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下旬,一场雪后,专程来到了河南南阳社旗县赊店镇。除了看雪后的古镇,主要是因为这里有:天下第一会馆—社旗山陕会馆、华中第一镖局—广盛镖局、中原第一家票号—蔚盛长票号、清朝全国最早的税务衙署—厘金局、万里茶道中转站的标志—福建会馆、以及火神庙、古码头、古城墙等。社旗山陕会馆闻名天下,“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仰天时而居地利,富物产而畅人和”。<div> 赊店古镇,亦名赊店古城,原名赊旗镇,又名赊旗店、赊店、兴隆店。是一个依水而建、依商而兴、依信义而繁荣的古老县镇,古道、古树、古碑、古庙、古井、古店铺等比比皆是。赊旗镇地域周朝属申伯国,春秋时属楚,战国属韩,汉代置宛县,隋属南阳县,明清为南阳府辖,民国属南阳县。1965年建立社旗县,该镇归社旗县管辖,成为县城所在地,并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圈改,把“赊旗”改为“社旗”,寓意为“社会主义旗帜”。</div> <h3>赊店古镇平面图</h3> <h3>迎旭门(东门)</h3> <h3>挹爽门(西门)</h3> <h3> 赊店古镇,清时为河南省四大名镇(赊店镇、朱仙镇、回郭镇、荆紫关镇 )之一。据清光绪三十年《南阳县志》载:“育水以东唐泌之间赊店亦豫南巨镇也,在城东北九十里。” 清乾隆、嘉庆年间商业兴隆,繁荣异常。水运发达,南通荆楚,北达幽蓟,东连闽浙,西接雍凉,为中原、江南数省货物集散之商埠。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赊店巡检司、设营讯、把总署等。</h3> <h3>赊店古镇博物馆</h3> <h3>赊店书画院</h3> <h3> 赊店古镇鼎盛时期,流动人口达13万之众。21 家骡马店朝夕客商不断,48 家过载行日夜装卸不停。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临暮,船上楚湘歌舞达旦,岸上交易灯火如昼。500 多商号总集百货,72 道街分行划市,相聚经营,生意兴隆。</h3> <h3>同福客栈</h3> <h3>店铺</h3> <h3>街巷</h3> <h3>店铺</h3> <h3>广场地面刻有古镇平面图及街巷名称</h3> <h3>清真寺</h3> <h3><b><font color="#167efb">瓷 器 街</font></b></h3><div> 瓷器街形成于清顺治和康熙初年,已有300多年历史。北起山陕会馆,南至石牌坊,全长310米,宽12米,是古镇历史最繁华的中心街道。街道两侧建筑门面房285间,为二层穿堂式,沿街分布有庙宇、镖局、酒馆、厘金局、票号、会馆、老字号等古建筑,建筑考究、排列有序、体系完整,突出体现了明清时代的商业传统特色,是研究我国商业发展史难得的文物遗存。</div> <h3>瓷器街石牌坊</h3> <h3>瓷器博物馆</h3> <h3>瓷器街街景(尽头是山陕会馆)</h3> <h3>瓷器街</h3> <h3>店铺门板 据店主说现在用的门板,已有300年历史了。</h3> <h3>店铺</h3> <h3>雪后瓷器街</h3> <h3>瓷器街里的胡同</h3> <h3>瓷器街夜景</h3> <h3>瓷器街夜景</h3> <h3>万聚炉 — 起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为张氏刀具作坊第二、三代传人张万林和张兴聚创立,取其名字中“万”和“聚”而得名,现在已传至第五代。山陕会馆的部分铁质构件以及广盛镖局的押镖武器均出于此。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品牌。</h3> <h3>芦艺轩—赊店兰亭书社</h3> <h3>赊店年画 — 属“南派”木板年画风格。该流派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传承。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品牌。</h3> <h3><b><font color="#ff8a00">“赊店”名字的来历</font></b></h3><div> 赊店镇有着悠久而特殊的历史,地势重要,水陆交通极为发达。相传东汉建立之前,刘秀在这里赊账并借店家印有“刘记”字样的店旗起义。刘秀称帝后,想起了社旗,于是便将当时他赊账的兴隆店改名为赊旗店,简称赊店,小镇也改称赊旗,之后慢慢被谐音“社”取代。南阳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的地方,至今明间还流传着很多有关他的传说,比如距离社旗不远的方成县,有一眼扳倒井,位于方城县县城东北15公里处,南距许南公路1.5公里。这里井泉从平地涌出,清澈甘甜。周围井亭俊秀,古木挺拔,光武帝庙肃穆庄严,荷花池边垂柳依依。是一处值得观赏的名胜古迹。</div> <h3>刘记酒馆</h3> <h3><b><font color="#167efb">山陕会馆</font></b> </h3><div> 社旗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共历六帝136年。主体建筑呈前窄后宽之势,东西最宽62米,南北长156米(现存),总占地面积12885. 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社旗山陕会馆在全国现存80 余座同类建筑中,被业内专家公认为"中国第一会馆"。</div><div> 晋陕商人多发迹于此,商会捐银数万余两,建成堪称天下一绝的会馆--山陕会馆。山陕会馆见证了赊店镇昔日的繁华与兴盛。