗的我:吃喝玩乐,无烦无恼,得过且过。高雅的我:富于情调,自命清高,不落俗套。真实的我:本真本分,我行我素,表里如一。伪装的我:带着面具,精于心计,老于世故。现实的我:安于现状,随性随缘,讲求实际。超现实的我:游离现实,超越自我,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常常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div><h3>“我”的角色丰富多彩,不胜枚举。实际上很少有人自始至终保持一个单纯的角色,大多会以某种角色为基调,受环境、心境、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角色都有存在的理由,但是,太过了都不可取。做一个真实而不犯傻、善良但不纵恶的人,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人,可以无能,但不能无德;可以平庸,但不能作恶。</h3><h3></h3> <h3>第三章 幸福在哪里</h3><div>幸福不是锦衣玉食,不是豪门高位。幸福是父亲慈祥的目光,是母亲温暖的怀抱,是游子回乡落在心里的乡音,是大病痊愈后的阳光,是苦恋久等后的相逢……</div><div>有人说: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是吗?试想:一个内心丑恶或精神崩溃,失去自由和尊严的人,即使拥有荣华富贵和健康的身体,会有幸福感吗?幸福是来自身体和内心的双重愉悦感,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才会享有幸福。风雨后的大地,滋润而清新,走过黑夜的太阳明媚而温柔。经历过磨难而走出人生沼泽地的人,幸福感最强,没有纯粹的幸福,幸福往往与痛苦为伴。</div><div>物质的光鲜,带来的只是感官的外在的舒服,精神的富有,灵魂的美丽,才能产生持久的幸福。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不是幸福,而是罪恶。</div><h3>心中有爱,处处都有窗户、阳光和风景;心有阴霾,全世界都是黑暗的!原来幸福就藏在我们的心里。</h3><h3></h3> <h3>第四章 中庸之道,以柔克刚</h3><h3>人心难测,江湖多风险。为人处世,很难处处顺心,事事如意。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人和事。当事情处于僵持不下的时候,不妨来点中庸之道,折中主义,以柔克刚,不要“一根筋”犟到底。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多项选择题”,而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对”或“错”、“好”或“坏”之类的“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题”。凡事有度,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留有余地,游刃有余,不走极端。有时候还不得不装点糊涂。个性太强倔脾气的人容易偏激,难以沟通交流,容易得罪人。性格古怪的人容易走极端,酿成严重后果。尽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中性性格,豁达、大度、包容。</h3><h3></h3> <h3>第五章 爱情、婚姻与家庭</h3><div>爱情是婚姻的前提,家庭是婚姻的结果。有爱的婚姻是合乎人性的,无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的伴侣带来一个完整的家,灵魂的伴侣创造一个浪漫的人生。</div><div>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但并不是全部,否则就是伟大的无知。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无论儿女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好家风胜过金山银山,好教育儿女有出息。惯养忤逆子,捧出无能儿。一旦教育失败,富家不能长久,穷人难以翻身。</div><h3>亲情最宝贵,“孝道”道之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是儿女最大的天职。</h3><h3></h3> <h3>第六章 知识、文化与修养</h3><div>对于一个人来说:知识是精神财富,主要是通过学习去获得,储存在记忆中,可以用多与少去衡量。在学校里,主要从书本里学来的,以及后来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的。文化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取向的综合因素的结晶,渗透在骨髓里,需要在阅历中萃取,可以用高与低去评价。文化受个人、民族、地域等因素影响。修养是指内心的研修,属于灵魂的范畴,包括道德、品行、文化等方面的打磨、雕琢,可以用美与丑去鉴别。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一般都有一定的知识,有修养是做人的最高境界。</div><h3>一个人,仅仅博览群书、拥有高学历还不够,还要不断修行,完善人格和个性等等,做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是愿意做一个有文化的穷人,还是做一个没文化的富人?</h3><h3></h3> <h3>第七章 金钱、地位与人品</h3><h3>钱是生存的物质基础,但不是人生的目标。钱少了会累,钱多了会乱。权大位高要自持,人微言轻要自尊。金钱能买到关系,却买不来人品。金钱、权贵身外之物,越用越少;人品、德行内在财富,越用越多。