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年

梅魅

<h3>很多地方把腊月二十三又称为小年。但是在老家说法却不同,我们的小年是正月初六,腊月二十三是家乡人祭灶的日子。这样的习俗,一来可能和蒙元文化有关。蒙古族视腊月二十三为“年”,向来过的很隆重。尤其是很多正式的民族祭祀活动,甚至比春节更重视更隆重。世代和蒙古族乡亲聚居,受蒙古族乡邻的影响,腊月二十三也成了我们年前一个很重要的日子。二来,可能和中国百家姓悠久的渊源有关。因为坊间一直有张王李赵四大姓只有腊月二十三才能大扫除的说法。</h3><h3><br></h3><div>腊月二十三这天,家里主要有两项重要活动。</div><div>第一项是白天的大扫除。早茶过后,我们首先把家里的家具被褥搬出去,晾在篱笆上,铁丝架上,或者是搁在小马车的空车篷上。拿着大扫帚,从屋顶、墙壁到墙角,挨着扫个干干净净。打开门窗,让积了一年的尘埃随风消散。然后,用热水兑一桶白泥浆粉刷墙壁。这可是个技术活儿。泥浆兑稠了,晾干后容易起皮。兑稀了,又不好上色,起不到粉刷遮盖的效果。刷墙也有讲究,要刷两三遍,先横着刷,后竖着刷,墙色才能刷得白而且色泽匀称。所以最初几年都是母亲亲自来做。我们只能给母亲搬搬梯子,提提桶,端端盆儿,打个下手。刷子在母亲手里翻来转去,刷了东墙刷西墙,刷了南墙刷北墙。不多时,原本被烟熏得发黄的墙壁就变得白白净净,整个屋子都亮得耀眼。跟着母亲学了几年,我们也基本摸着了其中门道,就逐渐替代了母亲。只是,我们做起来总有些笨手笨脚,远比不上母亲做得那样轻盈。母亲有时候会站在边上指点指点,更多时候是任由我们去折腾。母亲的腿脚已经越来越不便爬上爬下的干活了,也就无法计较我们的活儿做得好不好、漂亮不漂亮了。</div><div><br></div><div>等到中午时分家里墙壁晾干了,我们再抖去毛毡被褥上的灰尘,整整齐齐的铺回炕上。擦洗干净家具,一样一样摆回去。半天功夫,家里就旧貌换新颜,充满了清新的年的味道。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炕上,蘸着父亲早早捣好的蒜泥,吃着母亲早早炖好了的猪头肉,看着刷得白生生的四壁,觉得好像那一盏擦得亮锃锃的油灯的黄晕的灯光也变得格外的耀眼温馨。</div><div><br></div><div>第二项活动是祭灶。这件事儿是只有母亲才能做得了的。白天的大扫除之后,母亲就会端回一簸箕红泥,洒些柔软的碎草末或者积攒下来的头发和起来,用手抓着泥巴一点一点糊上去,把破旧的炉灶里里外外修补一新,再用汤勺把新泥打磨的光滑可鉴。(后来,我们终于像城里人家那样用水泥铸了炉台,就不用这样打磨了。)到了傍晚,当牛羊入圈,一家人吃过晚饭,夜色渐浓周围也逐渐安静下来的时候,母亲就会开始祭灶。</div><div>母亲要事先备好祭灶的用品,一把干草秸秆,一把黑豆,放在一个碗里,加半碗清水。一小撮红糖,放在另一个干净的碗里。随后,母亲就来到灶台前,将灶台收拾的干干净净。在灶台上点上三柱香,端走小锅,捏起那一撮红糖,一边在灶台口四处涂抹,一边念念有词:“灶王爷有灵,今儿给你老人家添草料,干草黑豆,喂得你老人家的马儿活蹦乱跳。一口红糖甜了你的嘴,求你老人家在天上只说好不说歹……”祷告完,母亲端起水碗,连同泡着的干草黑豆一起洒进了炉灶里。最后,在灶台口烧几张黄标,恭恭敬敬的磕三个头,祭灶仪式就结束了。</div><div>每年母亲祭灶,我都会好奇的跟在母亲身后。但是从来不敢近前,只是乖乖的倚在门后或者墙角悄悄地看。煤油灯光闪闪烁烁,青蓝色的香烟缭缭绕绕。平日里在熟悉不过的厨房顿时变得庄严起来。在母亲的祷告声中,一股神秘的感觉油然而生,让我紧张得都不敢大声喘气,好像母亲口中的那个灶王爷就端坐在灶台上,正透过黄昏的灯光慈祥的注视着我们呢。</div><div><br></div><div>离开老家后,母亲一年一度的祭灶活动也就结束了。城镇里的电磁炉和煤气灶方便了生活,却再也无法承载那样一个简单而又庄重的仪式。祭灶仪式没有了,焚香祷告的习惯也相随着改掉了。腊月二十三,变成了年节之前的一个单纯的预告年关将至的普通节日。母亲在世时,腊月二十三这天,我们姊妹们还会齐聚一起,陪陪母亲,美餐一顿,节日的气氛尚浓,虽然再难让我找回当年的那种急切的向往,但只要围在母亲跟前,足矣。自从母亲去世之后,腊月二十三这个日子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几乎都褪去了光彩。尽管这一天是先生的生日。</div><div><br></div><div>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场蒙古族家族的二十三祭灶祭火仪式。一架铁制的火炉架在住宅小区平展的院子里,几十个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围在四周,随着家族长者的吩咐点火,敬酒,磕头,虔诚的祷告。夕阳下,火光,声影,香烟,组成了一幅色调浓郁的生活情景剧。那画面,陌生而又熟悉。恍惚间,当年母亲祭灶的一幕幕又在眼前浮现。</div><div><br></div><div>母亲走了,我们的腊月二十三变样了,变味儿了。但是,母亲留给儿女们的所有的经年记忆都还存在的那样清晰。每一份回忆里,都浸满了曾经的幸福和今天无尽的伤逝。</div><div><br></div><div>我想,2017年,所有令我们怀念至今的曾经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节日,我们都要隆重的重新来过才好,让它们回归节日的样子。为了母亲,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们……</div><div><br></div><div><br></div><div>(重发一篇去年写的小文,以纪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