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地校园八二开,<br> 源源不断人进来 。<br> 里面大小头约百,<br> 小荷露角八方才 。<br> 学养维琪培荣耀,<br> 笑迎春接温馨呆 。<br> 祝愿众亲身康健,<br> 福溢同仁情暖怀 。</h3> <h3> 1982---1984年6月,学校开办后,郝维琪任校长,王培荣任教导主任。<br> 1982年8月,初次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座三层楼房。崭新的校舍,让我们一路爬坡骑行的劳累顿时减轻了许多许多。<br> 为了能早日开学,在郝校长的带领下,大家首先拔掉了操场上一大片有半人多高的杂草,清除了不计其数的石子,终于平整出一百多平方米的操场,“小平车”在我们这些年轻姑娘的手里变得越来越听话了。待到东面栽种了6棵柳树以后,校园的环境美观了许多许多。<br> 学校新建初期,郝校长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原则,并且身体力行。依靠驻地单位的支持,先后竖起来升旗杆、安装好篮球架……依靠自己的双手,为学校修建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主席台、7个图形不一的花池、3个乒乓球台、1个“别致”的滑梯……此外,还给新教师安排了宿舍、给老教师分配了住房。温馨的管理让远离市区的老师们安心了许多许多。<br> 学校开学了,学生们很开心,家长们很满意。<br> 大家鼓足干劲、众志成城,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在别人眼里的不可能,使学校在不可能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一颗“东方明珠”,为周边学校所赞叹!<br></h3> <h3> 1983年4月8日,三一中队辅导员侯玉凤、校外辅导员宋元周及教导主任王培荣、美术教师兼女工委员刘润香、数学教师张丽娟、大队辅导员高海兰和学生们在儿童公园进行队日活动。</h3> <h3> 1983年4月17日,在新建的教学楼前,开明照相馆的老师傅为建校人员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合影。<br> 左起前排昝玉凤 门房爷 王培荣 施队长 门房叔 李存爱<br> 后排刘正萍 陈桂花 张娟 闫秀云 张丽娟 高海兰 刘润香</h3> <h3> 操场塌陷修建期间,学校搬迁至大东关二校,两校合并办公。<br> 1984年7月5日,分别之际,大队辅导员高海兰带领两校联合组成的大队委去开明照相馆合影留念。</h3> <h3> 1984年7月---1993年8月,郝维琪荣退,王培荣接任,丁焕文任副校长,樊学义、高海兰任教导主任。</h3> <h3> 王培荣(后中)等各校领导在座谈会上为离退休的人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h3> <h3> 1985年4月16日,学生梁勇在“春车运动会”上为王校长佩戴会徽。<br> 此活动方案荣获全国“创造杯”奖。</h3> <h3> 1986年5月17日,学校组织游览晋祠公园。<br> 赵美莲、孙媛、郭小艳、高海兰在鱼沼飞梁。</h3> <h3> 1986年学校操场再次塌陷,修建期间,学校再度搬迁至大东关二校,两校合并办公。<br> 春季运动会后,两校教职员工在操场合影留念。</h3> <h3> 1986年夏,新源里小学第一届毕业生离校前,联合党支部书记赵洪兰、支部委员大东关小学校长牛一清、支部委员大东关二校校长荆福柱、大东关二校教导主任吴凤莲与新源里小学师生合影留念。</h3> <h3> 1986年6月20日,成立了2年多的托儿所彻底解决了年轻女教师的后顾之忧。