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四中----四中校园全景(下)

张兴生

<h3>  还记得这句歌词吗:“半如乡村半如城”?这是老校歌的第一句,说的就是最早四中的校园环境。</h3><h3> 相对于紫禁城而言,往西北走有个西什库,再往北叫后库,四中就坐落在后库。</h3><h3>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初中的时候,曾有个王桂老师,谈起过后库。他说:这后库存放的物品是朱砂和水银,后来国运不济荒废了。清末在这里建立学堂时,需要经费。有人从荒地里挖出水银和朱砂,于是卖了换钱,不但凑齐了建校经费,还补助了学生伙食。</h3><h3> 王桂老师还说:四中这块地也还曾被称作“法国义地”,所谓义地就是坟地,有人出钱在这里买块地,埋葬在中国死去的法国人。足可见当初此地之荒凉。</h3><h3> 关于“水银说”我可以证实,因为当学生时我们曾在四中操场周边栽树挖坑,发现过土里有星星点点的水银珠。于是如获至宝,收集起来玩耍。就是做个小纸筒,有点像现在的胶囊,稍大一些,封口之前里面放点水银,封好之后就可以在一个斜面上翻跟头!</h3> <h3>  </h3><h3> 在我看来四中的校园建设,从建校到现在大致分三个阶段,即清末民初建校初始阶段,解放后五十年代初大发展阶段,文革以后全面提升阶段。虽然阶段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处在社会大变革的初始时期。是有识之士“教育先行”的产物!</h3><h3><br></h3><h3> 清末民初建校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维新派力推“废八股,立学堂“,顺天中学堂也就是后来四中的前身应运而生。</h3><h3> 这是从背面看校门:传达室、花坛,甬道,后来花坛拆掉,种了一圈树,形成一个自然的影壁。</h3> <h3>  这就是建校初期最早的教室,现在看似乎很简陋,但就在普普通通的教室中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h3><h3><br></h3> <h3>  这是另外一些教室,建筑形式似乎“高级”一点。</h3> <h3>  这是教员备课休息的地方,整齐而干净,称之为“教研组小院”,是一大排低矮的平房。但是请注意这些平房里藏龙卧虎,名师辈出,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就在这里工作,他们是创造四中百十年辉煌的主力军!</h3> <h3>  这是从刚才的甬道过来进入的第一个小院,最早做什么用待考,五六十年代,西屋(也就是图片右侧)做音乐教室,后增加功能做电化教室。音乐教室对面,也就是东屋,是美术教室。现还健在的画家刘玉山、关乃平两位学友对此地应该不陌生。</h3> <h3>  这是教研组小院南面的学生宿舍小院。提供给住家较远的同学住宿。宿舍实行学生自治,自己管理自己。宿舍的编号也仿照清华,叫XX斋。60年代,著名的“大禹治尿”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关于这个故事,可参看四中百年纪念册,其中有介绍。)</h3> <h3>  还是四中那首老校歌能够概括这一阶段的四中校园:半如乡村半如城,花木苍翠四时荣。</h3><h3><br></h3><h3>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建设急需大批人才,北京四中义不容辞地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建设祖国的滚滚洪流中。尽管建国初期,又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财政异常紧张,但是政府还是划拨资金,在四中修建了这所教学楼。于是,四中校园建设进入了五十年代初大发展阶段。</h3><h3> 新教学楼於53年建成,坐落在大操场南面,上下两层,32个教室。韩振东老师曾跟我们讲起过这个教学楼刚建城时的情景:我们一伙同学拍着屁股围着楼房转圈,那个高兴呀,别提了!</h3> <h3>  这时的北京四中,一片欣欣向荣。四中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曾在首届北京中学生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多次获得三好杯足球赛冠军、篮球赛冠军。一大批教师先后获得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称号、刘老张老也成为全市首批特级教师。</h3> <h3>  看看,这就是当初的教室,学生在上自习课。</h3> <h3>  这是同学在校门口挖树坑,准备栽树绿化。</h3> <h3>  宿舍小院成了临时军训,练习瞄准射击的场地。</h3> <h3>  到了1966年,好端端的一个四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正所谓在劫难逃!我不想也不忍过多地叙述这时候四中所遭受的苦难……</h3><h3> </h3><h3> 直到76年的10月以后,四中才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一步一步开始了拨乱反正的艰苦历程。四中这块金字招牌的价值才又一次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为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形势的需要,也就是在1983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把四中校园的全面改建列入全市的重点工程。于是四中的校园建设进入了第三也就是全面提升阶段。</h3><h3> 在后来的几年和十几年里,整个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些老学子欣喜地发现:一个全新的四中出现在了我们面前!