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1979.02.17”

泉声33

<h3><font color="#010101">2月16日是春节了,街巷添喜装,户户挂彩灯。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参战老兵对“2.17"是刻骨铭心的。2月17日是对越自卫还击三十九周年纪念日。老宅拆迁翻出一些雪藏的照片,看到这些照片,思绪潮涌,往事历历在目。对越作战回国中央慰问团来慰问,赠送给每个参战人员一块毛巾,一支笔(找不到了),十一军送给每个人就是印有红字的喝水缸,当时我们拿到这些东西,就有京城授芒果时那种神圣感。军人是为战争而诞生的,军人的主页就作战,在许多人的眼里军人是好战的,其实不然多数军人是爱好和平的,战后有很多参战老兵用废炮弹壳作成了许多和平鸽做装饰品(见图),以示期待天下太平。前年去资中下乡地暨入伍地参加入年四十周和参三十八年纪念活动,见到了许多战友,大家都被岁月磨老了许多,大家都这难和那难,但我们都感到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是对长眠在南疆烈士最好纪念,也是他们的希望。</font></h3> <h3>这两枚参加纪念章今天刚找到并入此片中。一枚是总政治部赠送的,一枚是十一军赠送参战人员的。想一想当时参战老兵的觉悟真高,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义。可敬可佩可赞。</h3> <h3>金水河的主航线就中越两国的分界线。开战前我们部队就住在金平農场。农场以种橡胶为主,农场四周有许多少数民族村庄。</h3> <h3>在进攻出发阵地一站仿佛又进了血气方刚年代。这是97年我调回重庆前专程去金平扫墓。</h3> <h3>生命不息,冲锋不止</h3> <h3>中越友好大桥见证了两国关系恩恩怨怨。我们出境作战经半坡,1298高地,551高地。撤回是从这座桥经过的。在撤至桥的路上传来一个消息,我在特务连一个班长排雷时光荣牺牲了,在我的记忆中好象这个班长姓陈。</h3> <h3>97年的边防还是处于有边无防,中越友谊桥上没有任何检随便通行。我抱着侥幸的心里过桥去了对岸,在越碉堡前拍照。这照片的内涵大家去理解。</h3> <h3>2014年我们一同参战的知友,乡友去金平祭拜烈士。现中越友谊桥两岸森严壁垒,桥的中央就是国界,在那里逗留久了,两边的军警都会警告你。我们站立的位置在中线我方一侧。</h3> <h3>自有青山埋忠骨,战死沙场仍守边。在这座青山之下就长眠有79年阵亡烈士。</h3> <h3>97年时的金平烈士墓景况</h3> <h3>2014年去时的景况</h3> <h3>97年看到这一排排列队静息在红土地的战友,他们整整齐齐列队盯视着远方,他们仍在为祖国站岗。我去时墓地祭人屈指可数,墓地杂草丛生,看上去有几分荒凉,不免有些心酸……。</h3> <h3>2014年去时烈士陵园重新维修,据说是许多部级领导和将军去扫墓看了那里状况,多方凑力,军区并拨专款给长眠在那里战友建了新居,想来他们在九泉之下是会感受到了。</h3> <h3>战斗英雄刘全旺,河南人,在部队我们是好友。他军事技术好,为人豪爽,敢想敢做敢为。素有“拼命三郎“之称。</h3> <h3>这是97年去扫墓时见到他的墓碑,落款还是金平县革委会。</h3> <h3>战斗英雄胡树,四川内江人,在连队是军事尖子,特别军体更出色,单双杠七,八练习对他是一盘小菜。他有四川人那种灵气又有北方人那种豪气。刚柔相济深受许多姑娘的青睐。</h3> <h3><font color="#010101">两等功巨马宝荣烈士。我们一块下乡,一块当兵。在一个新兵连受训,当时在昆明小街新训时,连队伙食不好,经常轮流“值班"去小街的小店用饭盒买回锅肉,去一次担心一次,怕被干部和老兵发现了受修理。宝荣性格开朗,多才多艺,是新兵合唱队首席指挥。他能文能武,军事技术过硬,下老连队后,我们连相邻,夜上站哨都相约在同一时间,双岗流动俩人掏心述叙,最多谈的就是射击方面的所得,都想当神枪手,这也许是小时侯常看电影“李向阳“的故。</font></h3> <h3>宝荣烈士永垂不朽!宝荣烈士这张遗照是他经过我们阵地时留给我的。他还说咱们都活着回来,回重庆皇后餐厅搓一顿.。这就是我们阴阳两分终言。</h3> <h3>祭拜烈士</h3> <h3>重庆战友一行为宝荣扫墓</h3> <h3>每当想起这一排排的烈士墓,我们有什么坎迈不过。</h3> <h3>2014年2月游政委与陆团长向烈士敬献花圈。</h3> <p class="ql-block">97年去给宝荣等战友们扫墓。</p> <h3>2014年3月去金平烈士陵园扫墓。陆晓柱副团长(战时是营长)和我,在马宝荣烈士墓前祭奠。