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div> <h3>山陕会馆</h3> <h3>琉璃影壁墙</h3> <h3>影壁墙局部</h3> <h3><font color="#010101">山陕会馆 东辕门</font></h3> <h3>夜幕下的东辕门</h3> <h3>山陕会馆 西辕门</h3> <h3>山陕会馆前殿</h3> <h3>悬鉴楼 又名“八卦楼”。兴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竣工于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25年。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三层戏楼。</h3> <h3>远看悬鉴楼</h3> <h3>山陕会馆中殿</h3> <h3>侧门石坊</h3> <h3>殿内边门</h3> <h3>石坊</h3> <h3>殿内牌匾</h3> <h3><b><font color="#167efb">春秋楼遗址</font></b></h3><div> 春秋楼为山陕会馆主院最后一进建筑,其内供奉关羽夜读《春秋》神像,因之而名。</div><div> 社旗春秋楼因歌谣“社旗有座春秋楼,半截入</div><div>到天里头“而闻名。后被捻军焚毁,现仅存残垣断壁遗址,成为一大遗憾。<br></div> <h3>关公像 每月十五、尤其是正月十五,当地百姓要进入山陕会馆,到后面的关公像前烧香祭拜。</h3> <h3>刀楼遗址 供奉着关公大刀</h3> <h3><b><font color="#167efb">广盛镖局</font></b></h3><div> 社旗赊店广盛镖局,是华中第一镖局,也是中国十大镖局之一。是由山西祁县人士、人称“神拳”的戴二闾于1802年组建,任镖头。撤业于1855年,历时53年辉煌。</div><div> 当时全国的镖局有,北京的“源顺镖局”、“会友镖局”,苏州的“玉永镖局”、“昌隆镖局”,山西平遥的“同兴公镖局”,河北的“万通镖局”、“成兴镖局”、“三合镖局”,顺天府的“兴隆镖局”。赊店“广盛镖局”是其中成立年代较早的几大镖局之一,而且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大镖局,堪称为“华中第一镖局”。</div> <h3>广盛镖局</h3> <h3>广盛镖局</h3> <h3>镖局院内</h3> <h3>镖局院内</h3> <h3>镖局院内</h3> <h3><b><font color="#167efb">福建会馆</font></b> </h3><div> 福建会馆兴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会馆位于全镇地势最高点南瓷器街南端,坐西向东,其格局为集茶楼、饭庄、客房、娱乐为一体的一进二群楼庭院,整体建筑布局为“日”字形,寓“日日高升”之意。</div> <h3><b><font color="#167efb">赊店厘金局</font></b></h3><div> 厘金是在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政府为扩充镇压太平天国军费而开征的。 赊店厘金局是全国最早的税务机构遗存旧址。清代时的赊店镇,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尤以秦晋盐荣大贾,清朝廷在该镇设巡检司,岁税常巨万。</div> <h3>厘金局</h3> <h3>狭长的内院</h3> <h3>厘金局官场掠影</h3> <h3>税务官轿</h3> <b><font color="#167efb">蔚盛长票号</font></b><div> 赊店蔚盛长票号,创建于清道光六年,是中原有史以来第一家票号。蔚盛长票号设在赊旗店最繁华的瓷器街路西。它开张营业后,生意火爆。第二年又在相邻的关帝庙街开办了蔚盛厚分号。蔚盛长当年主营汇兑、存贷款和代办捐项,也发放银票,可在全国汇兑银票。服务对象是当地工商铺户,也承汇政府业务。</div> <h3>蔚盛长票号</h3> <h3><b><font color="#167efb">火神庙</font></b></h3><div> 据 《创建火神庙碑记》记载,火神庙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5年),至雍正六年(公元l729年)竣工,历时四年。其始建年代晚于关帝庙(清康熙年间)而早于山陕会馆。由此可知,其时赊店已较为繁盛。相继建起了老庙(明崇祯年间)、小关帝庙、大关帝庙和火神庙四座庙宇。</div><div> 火神之说起源有四:一曰祝融;一曰炎帝;一曰回禄;一曰王灵官。火神庙即为敬奉火神之庙宇。</div> <h3><font color="#010101">火神庙</font></h3> <h3>火神庙内院</h3> <h3>古牌坊</h3> <h3>古牌坊侧面</h3> <h3>“光天岳象” 牌匾</h3> <h3>栩栩如生的木雕</h3> <h3><b><font color="#167efb">清代古城墙</font></b></h3><div> 清咸丰三年(1853年)起造城墙,咸丰八年竣工,青石为墙基,夯土为墙心,布局为“金鱼”状,寓意如鱼得水,年年有余,周长十八华里,高11.6米,周设九座城门。</div><div> 现在的部分城墙是近些年恢复性修建的,老城墙已成沿河的土河坝,如果没有人介绍,自然就认为是河堤坝。</div> <h3> 赊店古镇的古码头已被拆除拟重建,到处是瓦砾,一点也找不出古码头的踪影。所以,也没有拍照。这种破坏性的重建是否合适,重建后能否找到它的历史痕迹,是否会留下遗憾,不得而知。找姜家大院,因没有标识牌,费时费力好不容易找到,但眼前是杂草丛生的空旷大院,只见砖墙,未见院落,只好退出。</h3><h3> 总之,赊店古镇还是值得一看。</h3> <h3>社旗县新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