</h3><h3> 只有见证历史的老校长室还静静地留在原地,注视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还有象征四中精神的老校门保留在校园中心,默默地向人们讲述四中的优秀传统。</h3><h3> 还是让我们细细品味一下四中新校园的美丽风采吧!</h3><h3> </h3> <h3>  老校门迁至校园内以后,新校门改开在校园西侧,不过这个校门留存时间很短,短到很多人都没有感觉到它曾经的存在就被另一个新校门代替。</h3> <h3>  这个新校门,不仅仅外观和质量得到提升,而且更突显了这所老校的庄重。</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3mpaoxg75why45pah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新校门全景</a></h3> <h3>  </h3><h3> 进门后向东,右侧是综合楼,主要包括大礼堂、大食堂和学校附属的其他功能区域,如社团活动校友基金会办公等。</h3><h3> 进综合楼拾级而上迎面孔子塑像,向右拐再上台阶,最里面摆放着浑天仪。尽管某种意义上这都是装饰品,但是这种装饰却烘托着浓浓的文化气息。</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85ggpj4dn9cdwlx9h4"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全景</a></h3> <h3>  孔子像</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z4668jpqy3f5dzn9tr"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a></h3> <h3>  浑天仪</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gaoow97weei5qmy9t9"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全景</a></h3> <h3>  大礼堂!重要的大型活动场所。</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4dqq45237rt7yxezu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大礼堂内部全景</a></h3> <h3>  从综合楼出来,一路往东,右侧的建筑挺拔秀丽,这就是新建的科技楼。</h3><h3> 科技楼共有12个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2个大型计算机室,电教中心和天文馆。这些设施不仅用于教学,还用于扩大学生视野。</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o6nny2la39t78a9yu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科技楼外观全景</a></h3> <h3>  这是生物实验室,室内有许多先进的电子显微镜。</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5y22po7gmmc48ew9h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生物实验室全景</a></h3> <h3>  毗邻科技楼,校园的东南是艺术楼,楼的门厅正面是大型彩色漆画,侧面还摆放着曾侯乙编钟复制品。这里有四中校史陈列,以及音乐美术教室。</h3><h3> 漆画的名字是《艺术之源》。作者刘玉山从世界各地区不同风格的大量岩画资料中,遴选出反映先民最主要生存方式的十幅代表作,通过二度艺术转换和再创作,用漆画制作出来。</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720yun.com/t/58vk6e8hr1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艺术楼门厅全景</a></h3> <h3>  这是艺术楼内的音乐教室!室内色彩庄重典雅,宽敞明亮!进得门来就禁不住要引吭高歌。</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wl55pz485ainwom9t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音乐教室全景</a></h3> <h3>  紧挨着艺术楼的是图书馆楼。这是一个三层小楼,内有通顶中厅,中厅中央是孙中山先生塑像。环厅拾级而上,墙面上悬挂着常迥、冯至、冯元桢等知名校友的照片。这里有十万余册图书,供学校师生借阅。</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5y2d79o6do048ew9h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图书馆门厅全景</a></h3> <h3>  国父孙中山先生塑像</h3> <h3>  图书馆楼上是阅览室。学校实行选修和免修制度。据说这些在阅览室读书的学生有的在准备学科竞赛,所以不用回教室上课。</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jlqqxnz8edhnamr6ty"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阅览室全景</a></h3> <h3>  从图书馆楼出来,往东绕一下,会路过学校东门(在原老校门的位置),然后往北是新建的体育馆,体育馆下层是游泳馆,上层是篮球馆。</h3><div><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720yun.com/t/bbvk6e8mpq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浏览游泳馆和篮球馆</a><br></div><h3><br></h3><h3> 老校长室后侧西面,有一块纪念碑,很值得品味。