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Yan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h3><h3> 父亲的家乡在江苏赣榆,我从没去过的地方。据说那里应该还有我祖父、祖母的同辈留下的后裔,从谷歌地图上搜索俯视的照片里,早已不见听闻中的大宅院,象征家族荣耀的连街商铺。本来就很陌生,实际更加遥远……</h3><h3> 我的曾祖父是商人,似乎是做手艺的商人,或者是做贸易发家,请原谅我模糊的记忆,曾祖父膝下只有祖父一个儿子,祖父绝对是家族的荣誉,祖父名金石,足以看出曾祖父对祖父的厚爱,能受得住这个名字,希望他能命带富贵,继续发展祖上荣华;可祖父并没有子承父业经商,而是考学在外,最后立足于上海,听得祖父生前的朋友说,祖父可以双手打算盘,写得好文章,书法洒脱俊逸,富有才华……</h3><h3> 父亲会在哪里出生的呢?是江苏赣榆吗?还是上海?现在已无法知晓了。感谢祖上的阴德,在这个几代单传的家庭里,父亲作为老大出生了(1939年),后继有人,可想当时曾祖父、祖父对父亲会有多么美好的期待,祖父为父亲取名作训。这字里是有哪一种寄托呢?会有什么典故吗?只知祖父为后来几个孩子的取名,都用到了训字,昭训、思训、知训,只有最小的孩子(我的小叔叔)取名黎明。几个孩子出生的年代不一样,政治背景都在变化。至少从孩子的命名里看到家族从财富的创造,到从文的敬仰,家族一直在守望这片美好,生活能让父亲就这样平安成长吗?</h3><h3> 大姑和父亲只相差一岁不到,大姑昭训是很有修养、贤惠的女子,可以看出这些美德来源于祖父母的教诲。大姑和父亲有着深厚的兄妹情义。大姑说起小时候,和我的父亲出门,别人都以为他们俩是双胞胎。有一次,祖父带着父亲去他工作的地方,那是一艘很大很大的轮船,姑姑强调这船祖父只让带男孩子上去,大姑描绘这一段时充满了自豪,仿佛当年她也曾在大货轮上瞭望过一样:</h3><h3> 轮船迎着海风,屹立在蔚蓝的大海上,不时飞来几只海鸥落在甲板边的栏杆上呢喃细语,天边的彩霞映红了整个海面,甲板上站着一对白衣父子,儿子依在父亲身旁,父亲俯下身,指向远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h3><h3> 所有的美好在历史的长河里,要想度过几朝(zhao)几朝(chao),富贵真是身外之物,留存下来的还有什么呢?</h3><h3> 1949年前际,曾祖父、祖父本做决定,要带上全家转投去台湾,据说当时船票都购好了,就是临上船时,曾祖父感叹家业就此终断,将老于异土,也许一别就无法再能祭奠祖上,心中痛苦,坚决要留下,且督促祖父带好儿女家人先去。祖父也是孝子,怎能撇下曾祖父不管,咬咬牙,宁肯受苦也要全家在一起。</h3><h3> 解放了,所有的次序全部改变,祖父在这个阶段不再是家里经济的主梁,从解释不了的文字里,我想祖父在这个阶段肯定是吃了官司,被关了起来。家庭的变故,祖母从被人伺候的贵妇变成打短工的妇女,这时的父亲是十岁出头的少年,弟妹尚小,父亲只能提前休掉小学教育,接过家庭的重担,做起各种了短工:擦皮鞋、卖报纸、搬运货物等等……据理推测,同样跟随在父亲身边打工的,应该还有他懂事的小妹,我的大姑姑。</h3><h3> 生活就这样搓揉,洗去金碧辉煌,换来本质黑白。再次赞美祖上阴德,富贵可以是身外之物,留存在这个家庭血脉里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待人的淳朴善良、面对困苦的坚挺刚毅。如果没有这些美德,面对责难,家庭不堪一击。我的父亲就是在这个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少年,他成了这个家庭里真正的大哥。</h3><h3> 祖父具体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实在不知,只能推测应该是在五十年代,顺应下乡政策,带着全家从上海迁移到了江西省上高县泗溪乡,生活一切听从组织安排,做回了最普通的农民。