那真是:<br> 托儿所虽小,俩阿姨真好 。<br> 妈妈不用跑,孩子常温饱 。<br> 室内有玩具,安静心智高 。<br> 操场可游戏,笑声常跑调 。</h3> <h3> 1986年9月26日,李存爱、闫秀云、 赵美莲 、高海兰组队参加“北城区文教局普及义务教育知识竞赛” 。</h3> <h3> 1988年春,学校组织大家去双塔寺欣赏牡丹。<br></h3> <h3>侯计莲、刘润香、郭小艳、李全妮、侯玉凤合影留念。</h3> <h3> 1988年,金秋送爽,郭小艳和她的得意门生郑芸在一起。</h3> <h3> 新源里有不少传奇式的人和事儿,郭小艳真可谓传奇之王。她没有师范文凭,可学生们都爱听她讲课;她没有学过管理,可学生都特别听她的话。学前班最多的时候有将近80个人,她一个人毫不费力地带着年龄、个头、智力都参差不齐的学生,真让人刮目相看。<br> 记得有一次,她生病请假了。临时任课的老师没看住,学生们跑出去不少,全校不上课的几个老师都帮忙到操场抓他们回来。没有想到,这一个才回来了,那儿又跑了一个,好不热闹。她听王校长说到此事后,病还没有好,就坚持上班了。<br> 她常说:我是猴王,他们是我的大小猴宝宝。我的宝儿们只认我一个。<br> 九十年代中期,她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拿到了教育学院颁发的大专毕业证。</h3> <h3> 郭德成是郭小艳的父亲。当年,也曾灿烂辉煌而后退休回家的郭老,老干部、知识分子在新源里小学看门房,在当时也算是一个“景点”。<br> 郭小艳因为父亲在学校工作,而成为一名“代教”。郭师傅因为有一个名师一般的女儿,而在新源里家喻户晓。</h3> <h3> 1988年初冬,全校女教师们正在参加系统健美操比赛。<br> 当年,那支舞曲《粉红色的回忆》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h3> <h3> 1989年6月1日,郭翠珍(左二)荣调。高海兰、郭翠珍、董改变、李全妮、丁焕文在校门口合影留念。</h3> <h3> 1989年7月1日,首届(1986)毕业生回母校看望老师们。感恩活动于柳林河</h3> <h3> 1989年,李炜、成小香、侯计莲、郭小艳、高海兰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节大会上。</h3> <h3> 1989年10月15日,联合党支部书记靳修寿莅临新源里小学参加团日活动。</h3> <h3>联合团支部活动场景之一。</h3> <h3> 教师基本功赛事常开展,<br> 男女老少毛笔字天天练。</h3> <h3> 1990年10月,一个由十几个人选出来的参赛队夺得联合党支部组织的“哲学知识百题大赛”第一名,队员们笑得多开心啊。<br> 左起第一排郭小艳 丁焕文 刘正萍<br> 第二排闫秀云 王秀华 侯计莲 李全妮</h3> <h3> 1991年1月7日,党支部委员、大东关小学校长任玉光在新源里小学给团员讲党课。</h3> <h3> 1991年5月24日,在党小组常应龙(右一)的带领下,王培荣、门房叔、高海兰在校园义务劳动。</h3> <h3> </h3> <h3> 1991年5月31日,学校召开庆六一大会。51240部队的李政委、王校长、丁副校长、侯老师、董老师在主席台上。</h3> <h3> 主席台前的花篮是老师们正月加班的杰作,在刘润香老师的设计下,此作品荣获区花灯一等奖。<br> 会后,老师们纷纷在花篮前合影留念。</h3> <h3> 庆祝大会结束后,老师们在教学楼前合影。<br> 左起第一排杨瑞萍 王冬燕 李炜 武冬梅 侯计莲 高海兰<br> 第二排刘正萍 吴雍颖 刘润香 李全妮 侯玉凤 丁焕文 王燕萍 成小香</h3> <h3> 1991年6月,师(丁焕文)徒(高海兰)结对子研究教学,成果显著。</h3> <h3> 1992年9月28日,王培荣、郝维琪、侯玉凤节日重逢。</h3> <h3> 1993年5月,区运会入场式上,学校代表队展示的区图受到大会赞赏。