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一高的记忆

鲁山县摄影家协会

<h3>(摄影:郭东伟 何进文 高武昌等)</h3> <h3>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h3><div>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建于1933年,由新文化运动的爱国文学家徐玉诺创建,1978年被许昌地区命名为重点高中, 1983年为平顶山市重点高中,2003年被平顶山市教育局命名为首批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7年2月晋升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2008年月11月晋升为河南省文明单位。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教学研究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平顶山市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等400多项荣誉称号。</div><div><br></div> <h3>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h3><div>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33年,五四著名诗人徐玉诺1935年曾在这里任校长,1948年豫陕鄂军政大学(现在哈军工的前身)在这里成立。1978年为许昌地区重点高中;1983年,随着行政区域的变更,成为平顶山市重点高中;2003年被确定为平顶山市首批示范性高中;2007年2月晋升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2008年月11月晋升为河南省文明单位;2012年由鲁山一高党总支升格为鲁山一高党委。2017年1月,鲁山县一高成为平顶山市唯一一所清华大学生源基地学校。</div><div><br></div> <h3>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鲁山县城内,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文化积淀深厚。有颜真卿撰写的元次山碑及唐代建筑大成殿、崇圣祠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文物。</h3> <h3>1984年至1991年,鲁山一高基本保持三级18班的规模,1992年秋,张良高中并入鲁山一高,学校达到24班。自1996年后,适应大学的扩招,鲁山一高办学规模逐年扩大,1997年增至30个班,2002年增至41个班,2004年设立了鲁山一高分校,本部与分校共计50个班,2007年达到72个班,2008年新校区开始招生,两个校区共79个班,2011年94个班,2012年达到97个班(以上班数均含复读生班)。</h3> <h3><font color="#010101">1984年至1991年,在校生人数稳定在1500人左右,1997年超过2000人,2002年突破3000人,2004年突破4000人,2006年突破5000人,2009年突破6000人(以上学生数均含复读生)。2008年前,新校区正在建设中,老校区承受校舍紧张的巨大压力,尽量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鲁山县学生就读高中的迫切需求,使上万名学生通过就读鲁山一高跨入了大学的校门。2008年起,新校区开始招生,鲁山一高校舍紧张的状况才得以缓解。</font></h3> <h3>不断成长的鲁山一高</h3> <h3>鲁山一高新校区的建设,酝酿于本世纪初,2003年开始筹备,2006年底奠基,2007年正式动工,到2011年底,主要建筑相继竣工,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区位于城南新区东部,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可容纳120个教学班,7000多名学生就读,是一所规模宏大,设备一流的现代化学校。以新校区建成为标志,鲁山一高的校园由古典走向了现代,在新世纪之初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在新校区十年的建设过程中,鲁山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及社会各界、鲁山一高学子们都给予大力支持,参与了从筹备到初步建成的全过程,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富有建设性的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学校领导班子对后续的建设精心安排,各项配套设施日趋完备。</h3> <h3>如今的鲁山一高,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学科齐全,阵容比较整齐的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为鲁山一高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 <h3>长期以来,鲁山一高出色的办学业绩不仅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彰,而且在社会上也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吸引着众多学子负笈而至,“学子如云,学业兴旺”就是鲁山一高的真实写照。</h3> <h3>出色的办学业绩使学校的办学档次不断提升。1986年前,鲁山一高已成为平顶山市重点高中,2003年又成为平顶山市首批示范性高中之一,2007年又成功地晋升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2008年晋升为河南省文明单位。鲁山一高开始成为中原地区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校。</h3> <h3>出色的办学业绩使学校的办学档次不断提升。鲁山一高己成为中原地区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