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And土耳其旅行记(下)

乐旅

<p class="ql-block"><b>  目 录</b></p><p class="ql-block">一、特洛尹遗址</p><p class="ql-block">二、白加孟古城</p><p class="ql-block">三、以弗所(EPHESUS)</p><p class="ql-block">四、棉花堡与赫拉波利斯古城</p><p class="ql-block">五、安塔利亚</p><p class="ql-block">六、梅夫拉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七、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p><p class="ql-block">八、安卡拉</p><p class="ql-block">九、番红花城(SafranboⅠu)</p><p class="ql-block">十、伊斯坦布尔(istanbul)</p><p class="ql-block"> 后记</p> <p class="ql-block">  <b>结</b>束了在埃及的旅行,12月17日上午,从开罗机场乘机,经地中海上空,飞往土耳其共和国的第一大城市<b>伊斯坦布尔</b>, 飞行时间约2小时。到达伊斯坦布尔机场下机出机场后,搭乘早已等候在机场出口处的旅行大巴车,前往距机场320公里的目的地<b>恰纳卡莱</b>,随后参观<b>特洛伊遗址,</b>就此开始在土耳其为期11天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一、特洛伊遗址</b></p><p class="ql-block"> 特洛伊遗址是土耳其境内一座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遗址。它位于现今土耳其境内恰纳莱省南部,北临达达尼尔海峡,坐落在平缓的城堡山脚下。该遗址的发现对于理解欧洲文明早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洛伊遗址的发掘工作,在19世纪中期开始,由著名的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主持第一阶段挖掘工作,这一发掘直续到上世纪30年代才基本告结。考古学家在深达30m的地层中发现了时间跨度长达5000多年,即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00年,分属9个历史时期的特洛伊遗迹,发现了公元400年罗马帝国时期雅典娜神庙、议事厅、市场和剧场的废墟等等。从这些废墟中残存的墙垣、石柱来看,可以想象出当时这里的建筑是相当宏大壮观的。这里有公元前2600年至前2300年的城堡,城中有王宫及其它建筑。在城堡王家的宝库中,发掘出了许多金银珠宝、青铜器和彩色陶器。在该遗址还出土了原始的石器、骨器等,这也反映出这里建城历史之悠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洛伊遗址发掘出的遗存物对揭示安托利亚和地中海文明之间联系提供了最重的实质性证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洛伊于公元前13或是12世纪遭到了来自希腊的斯巴达人和亚该亚人的围攻,这一史实在公元前9世纪被古希腊诗人荷马写进史诗而流传千古。荷马《伊利亚特》叙述的“特洛伊木马计”说的就是这里。</p><p class="ql-block"> </p> <h3><font color="#010101"> 特洛伊木马计 特洛伊木马计的故事,出于古希腊诗人荷马写的一本《伊利亚特》史诗中。诗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的二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宫作客,受到了麦尼劳斯的盛情款待。可是,王子帕里斯是个采花大盗,见了貌若天仙的麦尼劳斯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便起了歹心,并把她带出宫拐回了特洛伊。这事让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联合兴兵讨伐特洛伊。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连续攻了10年也未攻破。