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弘扬我校“三创两迁”的大学精神,喜迎60周年校庆,本人近期利用闲暇时间,编辑制作了这部“图说陕西科技大学‘三创两迁’的故事――我所亲历的西安校区学生生活区建设”电子相册,根据自己的记忆和当年的工作笔记,撰写了照片背后的陈年旧事,与大家共同分享我校历经磨难,自强不息,艰苦创业,锐意创新的故事。相册中的照片,大部分是我当年拍摄,也有部分是其他同志的作品,在此表示感谢。</h3> <h3><font color="#010101"> “岁月芳华,无问西东。艰苦卓绝,立德立行。”2</font>006年,对于陕西科技大学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校区学生生活区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入住;这一年,学校完成了主体东移,实现了几代科大人的梦想;这一年,新生入学第一志愿率首破百分之百,改写了长期困扰学校生源质量的历史。</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张照片摄于2005年 10 月16日,是我参与新校区生活区建设筹备工作两个月后拍摄的。照片中的这条路叫柳郑路。柳郑路以西,为教工生活区原貌,柳郑路以东为学生生活区原貌。</font></h3> <h3> 从拍摄这张照片到学生公寓开工建设整整5个月。这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没有退路!那一年,我们的咸阳校区已经筹划整体开发利用;新老生、研究生必须在当年10月份全部入住新校区;年底前学校党政机关、院系、管理服务部门必须从咸阳老校区整体搬迁到西安新校区;更为严峻的是,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也定于2007年在这块土地上进行!</h3><div> 时间,距离学校要求只剩下六个月!</div><div> 任务,建成学生公寓八组15栋 113719 平方米;学生食堂1栋22751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栋 5495 平方米。水、电、暖、气及校区道路配套畅通!</div><div> 要求:新校区生活区建设必须按时交工!否则,学校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因此,“西安校区建设是我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最大的政治”!这是校党委对新校区建设的定位!</div><div> 开弓没有回头箭。那一年,我们没有一点退路,没有任何其它选择!只有同舟共济,共度难关,举全校之力,加快新校区建设!</div><div>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这是当年从上到下都耳熟能详的三句话。也是我们参与新校区建设每个人都牢记于心 ,落实于行的座右铭。</div><div> </div><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2006年3月16日下午,经过前期紧张的规划、设计,地质勘探、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考察,招投标等一系列艰难的过程准备,学生公寓建设终于在这片土地上开工了。那天下午,学校正在开会,沈校长指示我迅速赶到西安,代表学校,向施工单位下达开工命令。开工现场,施工队伍和指挥部同志整装列队,施工机械严阵以待,工人们点燃鞭炮,宰鸡驱邪,看似热闹,但背后却暗藏着巨大的危机,就在我即将宣布开工令时,施工单位领导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威胁电话:“你们必须立即停工,否则,后果自负!”我开始担心会不会有一场意外发生?好在苍天保佑,一切按计划进行。</font></h3> <h3> 学生生活区建设由北京城建建设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承包建设。共分三个标段:一、二、三、四公寓、综合楼为第一标段;五、六、七、八公寓为第二标段;学生食堂为第三标段。</h3> <h3>开工仪式在二号公寓楼位置举行</h3> <h3> 从3月18日开始,学生公寓基础陆续开挖。开工后,各种矛盾接踵而至,地材问题、土方问题、劳动力问题、材料采购、供应问题、施工管理问题、工程进度、质量问题、外界干扰问题等等,都要一一解决。面对一个个新的挑战,我们迎难而上,没有退路!食堂基础开挖,一开始就被一部分受雇佣的不明真相的人阻拦,他们每天轮流坐在工地,阻拦施工,最多时达3、40人,持续半个多月,直到4月6号,问题才得以解决。