</h3> <h3>09年重庆战友与宝荣烈士妹妹清明专程去金平扫墓</h3> <p class="ql-block">三宝烈士是傣族人,军事技术非常好,特别是障碍100米在全军也列入前茅,对刺也非常独到。他汉语说得不标准,但我们之间也是无话不谈,一想起他就心痛,愿老弟在天堂安好,更多的“小朴哨"爱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李明才烈士是全旺,胡树,宝荣的指导员,在作战中非常勇敢,他爱兵如子,惜才似金。他既有政工干部的原则,又不"一根筋“。如果我没记错他是在攻打551高地牺性的。在他牺牲前一天,我在去团基指公路上相遇,他还开玩笑说:小易,你看子弹从我裤裆穿过把"x子“吓了一跳,一点没事。没想到第二天就听到了他牺牲的噩耗。明才烈士,我们永远怀念你……。安息吧。</span></p> <p class="ql-block">杨保忠烈士永垂不朽。保忠烈士无论在机关还是下连去当连长,我都常来往,当时听到他牺牲的消息难以令人相信,他英俊精神,侠胆豪义,在军事上有独特之处。他英年早逝,不能不说是部队的一个损失。</p> <h3>胡必高烈士,我们交往不多,临开战的时侯,他来四连接替我当二排长。战斗打响后他就牺牲了……。</h3> <h3>我在他墓前给他点了三支,许了三个愿。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燃烟对英雄。<br></h3> <h3>这是97年底要调回武警重庆总队时,去金向长眠在那里的战友告别,我当时在武警714团当团长,那时从蒙自去金平的路不好走,到那里后就把带的烟和酒有代表性的贡上去,烧纸祈祷。</h3> <h3><font color="#010101">李守黄烈士,四连二排战士,机枪手。部队开进到金平哈尼田后,上级要求干部要与每一个战士谈话,守黄烈士在我排,在我们之间的谈话中,他诚肯地说,上战场牺牲了无所谓,但他的家在贫困地方,他媳妇与婆的关系不十分好。他说如果人“要“走"了以后,唯一的要求抚血金由组织决定,给他媳妇和母亲分配,一人一半,这样他就放心了。他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一个老兵的大爱,真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蹲下来看是为了跳得高,静下来想是为了思得更全。在战场上血流成河是夸张,在战场上到处都能见到血迹才是真。在向前推进的路上我们见到了遍体是伤的伤员,见到了排得整齐齐在路边已捐驱烈士。从那时我就深知人生最大的得失就是生死。知道了这个恒律,你一辈子就不会走邪路,你就会活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正如一个将军对我的评说,铨森是个明白人,但愿如此,一辈子不糊涂。</font></h3> <p class="ql-block">79年对越作战时在金平留影。79年参战,97年去金平向烈士告别,数字虽前后颠倒,整整二十年,明年是对越还击作战四十年,我们还要去……。</p> <p class="ql-block">撤回到金平后忙了一周,突才想起写封信照张相给父母,报报平安。此时父母在家忐忑不安,悄悄流泪,因为邻居中有参战的战友早捎给家里报平安的信息。久不见我的消息,猜测纷至沓来,给家里添了不少的担心,现想来还真不懂事。</p> <h3>2014年97团约三百余人去金平扫墓。</h3> <h3>扫墓人员在金水河边检站合影。照片中的战友们都在一天天老去,但对战友的情结也在一天天增添,对烈士的怀念将是永远……。</h3> <h3>与战友在原团前指合影。</h3> <h3>2014年2月在金平与四连付指导员杨思文,(左三)七连连长(左二)?(左四)合影</h3> <h3>永远不会忘记首长们与同一战壕浴血奋战。王金水副师长是贺龙的副官,在久攻551高地不下时,亲临一线指挥堪察地形,组织步炮协同,再次发起攻击时,一举攻克该高地。当在前线传为佳话。</h3> <p class="ql-block">99年去思茅参加97团战友会。并去金平扫墓。我们77年新兵集训结束后,随独立师从昆明移防到思茅。在思茅6年的生活中感受和体会了真正的兵生活。经历了参战回撤,咬紧牙齿承受了强度很大的训练,耐着性子为了营建施工去烧砖,为了生活不顾安危翻山越岭进山砍柴,上山挖野生菌,为了参加军区比武,中午从不休息去洗马河进行五公里武装泅渡,晚上睡觉经常性遭到地震袭挠,室内搭的地震架无形中给你很大压力,特别是临战前一天一次紧急集合,搞得你不知所措……。那时各方面条件都很坚苦,但很快乐。尤其是团首长都是解放战争以前过来的人,我们耳闻目赌他们做人做事的风格,受益匪浅。思茅是我从军的源地,是我成长之地,我終生难忘。</p> <h3>这是团的侧门已破烂不堪,后面所见房屋是我曾在的连队(特务连)。