最后希腊军中有一位英雄奥特修斯献上一个妙计,就是让迈锡尼士兵烧毁营帐,登上战船离开,造成撤退回国的假象,并故意在城下留一具大的木马,特洛伊人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拖进城内,当晚乘特洛伊人欢庆胜利饮酒正酣的时候,藏在木马腹中的十几名士兵悄悄溜出,打开城门,放进早已埋伏在城墙外的希腊军队,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烧杀屠城,一夜之间让特洛伊化为了废墟。</font></h3> <h3>  我们旅行团的人员在听土耳其当地导游对景点介绍。听他在特洛伊遗址一路的讲解,一口流利的中国普通话,一路上讲过不停,他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一位知识渊博,且十分敬业的导游。事实上在以后十余天的游程中,他的表现足以验证了我对他的看法。以后几天里,我常与他交谈,他说,他在中国北京留学三年,毕业后又在中国工作了七八年。之后才回到他自己的国家,干起了导游这一行,这一干又是10余年。他说,他除了当导游有可观的收入,他还写书出书,也有一笔可观收入,他一家四口,全靠他一人挣钱养家,老婆是大学教授,目前辞职在家照料两个孩子。他很善于与我们游客沟通,他也因此赢得了我们全团游客的钦佩。这位导游也是我在国外遇到的最有水平和最敬业的当地导游,好导游可遇不可求,遇上是缘分。</h3> <h3>站在特洛伊遗址的最高处瞭望。</h3> <h3>特洛伊古城遗址里的半园形剧场。</h3> <p class="ql-block">  <b>二、白加孟古城</b></p><p class="ql-block"> 上午参观了特洛伊遗址,便乘车一路向东前往库落达斯,途中游览爱琴海东岸白加孟古城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加孟是希腊古城邦遗址。公元前二世纪在国王尤美能斯二世的励精图治之下,繁荣一时,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都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座古城遗址以拥有希腊古代王国文化遗址而闻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遗址座落在一座大山上,规模很大,我们乘索道直达半山腰,然后徒步上山沿途游览。那里有世界上坡度最陡的可容纳2万多人的半园形阶梯剧场遗址、有当时仅次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曾藏书20万册图书馆遗址、还有许多神殿、体育运动场馆、官邸民居和集市等废墟遗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几根静静耸立在山巅上的白色残柱断樑,雕刻精致,高大凄美,它似乎在向游人数说着它曾经辉煌的岁月。</p> <h3>  圣经新约里有记载,白加孟是第一个修建撒旦神殿的城邦,故白加孟曾称为“撒旦的宝座”。</h3> <h3>  白加孟古城中,可容纳2万多观众的半园型阶梯剧场,该剧场依山而建,据说是世界上坡度最陡的剧场。</h3> <h3>  站在白加孟遗址上俯瞰山下当今的现代化城市。</h3> <h3>白加孟古城遗址。</h3> <h3>下榻在爱琴海滨的LEBIEU HOTEL &amp; RESORT</h3> <h3>留影爱琴海湾</h3> <p class="ql-block"><b> 三、以弗所(EPHESUS)</b></p><p class="ql-block"> 以弗所(又译艾菲斯)古城遗址,坐落于爱奥尼亚,基士特河口处。早期是古希腊的一座城市,公元前十世纪由雅典殖民者在此建城,是古代库柏勒大神母(安纳托利亚丰收女神)和阿尔忒弥斯的崇拜中心。阿尔忒斯神庙是古代世界上界最大的建筑,是古代七大奇观之一,神庙内供奉着被希腊人称作阿尔忒斯的“以弗所女神”,神庙现存遗迹很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罗马共和国开始,以弗所就是亚细亚省(小亚细西部)的省会,城市规模仅次于罗马,拥有四五十万居民,被誉为“亚洲第一个和最大的大都会”。到公元一世纪时候以弗所这里人口达二十五万之众,几经沉浮,到公元十五世纪,便失去了曾经的辉煌,最终衰落下来,时至今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片无声荒凉石头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弗所是早日基督教的一个重要中心,保罗以此为基地布道,他设立了以弗所教会,在以弗所居住达三年之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弗所因它的地理位置,处海陆要冲,不但是罗马帝国的驻防重镇,还是小亚细亚一带的商业重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游览以弗所古城遗址</h3> <h3>以弗所古城破损石雕像</h3> <h3>以弗所古城遗址</h3> <h3>以弗所古城街道遗址</h3> <h3>以弗所古城遗址</h3> <h3>以弗所古城遗址</h3> <h3>以弗所古城遗址</h3> <h3>以弗所古城遗址全景照</h3> <h3>以弗所古城遗迹</h3> <h3> 以弗所古剧场遗址,它依山而建,可容纳二万五千观众。