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远古的时候,生产力极其低下,产品基本上没有剩余。没有剩余就没有占有,没有占有就没有私有制。原始人靠狩猎和采摘仅仅能够果腹。他们在面对自然界生存挑战的同时,还要面对人类自身的一个严峻挑战,那就是在群婚制度下近亲生育带来的大量的不健康的后代。近亲繁殖的后代不仅不能给部落作出贡献,还要拖累部落,成为部落的负担。后来在与其他部落的战斗中抓到一些俘虏,有时也会与其他部落联合狩猎。在与其他部落的人或俘虏交配过程中,发现这样生育的子女非常健康,于是原始人开始有意识地与其他部落的人婚配,并禁止自己部落的人之间婚配。部落的人多了,难免会出错,为避免错误,他们给同一部落具有血亲的人安上同一个姓,姓氏就这样产生了。</h3> <p>为了更好的应对生存挑战,不同的原始人部落结合在一起,组成部落联盟。这是最初的社会。大约5000多年前,一支以轩辕氏为首领的部落联盟从西边来到了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使他们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他们己经可以制作陶器了,因他们生产的是黄颜色的陶器,所以轩辕氏又被称作黄帝。一段时间后,以神农氏为首的部落联盟也从西边来到了中原地区。神龙部族擅长制作赤陶,故神龙氏又被称为炎帝,取赤日炎炎之意。一山不容二虎,炎黄两个部族之间进行了一场大战,黄帝部族战胜了炎帝部族,两个部族合并为一个更大的部族。炎黄部族共有100多个姓,称为百家姓。其中的人员统称为百姓。</p><p>炎黄部族的北面是戎族,西面是狄族,东面是太昊少昊统领的夷族,南面是蚩尤的蛮族。由于这些地方都比较落后,尚未开发,被炎黄部族称为蛮夷之地、蛮荒之地。</p><p>炎黄部族处于中原地区,又在几个民族的中间,所以被称为"中",又因为炎黄部族生产彩陶,所以炎黄民族被称为华族,取华彩之意,这就是中华民族称谓的由来。</p><p>炎黄部族最早的对外战争是与北方戎族的战争。可能是戎族的南下,也可能是炎黄族的北扩引起的。当时,除了正常的生产外,与戎族的战争是炎黄族的一项重要任务。流传至今的戎马生涯、投笔从戎等语义皆是当年战争的记忆。</p><p>与戎族的战争后,炎黄部族又陷入了与蚩尤蛮族的连年战争。蚩尤部落主要是黎族和苗族人。虽生产力低下,作战还比较英勇。经过连年的战争,蚩尤部落连连败退,大量人员伤亡或成为俘虏,其地盘不断向南收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被杀,余部南逃,今天在广东、海南岛、广西、贵州、云南一带的黎苗族,应该就是当年蚩尤部落的后代,基因里应当还有些许蚩尤部落的基因吧。</p><p>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有剩余就会有占有,私有制应运而生,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既便是原始社会,那些戎族俘虏、那些蚩尤部落的黎苗族俘虏也是被当作奴隶来对待和使用的。进入奴隶社会,少数人成为奴隶主,炎黄部族的大多数百姓沦落为奴隶,地位与黎苗族俘虏地位接近,被称为黎民百姓。最大的奴隶主是名叫启的人,他当了国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所以中国又称作华夏。</p> <h3>秦统一中国后,最被称道的是制定律法,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最被批判的是焚书坑儒。秦国本身没多少文人,大多是实干家,如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是一个文化大开放时期,可谓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当时并没有什么文学作品,以政论为主。主要是合纵联横,各文人摇唇鼓舌,各陈利害,有的主张联合六国共同对秦,有的主张联秦联楚保自身平安,即朝秦暮楚。秦统治者对大多数主张联合抗秦的文人恨之入骨,在统一六国后,将那些文人坑杀,将他们的书统统焚烧,史称焚书坑儒。</h3><h3>汉朝是对外关系较为复杂的时期。经常面临匈奴的侵略。汉朝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应对。既有友好的张骞出使西域,也有卫青、霍去病的征伐。其他民族的人称中华民族为汉人。我们现在填表民族一栏中的汉族即源于此。匈奴又被称为胡人。从西域引过来的东西均加上一个胡字,如胡萝卜、胡琴等。汉人对胡人的印象极其不好,生活中带胡的词都不是好词:胡说、胡思乱想、胡闹等。</h3><h3>唐朝是一个全面开放的时代,不仅各国使臣和商人到中国来,中国商人也随丝绸之路去到各国做生意。这些中国商人被称为唐人,他们集中做生意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这一称谓在国外一直延续至今。</h3><h3>清朝末年中华民国初期,大量中国人去美国、澳洲开采金矿,还有的下南洋讨生活,被称为华工。后来一些人侨居海外,称为华侨。一些加入了外国籍,称为华裔。</h3><h3>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炎黄据今已经五千多年了,但至今尚未发现炎黄文明的实物证据,其历史都是口口相传,并由司马迁在史记中载。在辽宁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五千年前的陶器和玉器,在浙江良诸也发现了五千年前人类文明遗址,但都还未证明属于炎黄文明,但这已证明中国文明在五千年以上。我相信所有炎黄子孙都在期待,有朝一日,在一个古遗址中出现一个炎黄文明的实物,但既便不如此,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