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南溪区旅游局书记,局长的公开信

旺旺

<h3>南溪区旅游局书记,局长:你们好!</h3> <h3>最近被拉进了一个据说是由南溪区旅游局牵头建立的微信群。后来看到发的正式文件,宗旨之一是组织一次"为了纪念知识青年到农村去50周年"的活动。看到活动有这一宗旨,感到诧异,也感到困惑。对知青上山下乡这早已定性的运动怎么纪念?对毛主席和当时的党中央这一号召是否应该纪念,或应该怎样纪念,作为当年的知青,谈一谈自己的看法。</h3> <h3>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是由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及各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发生在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文化大革命的一部分,虽然有当时产生这场运动的历史原因和特殊的社会背景,但它也是给文革一样,是由当时的领导人错误发动的无任何社会进步意义可言的运动。</h3> <h3>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间,上山下乡这场运动给全国1700多万知青和知青家庭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国家和民族造成重大损失,荒废了1700多万人的青春年华,是这一代人的青春浩劫,其根本是违背社会进步和绝大多数知青的择业意愿的。邓小平在解决知青问题时说:"国家花了三百多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邓小平以"三个不满意"对那场运动作出了历史评价,这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那场运动作出的全局性的定性结论。所以,50年后的今天,再来纪念"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50周年",如同要"纪念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多少周年",要"纪念毛主席《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多少周年"一样荒谬。文化大革命是由党的决议定了性的是一场"内乱",作为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党中央虽然没有用文件,决议的方式单独定性,但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用"三个不满意"给予了定性,国家让全体知青返城,重新安置工作,就是从国家层面从理论到实践对这场运动给予了全盘否定一一这是一场彻彻底底,完完全全错误的运动。50年过去了,我们可以看到,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县,哪一级政府和部门出面来纪念过这场运动?不知何因,南溪区旅游局要把"纪念知识青年到农村去50周年"作为此次活动的由头,难道一个县级区旅游局还能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否定邓小平关于知青上山下乡"三个不满意"的结论,难道还有权力,或有能力重新来定性早已由党和国家已经定性了的这场运动?所以,对这场运动,不能纪念,只能反思和总结它的成因和灾难性后果。</h3> <h3>是的,毛泽东思想仍然是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并明确地写进十九大的通过的党章之中。毛泽东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但伟人也会犯错误,对毛泽东本人的错误,党中央早已有决议,对伟人的错误,后人一定要吸取,否则,就落入了党的决议早已批判过的"两个凡是"的巢臼。正视伟人的错误,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正视伟人的错误,并不会掩饰伟人伟大的光芒。</h3> <h3>当然,你们有权利也完全可以组织一场知青回乡活动。给久未见面的广大知青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组织大家去追忆那不堪回首的知青岁月,追寻那些早已失落而不该忘却的友情。我们否定这场运动本身,但并不否定广大知青在那特殊年代,特殊的困境中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青春奉献,积极肯定知青们在上山下乡中的历史功绩。也不能否定在农村广大知青的个人奋斗,不能否定很多知青因此而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艰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后来部分知青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甚至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但这并不能就此证明和推导出这场运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它仍然是一场反社会的运动。我们当然更不能否定当地干部群众对知青的帮助,同情,关怀和帮助,更不能忘记在此期间知青们给当地干部群众结下的深厚友情。"上山下乡",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血色芳华",我们如果说"青春无悔",不是不悔而是无法后悔,我们肯定知青们在逆境中积极奋进,不甘沉论,却不能歌颂人为制造的苦难。</h3> <p class="ql-block">所以,你们真要组织这一场活动,切入的角度,制造的话题,营造的氛围,分寸如何掌握?更有如何对各公社(乡镇)召集人,群主的控制,管理,指导。怎样避免有些群失去控制,如何把握住不把这个活动搞成是对党中央已有决议的否定,搞成是对错误运动的一场颂歌?按现今国家互联网管理谁建群谁负责的规定,虽然下边很多分群已经不是你们建立的,但你局毕竟是这一活动的发起人,组织者。有些界限,从民间来做,是法无禁止即可为,但从政府,官方的角度,却是法无授权不可为。</p> <h3>2018年2月13日</h3> <h3><font color="#010101">原刘家公社知青</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