在这块纯朴的土地上,只要你勤劳耕耘,就能有收获,还远离都市嘈杂的人际关系。在这里,祖父带着家人,把自己的最后一辈子留在了这里,他没再走出过江西,连同他的子女也像弹出的种子一样,滚落到各个红土地、黑土地,生根发芽,做回最普通的人。</h3><h3> 父亲在江西这块土地上焕发生机。父亲勤奋好学、积极乐观、吃苦耐劳,很得组织喜欢,组织给父亲一个转变的机会,让他在花姑山煤矿工作,从农民到矿工辛劳自然是分不开的,但至少给家人多了一份经济口粮,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这是多么珍贵的机会。生活一步步好转起来,经组织考验,爸爸转调在矿上做起了采购。做事勤劳靠谱、对组织忠诚,在那个年代这就是好青年的标准。父亲正当婚龄,很快矿上热心的工友把同乡的母亲介绍给了这个好青年。我在想象,那个煤矿里晒着黝黑皮肤露出白色牙齿,头发天然卷的英俊小伙,和我皮肤天然白皙,透着粉红笑容,梳着两麻花辫的美丽母亲第一次相见,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啊。</h3><h3> 深得组织信任,父亲后来又被安排到了宜丰县汽车队工作,这在当时是让人挤破头都想进的单位。在汽车队,父亲最先学会驾驶技术,父亲的架驶技术在他那个年代足以引以为豪,什么大卡车、大货车都不在话下,而且连年开车都安全无事故。父亲的好技术,养活了一家老小。就这样父母在宜丰扎下根来,生育了我们五个姐妹。</h3><h3> 想想在那个论出生成分背景的年代,父亲要比常人多付出多少努力,证明自己的阶级立场,才能得到组织的欣赏。真的感谢祖上阴德,再次应验钱财是身外之物,让父亲及全家在异乡生存下来的,是他们内在的善良、乐观、勤劳的品质,这才是祖上代代相传下来的宝贵财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h3><h3> 父亲是一位遵从于传统理念的人,这可以体现在他对父母兄弟姐妹的情义,对自己家庭的爱护,对工作对朋友的真诚上。</h3><h3> 听祖父的朋友说起这段故事,祖父有很严重的烟瘾,问父亲要钱买烟抽,不知是父亲认为祖父的身体不能再受烟的刺激了,还是别的原因,父亲不给祖父买烟,祖父生气要父亲跪下,并要拿扁担责罚他,父亲就这样宁愿受罚。现在听起这个故事觉得不可思议,想想我父亲的脾气也和现在年轻气盛的青年一样,哪可能受得了这个火气。可他真的在“父母责,须顺承”和”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中求平衡,这只能是孝子才可能做到。(备注:祖父确实不能再抽烟,他的去世也是与此有关)</h3><h3> 父亲深爱我们这个家庭。传统的中国家庭里,都有一个同样的想法,那就是生育儿子,传宗接代,可是母亲只生育了五个女儿,也许父亲的心中会有遗憾,可当母亲问他时,他嘿嘿的笑着从不承认。记得父亲给在外读书的我们写信,称呼会是爱武我儿、慧文我儿、艳儿,当时我想,父亲还是希望生个儿子的,我们明明是女儿,却叫我们儿子;现在我也成了家,为人父母了才真正明白,其实父亲心里欢喜着,五个女儿的孝顺、勤奋、勇敢、正直,他是多么的欢喜,这在传统教育里,正是做人的本分。五个孩子都是他手心里的宝贝,像儿子一样珍贵!</h3><h3> 父亲结下的朋友都与他的工作有关,有的朋友曾是他的徒弟,有的朋友或是他共事过的同事,这些朋友虽然后来不在同一单位,甚至有的高升了,但多年还有交往。朋友对父亲是尊敬的,他们与父亲共事过,知道父亲对工作的认真、勤奋,对同事豁达、真诚,做人乐观开朗。在后来物质利益飞涨的年代,父亲作为外乡来的异客,能在宜丰结下这么多友谊,说明他的人品在朋友中还是可亲可敬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h3><h3> 父亲有几个嗜好,放在第一位,可以说是饮酒,平常白天不能饮酒,父亲晚上回家休息才有得酒喝,印象小时候我就领了小钱,拿着空酒瓶,帮父亲去打过酒。只要有一小碟花生,或几片酱豆腐,或是酱油伴了拍碎的大蒜,就可以让父亲伴着喝个一二两。