</h3> <h3>远摄以弗所古剧场</h3> <p class="ql-block"><b>  四、棉花堡与赫拉波利斯古城</b></p><p class="ql-block"> 棉花堡与赫拉波利斯古城是土耳其共和国境内的两个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景点,是同一景区的二个部分,下方是棉花堡,上方是赫拉波利斯古城遗址。该景区位于德尼兹利市北部20公里萨拉伊科伊村的一座山丘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棉花堡之名,源于土耳其文Pamukkale,是棉花Pamuk与城堡kaⅠe的复合名词。棉花堡如此形象可爱的名词,源于其外形像铺满棉花的城堡。在山下台头远眺,像似大朵大朵的棉花耸挂在山丘上; 站在山上腑瞰,映入眼帘的则是层层叠叠,大大小小,半园形洁白天池,一级一级向山脚延伸,满池碧水伴着腾腾热气,悄无声息地从上池溢到下池,千百年来长流不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里的温泉,富含钙、镁等矿物质,泉水所经之处,水中的矿物质经过千百年长时间的钙化沉淀,才有了如此奇特棉花堡景观。感恩大自然赐予了人类这一奇特美景。</p> <h3>游在棉花堡</h3> <h3>棉花堡与赫拉波利斯古城遗址</h3> <h3>  棉花堡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全世界旅游者的目光,每年有数百万游客来到这里观光。棉堡已成为土耳其人气最旺的旅游地之一,超红的人气,在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可观的财富的同时,却也给景区带来了致命的灾难,山上川流不息的游客与山下大量兴建的温泉宾馆,大量开采和过度使用温泉水,使得温泉水量锐减,造成水源枯竭。枯渴的水源使得原本白色的地表逐渐变黄、变褐甚至露出黑色的岩土,常此发展下去,洁白的棉堡变成黄堡黑堡,棉堡不再。我们在景区一路游览中,也的确发现了白池发黄变褐的情况。好在当地政府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已采取了措施,限制游客在棉花堡景区游览活动范围,如,不准游泳,游客必须赤脚参观(以防鞋底磨损景点里的白色石灰岩),对天然的温泉水进行有计划的管控,限制温泉宾馆开发等。</h3> <h3><b>  赫拉波里斯古城遗址</b></h3><h3><b><br></b></h3><h3><b> </b>赫拉波里斯古城是公元前二世纪由贝尔伽王国所建。今天,人们们看到的古城废墟都属于罗马时期,而非希腊化时期。在赫拉波里斯古城遗址里,我们现在能看到废墟主要有,城墙遗址,阿波罗神庙和地狱之门,能容纳八千多观众的园形大剧场,圣池,饮水池,大浴场(该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目前当作博物馆使用),竞技场,凯旋门,柱廊干道,街道残垣断壁,还有城外占地方园两平方公里的古墓园。</h3> <h3>游览赫拉波利斯古城遗址</h3> <h3>温泉古圣池</h3> <h3>赫拉波利斯古代灌溉渠和古城墙</h3> <h3>赫拉波利斯古城残垣断壁</h3> <h3>  景区里有一金鸡雕像,鄙人与夫人在十二生肖中都属鸡,与金鸡雕像来个合影。</h3> <p class="ql-block"><b>  五、安塔利亚</b></p><p class="ql-block"> 结束了棉花堡和希拉波里斯古城的观光,翌日上午,乘坐旅行大吧一路东行,约4个小时车程就到达了安塔利亚省,开始了新的一天游程:参观阿思潘多斯古剧场和游览卡勒伊奇老城和罗马港口。</p> <h3><b>  阿斯潘多斯圆形剧场</b></h3><h3><b><br></b></h3><h3> 阿斯潘多斯是土耳其安塔利亚省的一座古城。阿斯潘多斯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里有座圆形古剧院。这座剧院历史悠久,建于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今保留完好,在土耳其地中海岸乃至世界同种类剧院中,算得上最完整的一个。