<br> 设计者刘润香和活动负责人高海兰、董改变在操场留影。</h3> <h3> 1993年6月,学校组织了“童心盼奥运”百人签名活动。</h3> <h3> 实习结束了,王之女(右一)与李全妮 侯计莲 董改变 高海兰在办公室外合影留念。</h3> <h3> 1993年9月---1994年1月,王培荣荣退,高海兰接任。</h3> <h3> 刘海儿波浪卷俏,<br> 润泽师生心鹊鹞 。<br> 香榧画廊胸中飘,<br> 赞美术功回眸笑 。</h3> <h3> 不惑知年<br><br> 当年枣树拇指度,<br> 二选一留景点数。<br> 如今枝繁叶茂祝,<br> 歌行年少心缘福。<br> </h3> <h3> 1993年12月29日,杨瑞萍、高海兰、李炜的妹妹、戴宝林、余相泳、赵彩红与新娘武冬梅在酒店门前合影。</h3> <h3> 1994年2月---1996年7月,高海兰荣调北城教委(杏花岭区教育局),李贻中接任,郭兰伴任教导主任。</h3> <h3> 1994年6月1日,李校长在学校表彰会上给学前班的小朋友颁发“好孩子”奖状。</h3> <h3> 1995年春天,学校组织游览“三国演义城”等地。<br> 左起第一排郝世魁 吴雍颖 王冬燕 李全妮 赵彩红 刘润香 郭兰伴<br> 第二排赵建亮 常应龙 候计莲 李贻中 李忠泽 武冬梅 张颖皎</h3> <h3> 参观乔家大院,并合影留念。</h3> <h3> 1995年夏天,从清徐返回学校后,刘润香 王冬燕 董改变 李忠泽在操场大巴车前合影。</h3> <h3> 1996年8月---1998年7月,刘正萍接任校长,李玉真任教导主任。</h3> <h3> 1997年4月,李玉真组织活动,刘正萍赛前讲话。</h3> <h3> 1997年7月,暑期夏令营活动游泳比赛在忻州钝村举行。</h3> <h3> 1998年2月25日,学校组织了专题讲座。这真是:<br> 学校虽然有点小,<br> 任何活动都不少 。<br> 教育教学质量高,<br> 学生家长都夸好 。</h3> <h3> 1998年春, 张颖皎和郭红星老师带领学生在51240部队军训。</h3> <h3> 1998年8月---2007年7月,刘正萍荣调(小东门---杏花岭---省实验小学),李玉真接任 ,杨文玖任教导主任。</h3> <h3> 1998年国庆,李玉真校长带全体教师登上长城。</h3> <h3> 1998年10月,师生们最难忘的一幕。<br> 操场上响起嘹亮的歌声、口号声,军训开始了!<br> 学生家长代表王浩的妈妈、联合党支部书记荆福柱、驻地部队的王参谋长、校长李玉真、部队的排长杨帆在主席台就坐。<br> 大队辅导员郭红新在组织活动。</h3> <h3> 1999年4月,校园里热闹非凡。<br> 全校师生运动会上,教工踢毽子比赛项目尤其惹人注目。</h3> <h3> 2001年金秋十月,参加教育局合唱比赛后,学校老师在少年宫合影。</h3> <h3> 2002年6月1日,赵彩红给孩子们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h3> <h3> 2002年6月,王冬燕、张颖皎和毕业班的学生在一起。</h3> <h3> 2002年暑假,李校长带领学校老师及其家属在青岛游玩。</h3> <h3> 2003年3月,王燕萍、马明兰、范宇、张颖皎等在学校教职工大会上听取郝世魁(右一)老师作学校财务报告。</h3> <h3> 2004年6月1日,张颖皎、王燕萍、范宇带领学生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意义深远。</h3> <h3> 在老师们眼里,李校长就是一家之长。在李玉真心里,老师们如同自己的家人一般,大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 “我们是一家人”。<br> 2006年4月,利用清明小长假黄金周,李校长带领大家去海南、看西安、游云台山。