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韵齐風-齐鲁陶瓷玻璃科学与艺术博物馆.四大名陶与黑陶比较展

沧海一粟

<h3>  中国四大名陶,是指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五彩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重庆荣昌安富陶。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云南建水五彩陶、四川荣昌陶器(荣昌区现为重庆市管辖,故"四川荣昌陶"改称"重庆荣昌陶")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h3><h3> 黑陶和四大名陶,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h3> <h3><br /></h3><h3>紫砂陶</h3><h3>紫砂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紫砂陶以紫砂壶最常见,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被誉为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h3> <h3>坭兴陶</h3><h3>坭兴陶,又名坭兴桂陶,有"万年桂陶,千年传奇"的历程,是万年桂陶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的结晶。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陶。</h3><h3><br /></h3> <h3><br /></h3><h3>建水陶</h3><h3>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quot;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quot;之说。</h3> <h3>荣昌陶</h3><h3>荣昌陶器原产地为重庆市荣昌区安富镇的地方传统艺术品。清代以前叫磁窑里,有史可证的陶器最早出现在汉代,明清时代得到广泛发展,20世纪7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100多年前就销售到东南亚地区,60年代起,销售到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挪威、芬兰、日本等国。现在,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h3> <h3>黑陶</h3><h3>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quot;龙山文化&quot;。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quot;黑陶文化&quot;。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h3> <h3>介绍文字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