</h3> <h3> 这张照片左上角那根电线杆,就在学生食堂基础上</h3> <h3> 这张照片右上角那根电线杆在六号公寓基础上。</h3> <h3> 就是这两根电线杆 ,成了食堂和公寓基础开挖的拦路虎。它不仅牵扯到区域供电线路走向的改变,供电部门生产计划的安排和调整,还有专业施工单位的立项、工程预算、组织施工等等。管理环节之多,协调沟通之难,由此可见一斑。指挥部的同志不知往供电局跑了多少趟,也不知电话联系了多少遍,但问题就是解决不了。最后,崔校长亲自出马,找熟人,托关系,直到5月12日这两根在食堂和公寓楼地基上的电线杆子才搬了家。</h3> <h3>沈校长(前排左二)在学生食堂工地现场</h3> <h3>公寓楼基础灰土回填</h3> <h3>食堂基础灰土回填</h3> <h3>公寓楼基础静载试验</h3> <h3> 在土方施工阶段,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为了揽工程,供地材,强买强卖,勾结黑社会,携带凶器,经常闯入工地寻衅滋事,殴打工人,阻扰施工。堵门、堵路更是家常便饭。4月17日上午,高陵县一伙开着车,携带手枪、砍刀,佩戴假警官证的的人来到工地闹事,被在工地执勤的10名保安制服,将其扭送派出所。这次事件,令我对新校区建设环境更加担忧!</h3> <h3> 从基础开挖、清槽、普探、灰土回填、静载试验到混凝土垫层施工,时间已经过去24天了。4月12日下午5点,三号公寓楼开始浇筑垫层,这是整个工地第一车混凝土,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施工过程的开始。看着商品混凝土顺着泵车橡胶管徐徐地流淌在基础垫层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用随身携带的卡片机拍下了这张照片</h3> <h3>绑扎基础钢筋</h3> <h3> 4月21日第一台塔吊在一号公寓工地矗立起来</h3> <h3>左起:技术部部长万荔成、作者与第一项目部经理在工地</h3> <h3>5月1日三号公寓楼施工现场</h3> <h3>5月8日,沈校长(右一)主持召开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会议,听取教学区、生活区工程进展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这样的工作例会每周一次。</h3> <h3> 5月19日学生食堂独立基础浇筑。这个现状,距离学校制定的目标要求差距实在太大了!还剩四个半月时间,要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填充墙砌筑,内粉外粉,墙面贴瓷,屋面防水,室内外装修装饰,操作间排油烟系统及水、电、气、暖安装调试,外架拆除,进出道路硬化等等,谈何容易!时间!工期!进度!就像三块巨大的石头压在我心头,我的情绪变得焦虑、压抑、急躁,爱发脾气。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唯恐出现任何闪失。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为了预防万一,我甚至想出了一个搭建临时食堂的应急方案,并同后勤集团赵林生副总和饮食中心张鹏年主任到三原导弹学院考察了搭建钢结构食堂的工程造价,建设工期等等……</h3> <h3> 5月31日学生食堂工地</h3> <h3>5月31日学生公寓形象进度</h3> <h3>蓝色屋顶是第一项目部,左侧为在建一公寓</h3> <h3> 塔吊北侧框架结构建筑即为在建的综合楼,学生浴室、开水房、超市、校医院均在这座建筑内;塔吊南侧为四公寓</h3> <h3> 6月 2 日下午,综合楼结构主体率先封顶。这座建筑体量虽然不大,但它的封顶却使我们看到了生活区建设希望的曙光</h3> <h3> 这是指挥部部分同志、监理同施工队领导在综合楼封顶现场</h3> <h3> 6月6日,一号公寓南楼2层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西段局部三层砌体完毕;北楼西段二层铺设顶板</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我们采取了许多非常规手段和措施,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解决问题到现场,处理问题不过夜,开展“百日会战”,劳动竞赛,编辑印发施工快讯,每周评比奖励质量进度优胜的施工单位和个人,一切为了工程,一切服务工程,一切保证工程。这是技术部万荔成部长在现场讲评。