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曾祖父

捍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怀念我的曾祖父</h3><div> 不知不觉间,曾祖父离开我们已有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既漫长又短暂,曾祖父一生为教门奋斗,没有太多的享受儿孙的孝顺,也没有太多的享受舒适的生活(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普遍都很困难)便归真了,每每思来,思绪难以平静,唯有用文字表达对曾祖父的怀念。 </div><div> 曾祖父马建文 建水县馆驿人,生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胡须如银丝、皮肤稍黑,他信仰虔诚、德高望重、平易近人、刚强正直,高风亮节。<br></div><h3>由于回族传统的穆斯林家风,曾祖父从小就学习阿拉伯语及伊斯兰知识。青年时期在马健之阿訇帐下受业。(马健之阿訇 云南玉溪大营人,他德性温厚,学识渊博,是云南近代四大著名阿訇之一,另三位是马宜之、王家鹏、田家培)。曾祖父穿衣毕业后在建水馆驿、回龙、西寨以及邱北等地任教。数十年从事教门事业,为主道孜孜不倦、无怨无悔,建国后当选为建水县人民代表。</h3> <h3>  曾祖父一生,为了生计,更多的是为了教门,历尽艰辛,受苦受难,甚至身陷牢狱。</h3><div> 曾祖父解放前就在回龙大寺任教,到他归真时,在回龙大寺任教差不多有40年的时间,在他任教期间遭遇了许多考验,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1981年至1984年曾祖父在回龙大寺担任教长期间,由于教务的需要,独身一人住寺(当时曾祖母已去世多年),他每天都来我家里吃饭,有时母亲做好饭会命我去牵曾祖父到家吃饭,我当时4、5岁,听到母亲叫我去时,就非常的高兴,因为又可以去跟曾祖父要吃的了。曾祖父经常会有吃的,那时生活不富裕,零食也少,每次只要能从曾祖父那里得到点什么吃的,就感觉非常的开心和幸福。有一次,去到曾祖父的房间里,他老人家正准备牵着我去我家,我赖着不走,后来曾祖父拿了点红糖给我,我才开心的拉起了他的手,当时年幼无知很贪食,或许这是小孩子的天性吧!回忆起这件事,我就会想可能是他故意给我留点吃的吧。</div><h3>母亲曾告诉我,曾祖父在世时,经常对我父母说,要对我严加管教,这说明了曾祖父重视教育从小抓起,也说明了对我的期望。由于当时我年纪还小,伴随曾祖父的许多事情已记不起了,只有听父母给我讲述一些有关曾祖父的经历。曾祖父虔诚的信仰和为人处世,影响了我们这个家族的几代人,也将继续影响我们的后代。</h3> <h3> 由于曾祖父一生爱国爱教,在群众中德高望重,政府的关怀,多次被选任建水县政协委员及副主席,并被选为州政协委员,参议国家事务,1984年8月作为州穆斯林代表出席了云南省伊斯兰教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该会常务理事。</h3><div> 1984年10月11日,建水馆驿村老寺邀请曾祖父去讲“瓦尔兹”,在讲“瓦尔兹”时归真,归真后葬于馆驿村,享年93岁。</div><div> 曾祖父任教数十年,培养了不少教门人才,可谓桃李满门,曾祖父在办教的同时,亦十分重视本民族的和睦相处以及民族团结,他为家乡人们的和睦以及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友好往来作了许多好事。</div><div> 曾祖父处于在那样的年代,依然保持着虔诚的信仰、高风亮节、处世不变,作为后辈的我们比起他来真是望尘莫及,我们这些后人得到安拉慈悯的其中一个原因或许还是因为先辈们,所以,作为后辈的我们不应当忘记他们,应当时常向安拉为他们作好“堵阿”,我们怀念先辈的同时,更应当去学习他们虔诚的信仰、美好的品德、奋斗的精神,曾祖父已经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回忆、怀念,更多的是我们要继承他的虔诚、美德、精神! 求主慈悯他、使他进入天堂!阿米乃!</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18年立春于回龙</div><h3>重孙马穆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