剧院里的观众台设计如半圆形的扇叶,依山而建,可容纳近2万人。该剧场现在还可以使用。</h3> <h3> 行至安塔利亚省,参观阿斯潘多斯古城半圆形古剧场。</h3> <h3><b>  卡勒伊奇老城及罗马港口</b></h3><h3> 卡勤伊奇老城区建在高高的山崖上,四周悬崖峭壁,魏峨峻峭。罗马港口,古代曾是地中海北岸的一个重要港口,海上贸易十分繁荣。</h3> <h3>  卡勒伊奇城外的罗马港口,海湾里停泊着各式各样的游艇,古城里的人们每到周末会驾船出海游玩。</h3> <h3>游览罗马港口</h3> <h3>在进出罗马港口的电梯玻璃桥上留影</h3> <p class="ql-block"><b>  六、梅夫拉纳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梅夫拉纳博物馆土耳其中部孔亚省著名景点。该博物馆的前身是伊斯兰苏菲教派旋转苦行僧侣修行的场所,由清真寺改建而成,是当地人心目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梅夫拉纳是伊斯兰教苏菲教派的创始人,是十五世纪时的一位伟大诗人及哲学家,是旋转舞蹈创始人,他在伊斯兰文学史上享有极高声誉,受到过诸如黑格尔、歌德、教皇约翰等人的赞誉,他在土耳其人心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孔夫子,这座博物馆也可称作是土耳其的“孔庙”。梅夫拉纳的陵墓就在这博物馆里,据说,每年至少有150万人造访此地。</p><p class="ql-block"><br></p> <h3>伊斯兰教苏菲教派旋转苦行僧侣修行屋舍。</h3> <h3>  土耳其孔亚至卡帕多奇亚行车途中,在休息站附近的遇见的古堡博物馆</h3> <p class="ql-block"><b>  七、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b></p><p class="ql-block"> 卡巴多奇亚位于土耳其安托利亚腹地。这里奇特的地貌,还有建于十世纪、装饰着华美湿壁画的拜占庭风格岩堂,让卡帕多奇亚久负盛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然的伟大力量造就了世上独一无二的卡帕多奇亚神奇地貌,这种地貌源于几百万年前火山的喷发,大量岩浆冷凝后风化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卡帕多奇亚,最著名的景点是古罗密(G.reme)露天博物馆,它包罗数十座中世纪岩窟教堂。该露天博物馆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古罗密周围的峡谷都以颜色或形态命名,如鸽子谷和爱情谷,著名的神仙烟囱就位于爱情谷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  这是土耳其卡帕多奇亚地区形似雕楼的楼柱石、形似船帆的风帆石。</h3> <h3><b>  古罗密岩窟教堂</b></h3><h3> 古罗密露天博物馆,这里汇聚了30多个石窟教堂。这些教堂,最初是那些为躲避政治迫害迁移到卡帕多奇亚地区的基督教徒修建。为了掩人耳目,他们选择将山体凿空建造教堂,并在洞穴中绘制彩色壁画,如今这些彩绘虽然有些退色,但还比较明艳。这些壁画造型虽不怎么完美,也不可与我国敦煌莫高窟壁画相提并论,但每个教堂都有一段当年留下的美好传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h3><h3> 当年的修道士为了信仰而背井离乡,建造教堂,吃住在洞穴,尽管生活清贫,修行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足见他们的虔诚。德道修行高僧圆寂后就葬在修行洞穴里。如今,允许游人参观的洞穴里,还可看到棺穴里修道士的骨骸。</h3><h3><b><br></b></h3><h3><b><br></b></h3> <h3>从古罗密岩窟教堂里远眺</h3> <h3>古罗密岩窟教堂群</h3> <h3>古罗密岩窟教堂</h3><h3>千年壁画颜色还依稀可见。</h3> <h3>卡帕多奇亚爱情峡谷里的“<b>精灵烟囱”。</b></h3> <h3><b>  精灵烟囱(Fairy Chimneye</b>)</h3><h3><br></h3><h3> 卡帕多奇亚神奇烟囱地貌的成因: 据科学家考证,在几百万年前,卡帕多奇亚这里发生了三次火山喷发。最初的火山喷发,其大量岩浆经冷却、钙化、凝固,成了可塑性较好的风化岩层,这种岩层易于受风雨等侵蚀。之后,较耐腐蚀的玄武火山岩覆盖了之前火山喷发而成的较松软风化岩层。随着时光流逝,玄武质岩石碎裂,使得松软的风化岩又暴露出来。