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青海盐桥,用盐铺的路</h3> <h3>在丹霞地貌的藏人的帐篷里</h3> <h3>青海塔尔寺</h3> <h3>青藏路沿途取水样</h3> <h3>青海的盐湖,天地一色,直到遥远的天际间</h3> <h3>昆仑山口</h3> <h3>西藏布达拉宫里</h3> <h3>唐古拉哨所</h3> <h3>在取水样,冰冷的雪水没等瓶灌满,手已经冻木了</h3> <h3>布达拉宫广场前</h3> <h3>老王像样吗?</h3> <h3>布达拉宫墙外的经筒</h3> <h3> <b> 第一次进藏</b></h3><h3> 话说2003年初,中国地质科学院有一个到青海、西藏一带考察长江源头水资源的项目。领导问我去不去看看,我忙说去呀!就这么简单,我跟着课题组向西藏进发了。</h3><h3> 先飞到西宁,那里的海拔不到3千,就感觉有点头重脚轻了,人家说吃红景天好,赶快买红景天吃。跟领导出门就是好,青海地矿局接待的,按排看盐湖、看盐桥、李家峡水电站、胡杨林、丹霞地貌、塔尔寺等。还联系寺里的高僧能否给我们几个“贵宾”摸摸头,很可惜没被摸上。然后坐火车去格尔木,我们准备进藏的东西,在当地的地质队租了一台大吉普牛头4500,沿着青藏路向拉萨出发了。</h3><h3> <b> 沿途取样</b></h3><h3> 我们是去工作,一边走一边看地形图,遇到大的水系就要到河边取水样,我一看坏了,一共3个人就我年龄小,一个是厅长,一个是高工、项目组长。只有我下到沟里去水样了,我跟他们俩开玩笑说,你们是不是算计好的,找我这个劳力?沿途取了30个水样,后几个我有点感冒了,领导就亲自下去取了。之前领导把关挺严的,他也是个专家。后几个他取了,就有点松了,呵呵。</h3><h3> <b>途中遇险</b></h3><h3><b> </b> 青藏公路线1千公里多,当时正在修铁路。你不是亲眼看到,怎么也想象不到那个壮观场面,从中铁一局直到二十局,在那里一字排开,真是好看,那阵势怎么形容都不过分,之后一听到“天路”这首歌就很有感触,因为我亲眼目睹过。</h3><h3> 还有在唐古拉山的北坡,初夏的时节,你一点青草也看不到,先是昆仑山脉,然后是唐古拉山脉,非常荒凉。我们还特意在昆仑山那个港人很崇拜的地方看看,也没有什么。紧赶慢赶到了唐古拉山哨所,青藏路海拔最高的地方5300多米的地方,我们要求在这里住一夜,想体会一下,是什么感受。住的地方很难找,联系哨所和中铁公司,才找到两个房间,一进去就像病房一样,床边都有个氧气瓶。先吸一会氧,再找饭吃,一人一碗面,那面不生不熟的强咽下去。半夜缺氧头痛了,再吸会儿氧,才能入睡。</h3><h3> 第二天出发一翻过唐古拉山顶,进入了唐古拉山南坡,啊!简直是两个世界一样,那绿绿的草地、一群群的牦牛、远处一座座藏民帐篷顶上冒出的一缕缕白烟、一座座雪山和雪山之间山谷的一条条冰舌,真是美极了!比阿尔卑斯山里的瑞士景色还要美。尤其是北坡和南坡的强烈对比反差,真的仿佛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里!</h3><h3> 景美人也精神,加上是下坡了。车速很快,一下出现了紧急情况,在一个急转弯的地方突然坡上跑下来一群牦牛,司机尽管急刹车还是撞到了一头牦牛。车停下来我们一看,我的妈呀!好险一把,路边就是一百米的斜坡,这要是控制不住下去。小命就没了。处理完事故又出发了,好险一把!</h3><h3> </h3> <h3> 磕长头<b>的藏民</b></h3><h3><b> </b> 我们在路上看到了藏民用身体杖量着青藏路,去拉萨的情景。一家人用一台牛车拉着简单的生活用品,他们腿上绑着一块皮子,双手都套着一块木板,五服投地的拜着,首尾相接,一步一步向前走着。这个场景听说过,当你亲眼看到,一定会震撼的。在当前如此文明的社会里,交通工具如此的方便,可是我们的藏民竟然是这样用最原始的方式,最纯朴、简单的动作表达着他们的信仰,度过着他们的生活。在他们的信仰中佛是神圣的,他们的灵魂也是神圣的!和他们比起来,你会扪心自问,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有点复杂了?幸福是人的感觉,在这里诠释是比较准确的。他们没有经历过许多复杂的环境,复杂的事,头脑里很干净,有了吃喝,就去朝圣,哪怕是千里万里!</h3><h3> <b>来到拉萨</b></h3><h3><b> </b> 终于到了拉萨,海拔不到4千米,脚有点像踩到棉花一样。西藏地矿局接待了我们,感觉他们生活的节奏很慢,内地来的人都像服兵役一样,算着年月,到期就想回家了。每家都要有几个高压锅,否则做不熟饭的。