身份,是人的品牌,真正的身份,在阅历上而不是学历,在才能上而不是官位,在修养上而不是财富,在骨子里而不是纸上。如果太看重身份,身份就贬值了。</h3><h3></h3> <h3>第八章 朋友之道</h3><div>人与人之间,有了交集,就有可能成为朋友。朋友和圈子要选择,要分类,要干净。无效社交空耗时间,有害社交误入歧途。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在于路程,而在于志趣。帮助过你的,一辈子记住,帮助过别人,少放在心上。阅人无数,朋友易得,知己难求。相遇是缘分,相处要包容。失意的时候不离不弃的是真朋友,值得珍惜和深交。</div><div>要想改变别人,必先改变自己。不要冒昧去评价一个人,不要在张三面前说李四坏话,不要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多谈别人的好事,少提自己的长处。</div><div>要深交的人:志趣相投,尊重他人,知恩图报,雪中送炭,诚实守信。</div><div>要保持距离的人:没有多少共同点,但是又不能没有,那就维持着,但是不能无话不谈,可以选择性交流。</div><div>要远离的人:一是阴险小人,这种人心怀叵测,专事算计,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随时都有害人之心。二是忘恩负义的人,帮助他是应该的,不帮他就记恨你,恩将仇报。三是嫉妒心强的人,他容不得你比他强,喜欢跟你作梗。</div><div>感情越深的,伤害的也越深。一百次的好,往往都抵不上一次的过。身份、地位悬殊太大的时候,难以成为真正的朋友。不在一个层次,争辩毫无意义。忍让不是懦弱,吃亏不是无能。</div><h3>无论高低贵贱,都能相互尊重,无论嬉笑怒骂,都能彼此理解,这就是朋友。如果仰望天空,能够为之动容,如果凝视黄叶,能够潸然泪下,那就是文友。</h3><h3></h3> <h3>第九章 人性显微镜</h3><div>人之初,有的人性本善,有的人性本恶。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实质就是两种人性的较量。善有善终,恶有恶报。</div><div>“爱是情感,爱是欲望,爱是能量。”这是爱因斯坦晚年的大发现,从能量的角度揭示爱的本质,比“相对论”更有意义。心理学证明,人的意念对身体有感应,量子力学也正在试图揭示灵魂的存在。把别人推向深渊的人,也必将把自己推进地狱。大千世界,一切皆有可能,积德行善,好好修行吧。</div><h3>善良、正直的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就像一杯清水,稍微滴上一点墨水就变黑了,而反过来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有的人天生就有反人类的基因,如果试图用爱去感化,无异于刀尖上的教化,应该对这些异类施行特别法律,尽最大限度进行绝杀!</h3><h3></h3> <h3>第十章 命运八卦</h3><div>“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人一个命,是否天注定?有人根据生辰八字算命,有人烧香拜佛求命。再好的命,不去把握,想坐享其成,只能是痴心妄想。其实,命不是算出来的,而是创出来的。命运并不神秘,不要煞费苦心寄托于迷信,它只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诸如个性、环境、文化等等。就主观来讲,是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可以由观念调整。一个想法决定一种行为,一个改变导致一种结果,所以,本质上还是观念决定命运。要想改变命运,必先改变观念。如果无法改变命运,那就改变心态,面对现实。顺其自然,有时候也是最明智的选择。</div><div>路有千万条,看你走那条。有人思考着走路,有人跟着别人走路 ,有人闭着眼睛走路。命运不等于运气,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说也奇怪,有时候因为错过了很多机会,却也因此创造了更好的机会。这不是痴人有痴福,而是原来的那些机会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div><div>喜剧的人生,人人向往。悲剧的人生,也是一种震撼。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志士,放着荣华富贵不去享受,却甘于挑战命运,即使粉身碎骨,也初心不改。有的人喜欢晴天丽日,春光明媚,有的人乐于在风雨中洗礼。有人喜欢看喜剧片,有人喜欢恐怖惊悚片,有人喜欢徜徉于平坦的大道上,有人痴迷于荆棘密布的丛林里冒险。所以,好运坏运有时候只是不同的感觉,人生观不同,命运就不同。</div><div>很多的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因为不去想。梦想,是腾飞的动力。有梦想,你就不会纠结于琐事小节,你就不会患得患失,你就不会感觉到苦和累,你就会充满期待,你就会行动。哪怕你走到了人生的最低谷,只要放弃,咬咬牙坚持下去,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你不一定能最终到达想要的那个目标,但是,一路上你会欣赏到从未体验过的风景和快感,证明你没有辜负这一次旅途。</div><h3>行色匆匆,别忘了停一停脚步;喧嚣繁华,别忘了听一听心跳!人生在世,远不止金钱与浮名。活出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生。</h3><h3></h3> <h3>第十一章 人生调色板</h3><div>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要有什么样的行动。轰轰烈烈,默默无闻,光彩照人,平平淡淡,都是不同的人生。是小草,是大树,都是风景。年轻的时候找职业,成熟的时候要创业,年老的时候要守业。