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走过的这十季

故乡的云

<h1>不知不觉,我们的MDT已经走过了第十季,从秋雨绵绵,再到白雪飘零,回首来路,短短数月,每一个足迹都坚实有力,清晰可见,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信任,升华了感动,也增进了学科互信互补,诊断了不少疑难疾病,认识了不少罕见疾病,成立了包括肺结节诊疗小组,消化肿瘤诊疗小组,无痛分娩诊疗小组,眩晕诊疗小组,妊娠相关疾病诊疗小组,甲状腺疾病诊疗小组,重症感染诊疗小组、抗凝诊疗小组等多个基于MDT的多学科诊疗小组,通过深入学习指南,现场病案讨论等多重模式,生动再现了案例教学,多学科讨论等现代医学模式的应用,既解决了患者的临床现实问题,又起到了很好的医学教学示范作用,是一种值得不断探索并推广的新的诊疗模式和教学模式。</h1> <h1>2017年8月,一个秋雨绵绵的午后,一次普通的多科会诊,碰撞出一个思想的火花;本来是医务科组织的一个妊娠期高血压病例讨论及指南解读讲座,在李建英副院长及多科主任的倡导下,我院多学科讨论诊疗小组应运而生。现代医学专业划分越来越精细,也导致了很多疾病的诊疗遇到了瓶颈,越来越受到大家诟病。简单举例,一个妊娠高血压的患者,心血管科看到的可能是高血压,肾病科看到的是蛋白尿,妇产科看到的是子痫,神经科看到的是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位医学哲学家说过,医生总是倾向于做出自己熟悉的疾病的诊断,实际上大大增加了误诊及不合理治疗的可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座的主任们积极响应李建英院长的号召,成立了西安市中心医院多学科讨论(MDT)讨论沙龙。</h1> <h1>MDT成立后第一次讨论,两个病例都让人惊呆了!第一个是由普三科陈魏才子带来一例复杂的腹腔重症感染,各位主任的发言精彩纷呈,病例的变化诡异超出了通常认知!原来认为外科简单,顿时觉得自己很粗鲁!</h1> <h1>第一次讨论的第二个病例更是刷新了我的认知,肾病科雷洁主任和赵燕主治医师带来了罕见的气肿性肾盂肾炎,经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患者最终神奇康复,肾脏病也不简单!</h1> <h1>李建英副院长发起和创建了MDT讨论,多次百忙中抽时间主持讨论,在她的主导下成立了多学科肺结节诊疗小组,多次为肺结节患者进行MDT会诊,极大的提高了诊疗效率和准确性,受到了患者的好评!</h1> <h1>我的三个以首发中枢表现的肺癌病例,肿瘤科董济民主任妙语连珠,深刻点评,让我们受益匪浅,其中讲到肿瘤的伪装,比喻深刻,入木三分,就此肿瘤的多学科诊疗提上日程,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时代行将结束!</h1> <h1>影像科邬小平主任的火眼金睛,用尽全力去判别结节的良恶性!</h1> <h1>呼吸科刘安主任,血液科宋艳萍主任,放射科邬小平主任,妇产科郭静、程柏茹主任等高年资专家多次莅临现场讨论,重症感染讨论时更是请来了重症领域知名专家西安交大二附院王小闯教授现场讨论病例并解读脓毒血症最新指南。<br></h1> <h1>普一科黄新副主任解读指南,提议成立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疗小组</h1> <h1>消化道肿瘤多学科诊疗小组成立,唯有协作,才是正道</h1> <h1>“三秦最美医生”获得者崔晓岗主任在谈分娩镇痛的麻醉思考</h1> <h1>分娩镇痛诊疗小组成立</h1> <h1>第六季,心内科李涛老师酝酿了很久,呈献了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策略,深入浅出,为我们更新了知识,提高了对抗凝治疗的认识</h1> <h1>第七季,我们又见到罕见的疾病,甲状腺脓肿,文献报道不多,治疗效果不错,前提是要早早确诊,这里需要为我们超声科的郑瑜主任团队点赞,临床好帮手,关键时刻总能一槌定音!</h1> <h3><br></h3> <h1>现场讨论有时候很激烈,学术争论,才能解释本质,自由的思想才能迸发智慧的火花。</h1> <h1>这位银发老者,多次默默旁听,很多青年医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后来才知道,是我院神经外科前辈唐立善主任,每天更多是在图书馆里见到他,说明我院严谨治学,尚德精术传统悠久</h1> <h1>每一次青年医师们都是聚精会神的听,难得一见的病例,深入细致的分析,生动形象的比喻,总是让人痴迷!</h1> <h1>场面经常会爆满,小会议室里常常是座无虚席,看到大家的热情参与,组织者心中充满了动力和希望</h1> <h1>青年才俊们病例分析到位,鉴别诊断思路清晰,让人感叹江山代有才人出!</h1> <h1>耳鼻喉科权主任提出了成立眩晕多学科诊疗小组的建议</h1> <h1>又一位前辈悄悄加入,现场共话眩晕诊疗,他是我见到最早做手法复位的医师,前辈现场解密,复位方法来自于《Neurology》2004年的报道,敬佩之情油然而生!</h1> <h1>十季当中,最感人的一幕,被李院长抓拍到,急诊科孙为副主任医师,右侧髌韧带撕裂,养病期间从家里赶来参加讨论,爱学习、求知若渴的精神让人感动</h1> <h1>我们MDT的秘书白洁副主任医师,踏实工作,努力协调,不计名利,亲自带来了一个奇怪的肺结核,2周后再次活检成了肿瘤,都说是病理是金标准,可是长这么快的肿瘤确实罕见!</h1> <h1>急诊科孙副高不光会旁听,自己也带来了疑难病例,拖着病腿跑到外院去随访病人,就为搞清楚诊断。他带来的突发双耳聋的病例,现场争论很多,各位主任发言让我们获益良多!孙副高分享工作心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喜欢搞清楚患者诊断的那种感觉,更希望把他们治好,所以即使下夜班跑去随访病人也不觉得累!(此处应有掌声)</h1> <h1>  韶华易逝,学术无界,思维碰触,火花绽放,短短五个月时间里,MDT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美好记忆,也解决了不少临床问题,但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病例,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新的一年,我们会再接再厉,不断改进,让思想的花火变成现实的花朵,结出丰盛的果实!</h1><h1> 感谢医务科同事们的默默付出与支持,感谢全院各位主任,各级医师的积极参与,感谢曾经指导过我们的外院专家们!</h1><h1> 西安市中心医院MDT协作组期待您的加入和指导!期待您带着疑难病例或更新的观念加入我们,舞台已为您搭好,让我们看到您不一样的观点!</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