旅途中不仅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增进了老师们之间的感情。那真是:<br> 美景进入眼帘,<br> 情意永留心间!</h3> <h3><br> 左起前排杨俊仙 段丽 赵彩红 李玉真 李贻中 张颖皎 王冬燕 <br> 后排王燕萍 陈爱通 陆志鹏 张阳 杨文玖 范宇</h3> <h3> 2006年暑期,新源里小学和杏花岭小学的教师一起聆听了 "走进新课程”讲座,效果喜人。</h3> <h3> 2007年8月---2009年6月,李玉真荣退,杨文玖荣调(杏花岭区政府办---纪检委---)。义暄接任,张永斌任教导主任。</h3> <h3> 2008年5月29日,段丽丽、张永斌、史燕敏 、张琦、义暄、赵彩红、岳红嫔、陈海燕与毕业班学生在校园合影留念。</h3> <h3> 2009年夏天,冯婷、陈海燕、王文娟、陈海燕与学生在校园操场。</h3> <h3> 2009年5月,新源里小学最后一届毕业生在操场的主席台上留下了最后一张合影。<br> 老师左起薛晓 岳红嫔 段丽丽 王文娟 义暄校长 陈海燕 张永斌主任 冯婷 赵彩红 张丽琴</h3> <h3> 2009年7月, 新源里学校被撤销,在校师生归并迎春街小学。<br> 2011年8月,义暄荣调(涧河---区实验小学---),张永斌坚守原址,负责退修教师等工作。</h3> <h3> 新源里小学座落在新源里东区,原名“大东关三校”。1982年9月15日,根据学校所在的地区改名为“新源里小学校”。同年,10月25日正式开学。当时,有教工13名,学生74人。<br> 学校占地面积7260平方米,建筑在阎锡山时期挖掘的十孔窑洞之上。1982---1986年间,学校操场曾经发生4次塌方,师生曾经二度与大东关二校合并上课。后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操场虽然被水泥全部覆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隐患”之一。<br> 2009年,随着教育局资源整合步伐的不断推进,随着城市住宅片区改造进程的不断加快,学校的安全隐患得到了彻底根除。<br> 回顾新源里小学的变迁,可谓是:<br> 忆往昔学校从无到有单一变双艰苦奋斗奇闻几代人,<br> 看今朝心缘积少成多短而长兮校园情结温暖你我他。</h3> <h3> 2012年10月18日,重阳健步活动结束后,老教师们合影留念。<br> 左起第一排樊学义 王师傅 侯玉凤 王冬燕 刘润香<br> 第二排郝士魁的爱人 成小香 李玉真的爱人<br> 第三排李贻中 常应龙</h3> <h3> 2014年4月25日,组织退休教师参加知识竞赛。</h3> <h3> 二零一七健步去,<br> 九九重阳来相聚 。<br> 欢声笑语落又起,<br> 花草树木羡慕你 。<br> 人说七十古来稀,<br> 如今八十不稀奇 。<br> 愿君长命过百岁,<br> 身体康健创奇迹 。</h3> <h3> 2017年8月29日,新源里老同事相聚“百月”。<br> 左起第一排刘润香 郝士魁 刘正萍 王冬燕<br> 第二排王燕萍 张颖皎 杨文玖<br> 第三排李玉珍 高海兰</h3> <h3> 2018年1月18日,我们终于可以拥有一张合影啦!我知道,这是:<br> 缘分让大家相遇“新源里”,<br> 情分陪我们相聚“年初一” 。</h3> <h3> 亲梦新源里,<br> 学校曾经是 。<br> 而今忆往惜,<br> 情结缘维系 。</h3> <h3> 时光飞奔卅六载,<br> 校园那树已成材 。<br> 前辈逝去情还在,<br> 后生可敬心未改 。<br> 过去故事难忘怀,<br> 如今美篇编成排 。<br> 指点黑白彩照来,<br> 琹心剑胆乃风采 。<br><br></h3> <h3> <br>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在建校36年组织聚会?