</h3><h3> 这个纪念碑命名为“奥运纪念碑”,设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是为纪念奥运先驱顾拜旦而立,上面有前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其他委员的签名,何振梁先生的签明也在上面。</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gaoow7yexnh5qmy9t9"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奥运纪念碑全景</a></h3> <h3>  离开奥运纪念碑,出体育馆西门,往右拐就是改建后的老校门,穿过老校门,哇!豁然开朗!这就是被多少人羡慕的四中大操场!还用我多说吗,自己看吧!</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x7443wm7r70ry359s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全景</a></h3> <h3>  站在新建的体操台上,环顾大操场,曾几何时,变化真大呀!六三年,我上初三,在家里养了几只兔子。暑假时,我到四中大操场上拔草回家喂兔。也是那一年我升入四中高中。记得课间操一结束,老师让我们原地捡拾石子,以防范运动时摔倒挫伤。</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4dqq45qjnzu7yxezu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全景</a></h3> <h3>  每逢重要时刻,坐落在大操场南端的旗杆上都要升起五星红旗和校旗。五星红旗在中间,两面小一些的四中校旗护卫在两边。这张照片拍摄于2017年9月29日,正值北京四中百十周年校庆。不知为什么,当时看到这三面旗帜在风中飞舞,我禁不住老泪纵横,是感慨,是感激,总而言之是五味杂陈……</h3> <h3>  大操场与南面的教学楼用高大的铁网隔离,从中间的出口往南到教学区,右前方先看到的是韩茂富老师的塑像(前文已有介绍不赘述),左侧是一组催人奋进雕塑群像,描述的是小青年拔河场面,那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这分明是四中学子精神的写照!</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gaoowx9g4ec5qmy9t9"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全景</a></h3> <h3>  从这组塑像往西,来到教学楼和办公楼之间,这是个过道儿,在二层部分是个封闭通道,连接办公楼和教学楼,通道下面是空的,通往西校门前的小空场。就在下面过道儿的东墙上有一幅浮雕《追求》,这是1960届校友,著名画家刘玉山先生捐赠给母校的作品之一。</h3><h3> 《追求》主要通过手托太阳奔跑的青春少女,表现年轻人对光明未来的热情追求。</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dq77w2nqget35lmyh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全景</a></h3> <h3>  最具特色的当属四中的教学楼,每间教室都呈正六边形,这是新颖而大胆的设计!里面有27个教室,还有4个语音教室。</h3> <h3>  趁着同学们去上体育课,我走进他们的教室拍照,只见课桌上下满是学习用品,有些凌乱但不失学习氛围。</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y5oo3x2887tpy429s8"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全景</a></h3> <h3>  从教室里走出来,环视着整个校园,不禁感慨: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有着优良传统的学校,有着与时俱进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也是一个有着现代教学设施和设备的学校,是无数学子向往的学校,也是无数校友怀念的学校,总而言之是一个充满活力、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学校!</h3><h3><br></h3><h3> 顺着新校门,一路向东,路旁的无名志士纪念碑打断了我的思路。纪念碑不高,上面放着一付用过的手套,是那种干重活的劳保手套,还放着一顶帽子,帽子还冒着热气,好像是一个人干活累了,手扶巨石,在这里小憩。</h3><h3> 碑的正面是四中的纪念章,纪念章旁庄重的镌刻着:</h3><h3> </h3><h3> 谨向</h3><h3> 为民族解放事业和</h3><h3> 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h3><h3> 北京四中学友致以崇高的敬礼</h3><h3> </h3><h3> </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x74483xmnysry359s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点击此链接可观看全景</a></h3> <h3>  是啊,我们的学友中有那么多杰出的人才,我们感谢他们,怀念他们!</h3><h3> 我们更应该感谢我们的母校,是母校让我们这些曾是无知的少年,成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者。</h3><h3> 当然,你也许不那么杰出,仅仅是个普通劳动者,那又何妨!我们的母校同样会以我们为荣!</h3><h3></h3><h3> 好了,话题扯远了。</h3><h3> 我们为四中以往的辉煌而骄傲,我们更对四中的未来充满期待。</h3><h3> 作为学子,衷心地祝愿我们的母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