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球麻痹治疗1年余无果,生命垂危之际获新生

郑大一附院北院区康复医学科

<h3>  患者杨XX,女,64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左侧肢体运动不利、浑身乏力,当地医院查头颅MRI示:1.延髓急性梗塞;左侧少许腔隙梗;脑白质脱髓鞘变性;2.增强明显异常,诊断为脑梗塞,给予留置鼻饲、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2月余,吞咽及肢体功能无改善。先后随三个女儿跑遍北京、上海等各大医院累计住院长达13个月,后经球囊扩张治疗吞咽功能仍无好转,体重下降至不足40斤,经治医生预计患者生命仅能维持半年,建议放弃治疗。患者家属心有不甘,回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医生建议行经皮胃造瘘术,患者本人和家属均不能接受这一有创治疗,仍靠留置鼻饲维持生命,期间经历2次抢救,生命垂危。后来听同病房的病友介绍,10年前郑州的曾西主任治好了她婆婆的吞咽障碍,家属得知此消息如同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由于时间太长病友忘记了曾主任的联系方式,患者家属委托在郑州工作的亲戚多方打听曾主任的上班地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在郑大四附院康复科(现为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康复科)找到了曾西主任,并第一时间转入科室,系统评估后给予综合康复治疗1月余,患者可进食各形态食物,肢体功能改善后出院,遗留左侧肢体无力。4年来于家中自行锻炼,体重逐渐增加到52kg。近期间断出现头晕,进食固体食物时需饮水送服,左侧肢体乏力,步行不稳,为求改善肢体功能及头晕症状,再次来我院就诊。</h3> <h3>  曾主任依据患者病史综合评估后,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康复方案。治疗1周后进食固体食物时不需水送,治疗1疗程左下肢主要肌群肌力5-级,头晕症状消失,日常生活自理。</h3><h3> 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技术(简称IOE)是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的曾西主任及其治疗团队所研发,它的问世是对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方式及治疗技术的重大革新,应用该技术在患者进食时插入饲管,进食完毕后立即拔除,管子不用留置,避免了营养不良、误吸性肺炎、反流、脱水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耐受性好,还为家庭节约治疗费用。每每提起以往就医路程的艰辛患者都是满眼含泪、激动不已,正是曾主任以及IOE技术给了患者第二次生命,用患者自己的话来说,“本来已是半截入土,没想到还能多活了四五年”。</h3> <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介绍</h3><h3> 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所以研究和治疗吞咽障碍为主的省级科研机构,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尖端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医学专家及医疗同仁们的认可,特别是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这一适用技术正在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免费培训与技术推广,开设的短期培训班每周1期,免费发放培训讲义,考核合格后发放证书及国家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书。截止目前已开展78期,共培养吞咽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上千名,学员来自上海、天津、山东、山西、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辽宁、江西、广东、广西、云南、重庆、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新疆、陕西等全国各地,进修单位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推广IOE工作,对积极推广单位,可申请成为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临床科研基地。目前研究所已与省内外60个市、县医院或学校合作,成立科研基地,共享成果转化资源。欢迎全国范围内对这一技术感兴趣并致力于吞咽障碍康复的各位同仁,到郑大一附院康复科进行IOE技术学习交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