</font></h3> <h3>6月11日公寓楼形象进度</h3> <h3> 这是位于食堂工地南侧的第三项目部钢筋加工棚</h3><h3><br></h3> <h3> 钢筋工在认真的操作加工设备</h3> <h3> 工地“蜘蛛侠”――架子工高空作业</h3> <h3>施工队伍中的女架子工</h3> <h3>6月20日 学生食堂东段一层房心土回填</h3> <h3> 6月27日学生食堂西段二层顶板施工</h3> <h3> 生活区工程部副主任付红娟在工地慰问民工</h3> <h3> 6月30日,在开工三个半月后,四、五号公寓结构提前封顶。</h3> <h3> 工人们点燃鞭炮,庆祝四、五公寓主体结构同时封顶!这是继综合楼之后,最先封顶的两栋公寓楼,也是生活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标志,对其它单体进度及整个工程的推进都具有很大的影响</h3> <h3> 指挥部、施工单位领导都非常重视,大家齐聚现场祝贺。这是沈校长(左二)和指挥部部分工作人员在四、五公寓结构封顶现场。这一天,我和大家一样,非常高兴,因为自己亲自见证了公寓楼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一天天的在长高,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长一样,一切付出,一切艰辛也都算不了什么了。</h3> <h3> 7月1 2 日,学生食堂结构封顶。从浇筑混凝土基础,到结构封顶,用时55天。这一段,无论是施工队、项目部、还是指挥部管理人员,大家都出了力,尽了责,有效的推进了工程进度。但从封顶到交付使用,满打满算还剩不到三个月时间。虽然从一开始,就抓进度,抢工期,但由于基础开挖耽误半个多月,调整施工队伍,进出场交接耽误一个星期,食堂的施工进度仍受到严重影响。面对工期紧张的压力,在室内二次安装和装修装饰过程中,我们要求施工单位改变按部就班的施工程序,加大协调力度,科学统筹,交叉施工,最多时曾出现17个工种在室内同时交叉施工的场面。另外,关键时刻,后勤饮食服务中心同志,提前进场,提前安排考虑室内装修装饰计划,现场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工作,令我非常感动。有效的扭转了食堂施工中的被动局面,保证了一层按期投入使用。</h3> <h3>食堂主体结构封顶现场</h3> <h3> 生活区工程部主任杨儒孝(前排左一)、副主任付红娟(前排左三)、总工蔚顺堂(右一)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在工地</h3> <h3> 悬挂在生活区工程部的倒计时牌,每天都在触动着我们高度紧张的神经</h3> <h3> 新校区建设期间,校领导多次到工地检查指导,现场解决问题,给大家加油鼓劲,送来关怀,极大的鼓舞了大家的士气!8月7日,距离新生报到还剩两个月。能否保证学生食堂按时开饭,学生公寓按时使用,关键时刻潘书记、沈校长、崔副校长再次来到学生食堂、公寓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前排右起:潘书记、沈校长、崔副校长</h3> <h3>校领导检查学生公寓工程进度</h3> <h3> 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奋战,公寓楼单体已全部进入收尾阶段</h3> <h3>左起:沈校长、杨儒孝与项目部同志在工地</h3> <h3> 随着单体工程的收尾,室外配套工程变成了整个工程的重点。水、电、暖管网铺设,道路、广场整平硬化,都要同时完工,才能保证学生公寓、食堂的正常使用。那段时间,整个工程进入到最后的攻坚阶段。公寓楼、食堂单体急于收尾,室外管网、道路要赶工,在相对狭窄、有限的施工空间,大家都在为了一个目标――抢时间,抢进度,赶工期,遇到问题互不相让。按照轻重缓急,加强协调,保证施工有序推进,又成了工地的主要矛盾。</h3> <h3> 从8月31日起,指挥部、项目部、技术部全部搬到工地,联合办公,现场协调处理相关问题。办公场所就设在一公寓连廊二层。为了给室外让路,施工单位指挥部在与承担二公寓施工队协调时遇到较大阻力,该施工队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腾空室外搭建的仓库,仓库里存放的部分工程材料仍未搬出,下令用推土机直接推掉了仓库,给室外道路施工让出了通道!在八公寓外放电缆,铺设管道过程中,相邻农户及部分村民以种种理由强行阻拦施工,负责协调工作的王映俊同志一次次到现场,苦口婆心地做说服工作,保证了工程预期的进度。这是9月3日室外管道铺设场景</h3> <h3> 夜幕里那束光亮,是 食堂工地加班焊接幕墙构架的火花,9月7日晚上10:30分,我在一公寓连廊二层拍下了这张照片。</h3> <h3><font color="#010101"> 苍天不负有心人,只要付出,就有收获!这是即将竣工的学生生活区局部外景。照片左侧建筑是学生一公寓,右侧为学生食堂。