拉萨的第一夜还是因为缺氧,头痛醒了,要了个氧气袋,吸会氧好了。第二天去布达拉宫,刚刚走出宾馆感觉还是有点不舒服,又返回宾馆吸了氧,去了布达拉宫,它的比高只是2百多米。看了一上午,是被悠久的宗教文化给震撼了?头不痛了,状态很好。结果接到一个电话,有一个项目招投标非常急,要我马上赶到成都。结果这次许多地方没有去,很遗憾!</h3> <h3>唐古拉山口</h3> <h3><b> 第二次进藏——自驾车西行记</b></h3><h3></h3><h3> 2009年秋天又一次进藏, 我有一个同学,也是30多年的好朋友,他酷爱旅游,有一辆2.8排量的奥迪A6,开着它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几个极地如新疆的阿勒泰、海南的天涯海角、黑龙江的漠河等等。就是没有去过西藏,有点晕高,之前在去青海湖时有过高原反应。他听说我进过藏,就要我和他一起去西藏,邀请难辞。便有了这一次西行之旅。</h3><h3>我们3人自9月9日出发到9月28日回来,历经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等10个省份,累计行程一万余公里,走了一次现代版的长征路。这种经历之前没有过,在今后的有生之年可能也是很少了。</h3><h3><b> 红色旅游</b></h3><h3> 我们先进入了当年红军活动的主要地区陕甘宁地区,路过了三十里铺、爬上了六盘山,现在路修的很好,上来没感觉怎么费劲,怀疑到这是红军当年走过的六盘山吗?直到看见纪念碑才确信。经过了当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会宁。在会宁我们去饭店,见有牛娃肉,误以为是牛蛙,要了一盘,上来一看是牛肉,只是小牛的肉。看到和想到先辈们在这里艰苦搏斗的地方,才能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和这样的旅行,对这些前辈更加敬重了。</h3><h3> <b> 西藏之旅</b></h3><h3> 我们先到西宁和格尔木,做进西藏的适应性活动,去了青海的名寺塔尔寺、青海湖、盐湖、在海拔四千米的地方活动了两天。然后开车走青藏公路向拉萨进发了。</h3><h3> 开始就不顺利,在3800米的地方,车子经过一段泥泞的沙石路后突然出现了异样的响动,声音越来越大,当时我们都紧张起来,心想这要是坏了,可麻烦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好把车子停在一个高岗上。判断可能是前右轮发出的动静,决定换轮胎。在3800米的地方干活把我们累的气喘吁吁,轮胎换上一开动好了。真是谢天谢地!</h3><h3> 重新上路,结果发现青藏公路在大修,据来往的司机说有十几处很坏的路段,小车很难过。于是我们决定返回格尔木,把车子存起来,乘火车进藏,走一次天路。</h3><h3> 就这样我们来到了拉萨,第一天参观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和逛了八角街。布达拉宫那个雄伟气派;大昭寺香火那个旺盛;八角街那个热闹。尤其是那些宗教的信徒们令人震撼,在路上和寺庙里,看到那些五附投地磕长头的人,让你感到人竟然可以这样活法?他们通过劳作积攒下一些钱财,然后从遥远的地方,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方向、也不论多长时间,都徒步而行,3步磕一个长头,奔拉萨而来。他们如此虔诚、如此不可思议的辛苦和艰难,与现代文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令我这个曾经做过共产党政工干部,专门灌输信仰的人产生了嫉妒,是什么力量会使他们无怨无悔的这样做。为什么用这样最原始的方法表达他们的信仰?我也感叹一个人要干一件事要有磕长头的精神就一定能干成。 </h3><h3> 在布达拉宫广场,我们还换上藏族服装照像,我先给他们照,一没注意给我也套上了藏族服装,我仔细一看是红色的藏袍,把我打扮成了“圣诞老人”。</h3><h3> 第二天,我们跟旅游团去了纳木错,这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咸水湖,途中翻过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米拉山口,海拔5000多米。来到湖边一下子就被这美丽的景色震撼了。天是蓝蓝的、远处的雪山是白白的、湖面也是蓝蓝的、湖边的草地是绿绿的,好一幅美丽的高原风景画,藏民牵着白色的牦牛让我们拍照,嘴里不断的吆喝着“骑我的吧,我的牦牛大眼睛,双眼皮。”