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图片来源: </font><font color="#010101"> 张千军 张涛诗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侯付宣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h3><h3><font color="#010101">文字编辑: 张彩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8年2月8日初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8年3月16日一校稿</font></h3><h3>2018年3月26日再校稿</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 染沟村位于紫阳县西南部,地处毛坝镇北部,襄渝铁路、310省道、包茂高速穿境而过,面积32.57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859户,3017人。</h1> <h1> 染沟村五组是染沟村的一个小村落,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这片看似贫瘠却养育了我们一辈又一辈的 神奇的土地,因道路不畅,交通落后,极大的限制和阻碍了她的发展。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面对那一条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村里的有识之士也曾动员全村乡民把路修通,毕竟,“要致富,先修路”是古训名言,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几次的修路大计,都因各种原因被迫中断。村民们眼看致富无门,发展无望,便萌生了搬迁“挪穷窝”的想法,并相继付诸行动。截至目前,全村己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搬走,留下寥寥无几的几户人家。漂泊在外的游子偶尔回到村庄,映入眼底的无不是荒山野草、土墙老屋,一片萧条荒凉。想起从前的鸡鸣狗吠,袅袅炊烟,潺潺溪水和青翠庄稼,那时的村庄是多么宁静祥和啊!可是眼前的村庄,变得沉寂、荒凉、落后,像一个历尽沧桑,垂垂老去的耄耋老人,静静地,孤独地躺在大山深处,与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社会、与周边四邻的村庄相差甚远,格格不入。照这样发展,用不了多少年,这里就会变成一片原始森林,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到那个时候,我们将去哪里寻找儿时的记忆,真的会应了那句“待不下的异乡,回去了的故乡”!</h1> <h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样进步,无论我们身在何方,身居何位,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地方让我们眷恋、牵挂、难舍。那个我们从小生活的地方,那个陪伴了我们整个的童年,少年,刻录下我们童年欢笑,少年梦想的地方,那个远方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怎么忍心,怎么愿意让这片土地变成一片原始森林,怎么忍心让她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h1><h1> </h1><h1> </h1> <h1> 树高千丈不忘根,游子思乡不忘本。 面对日益荒凉的故土,村里的有识之士为了让故土恢复生机,继续造福于子孙;为了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有一个可退可守的最后阵地,他们居安思危,苦谋良策。</h1> <h1> “道通则人兴,路通则财旺”。因此,把公路修通,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修路――这个一次次提及,又一次次被搁浅的大业,再一次被郑重地提上议事日程。2017年初,党委政府和染沟村两委、村里的有识之士共同协商研究决定:号召村民捐款集资修公路,先自筹资金挖通毛路,再设法争取资金对道路进行完善硬化。村民们听说了这一决定,无不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修路是染沟五组村民多年以来的梦想,因为各种原因被搁浅了十几年,现在这个梦想被重新点燃,大家都非常激动。一时间,电话、微信、QQ,村里的男女老幼,大家都在讨论修路的事。染沟五组村民,不管在外经商务工,还是已经举家搬迁外地,就连嫁出去的姑娘们也不甘落后,大家都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多则几万,少则几百。无论钱多钱少,重要的是大家都有一份凝心聚力的精神。积沙成塔,短短时间,就筹措到现金20多万元。这给修路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了村民莫大的鼓舞,带来了信心和希望。</h1> <h1> 这次的修路大业,不光得到染沟五组村民的的支持,更得到其他小组特别是染沟四组村民的大力支持。染沟五组公路要修到预计目的地“老房子”,染沟四组是必经之地。毁地毁林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资金有限,土地林木补偿成了染沟村民最大的顾虑,就在染沟五组村民一筹莫展的时候,染沟四组的村民说:“修路是大事,你们不需顾虑太多,遇地挖地,遇林砍林,我们绝不要半点补偿!”他们的承诺让五组村民放下了悬着的心,使工程能够早日开工。他们这种大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五组村民学习,铭记!</h1><h1> </h1> <h1> 2017年的这个寒冬,因为修路的事,大家满怀热情,忘记了严寒。出门在外暂时不能回家的人,电话微信不断,随时关心着工程进展情况;在家的几乎天天亲临工地,恨不得自己开着挖机开挖。</h1><h1> 2018年正月初七,当别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时,五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将砍倒的树木,义务搬回四组村民家中。染沟四组村民备好丰盛的酒席,热情地招待五组村民们。染沟村的村民们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那个时候,每到农忙时节,大家总是轮流帮忙,团结和睦,互帮互助。<br></h1><h1> <br></h1><h1> </h1> <h3>不是一家,却胜似一家。团结一心,趁着时代的春风,共谋发展!</h3> <h3>在后台默默奉献着。</h3> <h3> 新一届村两委,为这个伟大工程四处奔走,多方协调,使这项工程能够如期顺利的进行……</h3> <h1> 七十多岁的老党员、原染沟五组文书谢召伟,为这次的修路大业忙前忙后,劳心费力,从最初的村民动员大会,到后来每一天亲临工地,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h1> <h1> </h1><h1> 有太多的人让人感动,有太多的事值得铭记!</h1> <h1>天冷人心暖,村民们的热情让寒气尽消!</h1> <h1>干部群众齐上阵。</h1> <h1>身在外地心在家!</h1> <h1>披荆斩棘也要把路修通。</h1> <h1>年逾七十的老文书、老党员,为了圆梦,不辞辛劳,同年轻人共进退。</h1> <h1>原来挖机的声音是这么美妙,像一首动听的歌,每一声每一铲都是希望。</h1> <h1>道通则人兴,年轻人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理想,谈未来!</h1> <h1>站在这里可以看见老家房子🏠了。</h1> <h1>这片沉寂了多年的土地终于被唤醒了。</h1> <h3>希望,在枝头绽放!</h3> <h1> 染沟五组这段公路,全长虽不到3公里,但历史遗留问题多,地质结构复杂,有的地方是松软的土层,有的地方是坚硬的石山,还有溪水沟壑。时间紧、任务重,仅凭前期筹措到的20多万元资金,是很难完成工程预定目标的。修路是关系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是造福子孙的大业,道通则人兴,路通则财旺。修桥修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全体村民以大局为重,发扬竹山精神,不忘初心,尽责尽力,让我们团结一致,一起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力争这个被搁浅了10余年的梦想,这次能够圆满实现。让这条幸福路,致富路,乡情路早日贯通!</h1><h1> </h1> <h1>孤村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h1> <h1> (后记) 我总是被这样的一组照片锁在岁月的长河里浮浮沉沉。那不是乡愁,因为我没有离开故乡,也就不会有那近乎于诗意的乡愁,唯一有的,只是回忆,一种愈久弥新的怀旧情结!</h1><h1> 故乡,是我们在异乡无数次梦到的地方。</h1><h1> 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那些存在过的美好,被定格在岁月的相册里,落上一点尘埃,却并不影响我们去怀旧。</h1><h1> </h1><h1><br></h1> <h1>清晨归故园……</h1> <h1>初日照高林……</h1> <h1>曲径通幽处</h1> <h1>山光悦鸟性……</h1> <h1>潭影空人心……</h1> <h1>万籁此俱寂……</h1> <h1>但余虫吟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