</h3> <h3>99年去思茅参加纪念活动时,在思茅与分区参谋长陈代贵,原团宣传股长杨鲁昌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99年在思茅合影。图左三李志(巳故)</font></h3> <h3>99年在西双版纳与老领导合影。图左一朱金甫原97团长(战时副参谋长),左二朱夫人,左三舒夫人,左四舒玉泰原成都军区副司令。</h3> <h3>99年在思茅与战友们合影。图左一朱灿忠,图左二杨鲁昌,图左四钟富良</h3> <h3><font color="#010101">99年在思茅与团长朱金甫及战友们合影。图左一特务连黄×x,左二徐欢庆,左三杨俊伟</font></h3> <h3>99年在思茅与方可合影,我们前后任过97团作训股长。</h3> <h3>战前97团作训股人员合影。图左一麻振红,左二侯××,图后一排雷加友,雷加友时任股长。</h3> <p class="ql-block">战后与宝荣的父母,妹妹在思茅合影。右一起曾长寿,邹克刚,易铨森,邹开杰,李新建。后排右一起人武干事,宝荣父亲,杨建伟,宝荣母親,宝荣妹妹。</p> <h3>84年三十二师地炮团从西畴班师回营,在保山受到保山地区人民群众热烈欢迎。进入凯旋门后常委下车接受少先队的献花,郭茂兴团长走神了。</h3> <h3>84年随廖习龙军长去老山前线检查工作,并为攻打庙皇帝山做准备。期间三十二师炮团凯旋班师回营,路经保山地区,受到地区黄专员等领导和数万群众的隆重欢迎。老百姓将煮熟的鸡蛋往干部战士的衣兜里塞,此时专员也往廖军长的口袋塞。见此状,我用相机拍下了这珍贵的一刻,真是军民鱼水情深。让人倍受感动。</h3> <h3>赵阳运与我。战前离开思茅时合影。那你看穿四个兜兜就知道是……。</h3> <p class="ql-block">图后排左一李保华,左二李志民,前排左二陆付团长。在开赴前线前几天合影。当时我们也不知要去打仗,只是为了友谊。</p> <h3>战前合影。知青+战友=一辈子的兄弟。</h3> <h3>一群嘴上无毛的小青年,还不知战争即将临头,仍在天真的玩。</h3> <h3>79年班师回营后,参加师组织的兰球赛获第一名。打球与打仗有天壤之别。</h3> <h3>图上胡兴应为炮团张班长(彭钢的班长)</h3> <p class="ql-block">这位老兵叫赵宗歧,西部战区司令员,上将。他有很多传奇的故事,于此不一一枚举。对我映像最深的是自卫还击作战还没打响前,他带领的一个分队,他们采取多种手段,出境侦察,渗入敌纵深远达10公里,捕捉俘虏了解敌情,为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了大量有效的情报。受到了上级的通令表彰……。</p> <p class="ql-block">1983年去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堪察地形。同行者33师作训科长赵文详(已故),張振峰,邵日毕,赵宗歧,易铨森。</p> <h3>2O14年在昆明与老连长李永诗,陆晓柱合影</h3> <h3>2016年与吉居,方可在贵阳惠水合影</h3> <h3>他们都是参战的老兵,有的已年过七十岁,但他们对战友情,战场情结念念不忘。每当老领导回渝大家都召集大家聚一聚,共叙友谊。图前排左一为本篇作者易铨森,右七何其宗中将,左九蒙进喜中将。</h3> <p class="ql-block">2009年巳退休的蒙司令员与胡政委去青岛疗养,他们说从来没过“钓海鱼"。我便陪他们去海边垂钓。他们是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将军,退休之后,业余之余去尽兴是不可非议的。</p> <h3>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这篇编写长了,但对战友的怀念再长也是难以表达的,由篇幅有限,还有许多事未及,有许多事时间记不准记不清了,也许对错号了。敬请各位战友海涵。二月十七日就快到了,也就是大年初二,我们一块上战场的战友还要在一起聚一聚,纪念我们的重生之日。</h3><h3> 革命烈士永不朽</h3><div><br></div><div> 陵园青石凉;烈士林间葬。</div><div><br></div><div> 十八把战参;英骨埋他乡。</div><div><br></div><div> 茅屋白发娘;天天把儿想。</div><div><br></div><div> 告诫吾辈人;别把他们忘。</div><div> </div><div> 泉声33上</div> <h3>向烈士致敬!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h3> <h3>金平,河口在我记忆中永远不会消失。</h3> <h3>战友,我们对你们的怀念是永远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