</h3><h3> 随后我们又去了林芝2天,这是西藏的小江南,海拔只有2000多。沿途看去,这里藏民的生活明显的好许多。路过松赞干布的故乡,翻越了5000多米的那根拉山口,从尼洋河的发源地,顺流而下来到了林芝。看到了生长了2600年的大柏树、从2800米飞流直下的卡定天佛瀑布和鲁朗林海。最值得称道的是,看南迦巴瓦峰了。导游在路上说能不能看到,就要看天气、运气和佛缘了。她吊足了我们的胃口。早上6点钟天还没有亮,就出发了,沿着山路,向5000多米的巴吉拉山口进发。这是观看南迦巴瓦峰的最佳位置。那天早上雾气很大,还下着毛毛雨。天气这么不好,我们心想够呛能看到了。就在到山口的那一刻,车子向左一个转弯登上山顶的那时,大家的眼前一亮,南迦巴瓦峰方向的天空非常晴朗,远处的南迦巴瓦峰十分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山上空气稀薄,又很冷,大家还是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h3><h3>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0米,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登上去过。它在曙光中显的那么的圣洁,那么的神秘安静,我们远远的望着它,拍下一张张照片。只过了30分钟的时间,曙光透过云层照向了我们,逆光了,最佳的拍照时间过去了,一片云彩也遮住了一半的山峰。在我们下来的路上,还有旅游车在上去,我们不无庆幸地连连说到:“晚了晚了”。</h3><h3><br></h3> <h3><b> </b></h3><h3><b> 古丝绸之路游</b></h3><h3> 我们从西藏回到格尔木,开着车向甘肃敦煌驶去,500公里的路程,到那里下午4点多了,敦煌的门票180元一张,它有700多个石窟,只领我们参观了10个,一个多小时就把我们给打发了,又一次体会到看景不如听景的真谛。唐代那时敦煌很繁荣,有钱人就在石壁上凿了一个洞,供奉上佛祖,那里很遥远,很少人会到那里去,于是乎就保存下来了。</h3><h3> 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很好看,四周都是沙山,中间有象月牙一样的一汪水有树和几个小亭子。放在别处本来不算什么,在沙海中间就形成了一个奇观。 </h3><h3> 又到了长城的西端—嘉峪关,这也是一个在耳朵里十分熟悉的地方,就是没有来过,它和敦煌一样不论谁评价如何,没有来过的总要来看一眼的地方。参观完关内的设施,我们沿着古代人进出的大门</h3><h3><br></h3><h3> 走出来,尤其是骑上骆驼走一圈的时候,还真有一点“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那种大漠荒凉感觉了。</h3><h3> 我们又经过了西昌,结果10.1前不开放了。经过了玉门油田、银川,去了沙湖。</h3><h3> 我每到住地,都要把笔记本电脑接好,这次特意搞了一个无线上网的装置,看看我的股票涨跌情况,如果涨了,心里特别的惬意,这边玩着,那边涨着。呵呵,多么好。跌了也无所谓,就自我调节。特别是在远方,与朋友们在QQ连上,感到很亲切。</h3><h3> 顺着西北大通道返回,这边高速公路修的真好。我们9. 28都平安的到家了。我之前对坐车走长路有点打怵,经过了这20天的长途旅行,也无所谓了,这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旅行。</h3><h3><br></h3> <h3>唐卡</h3> <h3>大昭寺</h3> <h3>纳木错湖</h3> <h3>莫高窟</h3> <h3>嘉峪关,西出阳关无故人</h3> <h3>敦煌月牙泉</h3> <h3>拉萨八角街</h3> <h3>嘉峪关</h3> <h3>南迦巴瓦峰,</h3> <h3>敦煌的驼队</h3> <h3>放养的牦牛</h3> <h3>在布达拉宫山上瞭望拉萨市</h3> <h3>大昭寺</h3> <h3>纳木错湖</h3> <h3>松赞干布的故地</h3> <h3>藏人的新房</h3> <h3>雅鲁藏布江</h3> <h3>林芝</h3> <h3>南迦巴瓦峰</h3> <h3>月牙泉</h3> <h3>驼群</h3> <h3>月牙泉</h3> <h3>青海湖</h3> <h3>近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