几百万年过去,松软的风化岩除了被玄武岩遮住的地方,其它裸露的地方被风吹雨打,最后形成了一条条沟壑,形成了陡峭的精灵烟囱景观。</h3> <h3>精灵烟囱</h3> <h3>卡帕多奇亚洞穴餐厅,可同时接待二三百位游客就餐。</h3> <h3>游客在卡帕多奇亚洞穴餐厅亨受午餐。</h3> <h3>游在卡帕多奇亚壮美的鸽子谷</h3> <h3>卡帕多奇亚神奇的鸽子谷里,岩窟教堂鳞次栉比。</h3> <p class="ql-block"><b>  八、安卡拉</b></p><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在卡帕多奇亚一日游程,下一个目的地是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安卡拉。</p><p class="ql-block"> 从卡帕多奇亚到安卡拉需要5个多小时的车程。在酒店吃过早餐后,上午8时向目的地启程出发,途经<b>图兹盐湖,</b>并在那下车到图兹盐湖畔游玩了一会儿。途中午餐,下午2时到达了安卡,随后参观<b>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b>和<b>土耳其国父陵。</b></p> <h3><b>  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b></h3><h3><b><br></b></h3><h3><b> </b>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又称赫梯文明博物馆,它位于安卡拉古城堡内。这里原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客栈和商场,建于1464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将其改建成博物馆,1967年正式对外开放。</h3><h3><br></h3><h3> 博物馆里展示安纳托利亚地区从旧、新石器时期,铜器时期,亚述、吕底亚、赫梯帝国等时期所出土的文物,留有巴比伦、古埃及、赫梯、拜占庭、古希腊、基督教、东正教、阿拉伯、波斯和奥斯曼等文明的印迹,历史价值厚重。</h3><h3><br></h3><h3> 赫梯文明(Hittites)发源于小亚细亚东部的高原山区,在哈利斯河(今名克泽尔河)上游一带。约在公元前二千年,一支属于印欧人的涅西特人迁入小亚细亚东部山区,与这里的原始居民哈梯人逐渐同化而形成了赫梯人,其语言主要成分是涅西特语。</h3><h3><br></h3><h3> 赫梯人早在公元前19一18世纪之交就形成了部落联盟,后逐渐发展成为赫梯国家。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赫梯人不断对外扩张,到公元前15世纪末至前13世纪初,赫梯发展成为一个雄视西亚的强盛帝国,大约在公元前1290年达到了高峰,其国土已扩至与埃及帝国接壤,在与埃及帝国的交战中,双方各有胜负,1283年赫梯国王哈图西里二世与同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签订了合约,赫梯帝国成为当时唯一能与埃及帝国抗衡的大国。</h3><h3><br></h3><h3> 历史发展到公元前8世纪,赫梯帝国在内扰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国力哀退,最后被亚述帝国所灭。</h3> <h3>  出土旧穴居墙上刻画的动物图案、打猎情景画。</h3> <h3><b>  楔形文字</b></h3><h3><b><br></b></h3><h3> 楔形文字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它约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由苏美尔人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h3><h3><br></h3><h3> 已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也有写在石头、金属和蜡板上,但发现的数量极小。书写使用削尖的竹或木片在软泥板上刻写,后经过晒干或烘烤后使其变得坚硬,便于保存。</h3><h3><br></h3><h3> 古老楔形文字的发现与破泽</h3><h3> 1472年,一个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在今天的伊朗游历时,在设拉子附近一些残缺不堪古老寺庙墙壁上发现了楔形文字。</h3><h3> 1802年,德国哥廷根的一位27岁的中学教师格罗特芬德破泽了一块楔形文字刻写的铭文。