<br> 我的回答:老师们需要吧!<br> 大家都知道3+6=9,俗话说得好:369家家有。人们最希望有的是什么……是健康、快乐、幸福。即使有一天健康的身体离我们而去,只要我们还拥有一颗童心,快乐就能让我们自己享受到幸福,同时也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幸福。因此,我的愿望之一:<br> 完成美篇《心缘…》,祝福大家健康、快乐、幸福到永远。<br> 说到聚会的缘由,很简单,就俩字儿:想见。<br> 因为这种想是根植于心的想念、是需要用行动去感恩的相见、是一种真情回馈的相聚。所以,我的愿望之二:<br> 建立《新源里小学》微信群,让我们彼此欣然给予、欣然接受。<br> 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都是岁月的过客。对于明天的每一个人来说,今天的我们就是最年轻的自己。我的愿望之三:<br> 完成聚会前后的牵头工作,接下来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辛苦劳作之后的幸福时光吧!<br> </h3> <h3>根植于心 感恩于行 回馈于情 <br>——新源里小学建校36年聚会活动方案<br><br>一、聚会宗旨<br> 让根植于心、感恩于行、回馈于情的愿景达成共识,努力使新源里小学的办学精神、人文情怀历久弥新。<br>二、参会对象<br> 1. 在新源里小学有过工作经历的人。若年龄大或行动不便者敬请家人陪同。<br> 2. 在援助新源里小学发展中有过贡献的人。<br> 3. 新源里小学已故同事的家属代表。<br>三、聚会地点<br> 月亮湾(百姓渔村699包间)大酒店<br> 位于北大街与建设路十字口西南角<br>四、聚会时间<br> 2018年8月28日上午11:00-13:00-15:00<br> 若因天气等不可抗力的因素,时间另定,请各位及时查看群内通知。<br>五、经费来源<br> 推行AA制<br> 被邀请嘉宾不在AA之列,费用由邀请人自付。<br>六、活动议程<br> 1. 发起人代表说明聚会缘由<br> 2. 教师代表贺寿、献词等<br> 3. 老寿星逐一发表生日感言<br> 4. 聚餐开始、自由讲演<br> 5. 聚餐截止时公布费用,结算后活动结束<br> 6. 若条件允许,回游新源里<br>七、其它要求(对号入座、自愿承担)<br> 1. “新源里小学群”以外人员,请各阶段领导负责通知并回馈参会人数。<br> 2. 需主持人、财审员、联络官、摄影和摄像师等若干人。<br> 3. 敬请70岁以上人员说明一下,告知联络人。<br> 4. 顺路时,请开车的老师们接送一下老同志。<br> 5. 请参会人员务必于11:00之前落座包间。 <br> 6. 文明聚餐会,吃好不浪费,好喝也两杯,安全谢各位。<br><br> 2018年8月18日<br><br><br></h3> <h3> 忆往昔<br> 学校从无到有<br> 单一变双艰苦奋斗<br> 奇闻几代人<br><br> 看今朝<br> 心缘积少成多<br> 短而长兮校园情结<br> 温暖你我他</h3> <h3> <br> 2020——2022一场疫情,三年洗礼!<br> 在新源里小学建校40周年来临之际,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将2018年8月28日聚会的有关照片做成剪映放入美篇!<br> 仅以此篇献给40华诞虽然校无师生……依然心醉根骄的新源里小学!以此慰藉为创办学校艰苦奋斗的父老乡亲们,以此慰勉为学校发展与时俱进的亲朋好友们!<br><br> 壬寅虎年,癸卯兔岁。<br> 岁末年初,祈盼安康!<br> 康乃馨语,礼敬万物……<br> 衷心地感谢大家,并献上深深的祝福!<br><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