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该木楼大约始建清同治年间,由候永胜和侯益祥两父子所建,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龙脊地区现存七座百年古屋之一。</h3> <h3>该木楼全以杉木建造,整体建筑全以凿才榫、打眼、木栓穿合,全楼不用一颗铁钉,充分展现鲁班师傅传下来"榫卯相扣的木匠绝活。</h3> <h3>木楼为六排五空,在地基的选址、大门的朝向、租余神龛,都请地理先生看过风水,房屋的长、宽、高都是按"鲁班尺"精心测量达到"避凶取吉"的效果。</h3> <h3>壮语里把房子称为"栏"回到屋里叫"麻栏","干"在壮语里是"上面的意思","干栏"是上下层房屋的意思,壮家的木楼是二层的建筑结构,楼底层圈养牲畜,二楼层用于人居,壮族群众很讲卫生,楼底有专供牲口出入的一扇小门,人畜不共门进出。</h3> <h3>二楼居中是堂屋,安放神龛,右边作为卧室,两边分别有一火塘,(壮家的习俗:儿子成家立业以后,还是和父母"分吃不分字",保持亲情不断,所以设有两个火塘),火塘顶上储藏粮食。</h3> <h3>该楼保存原貌至今,屋内现存古物、古家具居多,其中以"一柱四门"最为著名,是龙脊地区最早的"套间"。为候益祥之子侯瑞球改建。侯瑞球共要妻二人,"大老婆"卧房中还设有一间"管家房"存放一些贵重财物。"小老婆"卧房则居外间,男主人卧室则居里间。一根木柱上面共开有四扇房门,可以相互联通。</h3> <h3>老屋后人在向游人推销民族服饰</h3> <h3>慈祥的老人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