</div><div>洒脱有趣的灵魂,自由奔放的思想,独一无二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死水一潭,物欲过度,娱乐至死,都是不可取的人生。爱生活的人把日子过得像诗,有目标的人把日子当做路途,起贪心的人把日子过得很累,麻木不仁的人把日子过得索然无味。</div><div>读书、旅行、养花、听鸟鸣、看花开、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不要大富大贵,也可以把日子过得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太阳天天都一样,日子却天天不同。最美的不是那个飘雨的季节,而是那天躲过雨的屋檐;最长的不是那条泥泞的小路,而是那个屋檐下的记忆!</div><div>如果把人生比作旅行,那么,车票是物质,风景是精神,感悟就是灵魂。既要低头做事,勤勉实干,也要抬头看天,仰望星空。身边的风景有故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div><h3>过去的无法改变,生命不会重来。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眼光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矢志不渝,永不言败,即便成不了大器,也终生无憾!</h3><h3></h3> <h3>第十二章 另类孤独</h3><div>有一种孤独,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就是刻意地把自己的世界封闭起来,静心独处,只见自己,让灵魂升腾,让思想放飞,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类似于梦境,也类似于佛家打坐修行,是一种奇妙的境界。封住身体容易做到,封住心绪则并不容易。孤独的人不寂寞,寂寞的人怕孤独。真正的孤独,不是肉体,而是灵魂。要想活出真正的自我,必须拥有足够的孤独。洞穿生命意义的人必然是孤独的,不为常人理解和接受。你在路边独自欣赏一处风景的时候,往往会被人当做傻子。孤独不同于寂寞,孤独是为了把自己从喧嚣的环境里隔离开来,是为了释放丰满的灵魂。</div><h3>文学家、艺术家大多是多愁善感的人,他们感情丰富,淳朴本真,正直正义,他们需要孤独、追求孤独,是最容易孤独的人群。只有大智若愚的人,才能享受高层次的孤独。无效的社交让你疲于应付,难以静心,成为一种负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是一种清高的孤独。满腹经纶,坚持真理,正直正义,社会责任感过强,往往就会与世俗格格不入,是一种大孤独。</h3><h3></h3> <h3>第十三章 生死无界</h3><div>越是美好的光景,越是感觉短暂!生命无常,人生多舛,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健康的时候以为疾病离你很远,生病的时候才知道病魔就在身边。</div><div>走着走着,人生便到了终点站,感觉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来得及做,已经晚了。无论高低贵贱,人生都有同一个归途。一生一世一瞬间,且乐且行且珍惜,不要太在意结局。</div><div>贾平凹有句话很耐人寻味:“人活着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死!”听起来有悖常理,仔细揣摩,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一出生便意味着死亡,那为什么要回避死亡、惧怕死亡呢?应该理性地、坦然地面对。</div><h3>庄子说过:“生亦何欢,死亦何惧?”道家的生死观,如此自然、坦然和淡定,如此无理,生死无界,是不是最古老、最智慧的答案?我们还会害怕死亡吗?</h3><h3></h3> <h3>*人生秘诀*</h3><div> 趋众心理:大家都那样,所以我也必须那样。</div><div>人生逻辑:心态决定格局,心理决定思维,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手跟不上脚,脚跟不上眼,眼跟不上心。做人糊涂些,做事聪明些。选择比努力重要,方向比方法重要,方法比速度重要,策略比努力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素养比智慧重要。动力大于能力,做人大于做事。要想改变他人,必先改变自己,要想征服世界,必先征服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认识自己,战胜自己,比什么都重要。</div><div>惯性圈子:你在某个朋友圈呆惯了,待久了,就很容易陷进去,难以自拔,往往一辈子就是这个圈子了,命运也就定格了。</div><div>角色反差:对别人的看法往往都比较客观,比较准确,而对自己的评价,却是主观的,片面的。</div><div>成功法则:学会改变,善于总结,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及时调整,万事都能得心应手,心想事成。</div><div>后座力原理:想要得到,必先放弃。想要进击,必先后退。</div><div>累积效应:别以为三番五次饶恕你的人,真的就谦让你了,其实都聚在那里;别以为小恩小惠别人都没在乎,其实都记在心里。量变到质变,祸福都有报。</div> <h3>作者,作者,朱鸣鹏,江苏盱眙人,笔名“山野的风”。自由撰稿人,怀揣正直善良之心,草根一枚,却充满社会责任感。偏爱散文和现代诗。写清新、淡雅、浪漫的文字,任灵魂挥洒!代表作有《听月亮讲故事》、《故乡的背影》、《怀念母亲》、《屋檐下的雨季》、《心灵之旅》、《人生断想》、《灵魂深处有桃源》等。一部分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