一公寓和食堂之间,是正在施工的学生生活区门房</font></h3> <h3> 9月27日下午5点,沈校长手执点火棒,亲自为食堂天然气点火!为了这把火,我们想方设法,费尽心机,从生活区建设筹建开始,就明确专人,落实责任,重点与天然气公司联系,负责我校天然气项目的立项、施工、安装、验收等工作。办公室朱宪通同志为此付出了太多艰苦的工作,这也是学生生活区建设中的一个亮点!学生食堂竣工就用天然气的高校,在北郊同期建设的高校中,我们是唯一的一家。</h3> <h3> 连续一周的阴雨天气,给室外施工带来了极大影响,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学生入住目标如期实现,工人们趟着泥水,冒着大雨,进行户外作业的场面,至今想起都令人动容。 9月27日下午3点,第一批360名暂住教学楼的学生冒雨搬往四公寓南楼3至6层。从这一天起,到10月10日新生报到,工程部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查督促各单体楼的内部安装、維修工作,梳理问题,及时反馈,把存在问题解决在学生入住之前。10月 9 日晚上8:30,我和指挥部付红娟、廖全义、贺涛、张宇翔、吉成、王万建、蔡敬、马生歧等来到学生公寓检查,当走到3号公寓时,发现西段一层卫生间向外冒水,揭开污水井盖,听不到流水声,大家判断可能是连接户外的污水管出了问题!怎么办?立即安排抢修!当通知施工单位时,得到的答复是:晚上室外施工没有人,现场无机械设备,只能等明天修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自己组织力量抢修。贺涛按照工地一台挖掘机上的电话,联系司机,其他同志分头联系切割机,下水管,夜里12:00开挖,1:30三趟下水支管全部挖开,从单体施工队伍调来5名工人,连夜敷设管道,保证了第二天新生报到入住时水通。为了加强施工队安装力量,后勤集团及时伸出援手,抽调多名专业电工,在工程关键时刻,主动承担部分公寓楼层及食堂的电气安装和维修工作。确保了学生公寓、食堂的进度。</h3> <h3> 10月5日,学生食堂全面进行卫生大扫除,为迎接学生就餐做最后的准备</h3> <h3> 操作间、售饭台、就餐桌椅安装全部到位,一切准备就续!10月6日晚上,学生食堂开伙了!潘书记、沈校长、指挥部全体人员及施工单位领导齐聚新落成的学生食堂,共同见证这难忘的时刻</h3> <h3> 10月8日,五个院系的大学生,研究生全部搬进新建成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一层按时开饭,开水房、浴室正常使用。至此,学生生活区从开工到基本建成用时六个半月。</h3> <h3> 从工程开始到学生全部入住,指挥部的同志没日没夜的鏖战在工地,大多数同志没有休息一天!有的带病坚持工作,有的爱人生小孩也无暇照顾,有的长期靠食用方便面支撑身体,落下疾病,却一心扑在工程上,他们都为新校区建设出了力,流了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h3> <h3> 新的“战役”即将开始,新校区建设仍在继续!这张照片拍于教工生活区推青现场,后面的房子就是当年指挥部所在地,如今,它已不复存在……</h3> <h3> 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感谢参与新校区建设并为之做出贡献的每一位同志,感谢为支持我们工作而默默付出的家属们,感谢校党委、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支持、鼓励和爱护!新校区建设成就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挑战自我的机遇。如今,距离那段岁月已经过去整整12年了,但那些曾经的苦涩画面,曾经动人心魄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今天,当我们漫步在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湖光楼影、景色秀丽的校园里,那种内心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衷心的祝愿我们的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关山从头越,扬帆再起航,只问初心,无问西东,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越办越好,越来越强! </h3><h3><br></h3><h3> 杨儒孝</h3><h3><br></h3><h3> 2018年1月</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