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一个人在求学时如愿以偿考入最好的学府,,东北师大附中,在这里遇到影响我一生的良师益友。全省最优秀的教师,他们教书育人,悔人不倦。他们无私奉献一心扑到教学上。为我们补课从不收一分钱。没收我们一星半点好处,反而掏腰包资助学生,而从不声张。他们教我们清清白白作人,老老实实地作事,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代宗师,万世师表。</h3><h3>我幸运的是遇到全省的一代精英,他们学子的皎皎者,勤奋好学锲而不舍,是我的领跑者,助跑者,我是一个不发光体,在师大附中这个熠熠生辉的星系,沾光也能折射出光茫。</h3> <h3>1964年的夏天我步入师大附中这个殿堂,遇到张子彬,张运泰,李林凯,王孙贻,丛德化,李丙庚,贾明,果连弟,彭立民胡小星,杨晨,这样名师,一代宗师,值得书之于纸,铭之于金的名师。如此幸运的我们高兴劲儿不打一处说。心里比蜜还甜。</h3> <h3>这是老附中的教学楼,我们在这里学习了四年,有的同学初中也在附中,是7年的时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在校7年始终定格在高二,而且毕业证书后补发的。是长春66中颁发的。</h3> <h3>这是张子彬老师在80年代任师大附中党委书记的照片,张子彬老师我们入学时是分团委书记。1984年3月到1996年6月任附中党委书记。我们50年师生未了情与时俱进,逐年加深。</h3> <h3>这位是我的恩师张运泰,高二时的班主任老师,也是俄语老师。五十年我们从没有中断过联系。即使老师去了美国,我们都是通过微信联系。</h3> <h3>这位是我们的高一时的班主任李林凯老师。也是我们的政治老师。</h3><h3>他调到职业师范学院当老师去了。和我们联系不多。</h3> <h3>这位是我们的教导主任杨福山老师。他严格要求学生,关爱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农村班的同学。李捍真同学是高2.2班的学生,他讲了一件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h3><h3>1966年下半年,杨福山老师身处逆境,整天被批斗,。一天在校门口李捍真遇到被批斗的杨福山主任,四目相对,默默无言两眼泪。李捍真同情凝视着老师,又不敢开口。倒是杨主任问你怎么不去北京?见见大世面多好。他心不在焉地说,我不想去。杨福山主任满脸狐疑地说怎能不想去?他说你等着我,他匆匆忙忙回到楼里,说你等着我。</h3><h3>他匆匆忙忙离开了,好一会儿他拿20元给了他,去吧,长长见识。这件事深深埋藏李捍真的心里近51年。</h3><h3>杨福山老师身陷险境,整日被批斗,这时他还是关心一个从农村来的学生,给了他小半个月的工资呀。那时我们一个月的伙食费才9.6元呐。他爱护学生关心同学,即使在那种情况也是一个样的。</h3> <h3>这位是四班的刘士俊老师。</h3> <h3>张子彬老师一生倾尽心血,关心我的学习,关心我的身体,关心我的生活。</h3><h3>我和老师相识是从1964年的夏天开始的。那是我刚刚考入附中,我即兴奋又忐忑跨入附中大门,我作梦也没想到被选为附中分团委组织委员。长老师耳提面命手把手教我工作和学习。</h3><h3>我的体育很差,跑的慢,跳不高,球也不会打。我真有些怕体育课。记得一次上体育课是长跑,杨晨老师领我们长跑,绕南湖跑一大圈,每个同学都拎两只哑铃,到我时只剩两只大哑铃了,我们一圈跑下来,同学们都掉队了,只有我紧紧跟着杨老师。到终点时,老师一看就我紧随其后,还拎两只大哑铃,第一次在体育课上表扬了我。</h3><h3>从那天开始,杨老师加强培养我。让我到体育馆学习报务,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打了退堂鼓。</h3><h3>后来让我到南湖航海俱乐部做舢板运动员,,学习舢板运动得先学会游游,所以我只会游泳,虽游得不好,还不至于是秤砣,我连自行车都不敢骑,这是我们那个年代不多见的。我唯一参加的体育运动就是舢板运动。</h3><h3>由于不经常运动,力气也不够,我和其它运动员配合也不好。但教练员慧眼识人,发现我是个舵手的材料,让我当舵手,我这个舵手当的风声水起。我嗓门特别大,口令准确,命令果断,居然夺得长春市中学生第三名。第一当然是朝中了。这是唯一值得渲耀的体育项目。</h3><h3>舢板运动太神圣了,向国旗敬礼,领呼,为祖国锻炼锻炼。一种庄严使命感由然而生。</h3><h3>在那我就注意体育锻炼了,有机会用书包装个大石头跑步。记得一次学校组织去东安屯扎钢厂参观,我也来回背上石头跑着去的,回来累吐口血,我也没当回事。</h3><h3>不知道那个同学告诉张子彬老师了。张老师心急火燎领我到省医院检查,透视没有事儿,大夫说是气管破了,没有什么事,运动不能过量。张老师还不放心领我到461医院再透视再检查,确症没有什么事儿,他才像父亲般的爱抚叮瞩我多注意身体,你很小。这一幕深深嵌刻在我的脑海中。父母也不过如此。我一生感恩老师,追随老师,一直到地老天荒。</h3><h3>张老师对我的爱真挚亲切。如同父亲般爱。我还记得一个周六,张老师把一张师大俱乐部的电影票给我。放映是天山上的红花,女主人公叫阿依古丽。 这件事过了50多年,我清晰记得,一辈子不能忘。</h3> <h3>在附中的学习生活十分快乐的,我是实在幸运的,认识我的人都知道附中的四年奠定了我人生基础。张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一生一世的导师,您教我如何做人,人生的道路怎么走。</h3> <h3>我的一生的骄傲和自豪。在这个团队这麼多领跑者,我步步紧跟上。</h3> <h3>有那个年代的鲜明的印记。</h3> <h3>我真的好想给我们同学好好写部传记。无奈文笔太拙,还是交给同学自己完成吧。</h3> <h3>我当时的同学,青春阳光的同学。</h3><h3>她们个个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有理想,有抱负。</h3> <h3>别时少年郎见时白头翁</h3> <h3>我们永远的老师</h3> <h3>德才双馨</h3> <h3>真的英雄</h3> <h3>老树更著花</h3> <h3>人面依旧笑春风</h3> <h3>青山依旧容颜不改</h3> <h3>珍惜</h3> <h3>人老易回忆,经常想过去。</h3><h3><br /></h3> <h3>三生三世春风十里</h3> <h3>风雨几度,不离不弃,初心不变,同学情深,别时容易见时难,月圆容易人圆难。</h3> <h3>甜甜的笑美美的往事</h3> <h3>杨柳依依,情义浓浓</h3> <h3>我爱你们我的老师同学</h3> <h3>99名同学应邀出席毕业50周年庆活动</h3> <h3>这次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共来了100人驾鹤西去有20多人,没有来的不到50人。同学对母校老师同学感情浓浓的。</h3> <h3>松鹤常青,长寿健康别忘了我们两个一百年目标哦。</h3> <h3>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同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