父亲是喜欢儿女围着他,边喝边聊的。父亲生了五个女儿,最开始是没人能陪他喝,后来大姐结了婚,父亲喜欢大姐夫,大姐夫则是家庭里最早能陪他喝酒的人,每次定然让姐夫也斟满一杯,想想父亲那满意的样子,就像在和儿子聊天一样享受,后来几位姐姐陆续结婚,能陪父亲喝酒的姐夫更多了,这都是他的孩子,围上一桌的,定是几位姐夫,我们姐妹也学会了围在旁边一起热闹着。当然,父亲的这个嗜好也是父亲唯一的缺点,若饮酒过度,却保持不了好的酒风,我在年少时对父亲饮酒过度是非常害怕,也因此会对父亲产生一些隔阂。还好这个缺点在父亲退休后有所改善。</h3><h3> 很难说父亲的第二大爱好是什么,父亲自己说过:“我没有其他爱好,喝茶和书法是我最大的爱好!”这两个兴趣是多么的书生意气。记得逢年过节,女儿女婿孝顺父亲总会投其所好,买来好茶,他都喜笑颜开,会亲手用他珍藏的瓷器泡了茶来与儿女们共享。父亲每天都会坚持潜心练习书法,毛笔都练秃了好多支,他乐在其中。每年的春联他都会亲笔绘制,正门前的、厨房门口的,儿女家、邻居家的对联他都一一写好。</h3><h3> 在父亲的晚年生活里,父亲是非常懂得养身、养心、养志的人。</h3><h3> 父亲退休前,不知是哪来的毅力,毅然把他几十年的烟瘾戒掉了。退休后,他积极投入养身,每天会去老年俱乐部参加老年运动,他不会打麻将或打牌,他喜欢下象棋、打门球,家里现在仍在用的几套床上用品,就是父亲当年参加比赛得到的奖品。那些年父亲除了养身外,还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他的书法上,他抄写了很多格言、经书诗词,他的内心,真心是把书法当作是一种志向热爱着。一个老人能有如此强烈的养心养志的念劲,也许父亲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但在我们儿女,只恨时间太短,这段美好只能成追忆……</h3><h3> 父亲临走之前笔不缀耕,我们走进他的书房,临走时写的最后一首诗《回乡偶书》(贺知章)还躺在书案上,墨迹还是湿的:</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01010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font></h3><h3> 也许父亲是有些累了,突然而来的心梗,轻轻的就这样带走了他。父亲,您怎么就没让我们和你有一声道别呢?父亲,请您记住我,千万不要把我们忘记,我们还是您的孩儿,永远爱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h3><h3>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h3><h3> 父亲是家里最有正能量的磁场,能把我们牢牢吸住,去除杂质,让儿孙心存正念,不敢有歪心。父亲自己能忠于家庭、事业,乐观生活,给我们做儿女的当表率,这就是父亲给我们的财富。我愿意相信时间只是在不同空间里的一个瞬间,我想父亲就是在我未知的那空间里,遥远的看着我们,从未离开我们。相信他看到儿孙们个个长大成家立业,会为我们高兴;也相信他看到我们做儿女遇到困惑、甚至犯错时,会严肃的审视我们,把我们从错误的边缘再拉回来。父亲,请您继续眷顾儿孙们,我们定会记得您的教诲,您正直、乐观向上的品质,做一个好人,将家庭的幸福代代流传!</h3><h3> 慎终追远,谨以此文纪念父亲仙逝十周年。</h3><h3> 向勤劳、勇敢、善良的那一代人鞠躬,致敬!</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您的孩子们</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8-2-12</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h3><h3></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