</h3><h3><br></h3><h3> 格罗特芬德破译楔形文字的方法,如同打开了开启秘宝箱的钥匙,为33年后英国人罗林森和其他学者破泽楔形文字开启了道路。到1900年,古代世界各种源于苏美尔语楔形文字的泽读工作算是大功告成。现代人终于通过阅读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我们宝贵的楔形文字的文献中去了解这一伟大而灭亡了的文明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和它留给人类的许多宝贵遗存。</h3> <h3>赫梯文明博物馆馆藏文物</h3> <h3>赫梯文明博物馆馆藏文物</h3> <h3><b>  土耳其国父陵(纪念馆)</b></h3><h3><b><br></b></h3><h3><b> </b>土耳其共和国的主要民族是土耳其人和库尔德人。土耳其人是突厥人与属于欧洲人种的地中海原始居民的混血后裔。</h3><h3><br></h3><h3> 1953年,土耳其人民为纪念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始人穆斯塔法.凯末尔,用巨石建造了这座茶色的造建筑物,凯末尔的遗体就安放在这里,一直由卫兵守卫。</h3><h3><br></h3><h3> 凯末尔被土耳其人民尊称为“土耳其人之父(Ataturk)”。土耳其之父凯末尔生于1881年。他是一个军人,领导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的反政府运动。1920年召开“土耳其国民大会”,在安卡拉建立临时政府。1922年奥斯曼帝国寿终正寝,废除了君主制。1923年10月发表共和国宣言,并把首都从三朝帝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特曼帝国)的伊斯坦布尔迁到安卡拉。</h3><h3><br></h3><h3> 1923年10月29日,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国庆日。</h3> <h3>  参观游览了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计划中的景点,当晚下榻在首都一家名为AIT|NEI ANkARA H0TEl 。晚上,气温下降,下了一场大雪。好在早有准备,带足了御寒衣服,下雪没关系,倒还意外欣赏到了异国的寒冬雪景。清晨起来,看见屋外的皑皑白雪,还急忙跑出去,玩起了雪球,别有一番兴致与情趣。</h3> <h3>  从安卡拉去蕃红花城途中的休息站,请同行朋友为我俩拍下的雪景照。</h3> <p class="ql-block"><b>  九、番红花城(SafranboⅠu)</b></p><p class="ql-block"> 番红花城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中部的城镇,距离安卡拉约200公里。番红花城曾是17世纪鄂图帝国在Gerede以及黑海沿岸间的贸易必经之地,繁忙的商贸,为这里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也成就了它重要的商贸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番红花城名源自于这里盛产番红花以及希腊文PoliS(城邦)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番红花城老城区的17世纪鄂图曼时期的房屋和建筑至今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包括私人博物馆、清真寺、墓园、历史喷泉、土耳其浴、钟塔、日晷以及数百计的房屋。番红花城在199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织的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番红花城早在17世纪就是番红花的贸易及种植中心,至今番红花仍在番红花城以东22公里的村庄种植。番红花精油是番红花城的特产。</p><p class="ql-block"><b> </b></p> <h3>在番红花城山顶留影,背影是古色古香的山城美景。</h3> <h3>下榻在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驿客栈,别有风味,也十分难得有此享受。</h3> <h3>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番红花城古驿客栈</h3> <h3>古驿站餐厅</h3> <h3>番红花古城的清真寺及宣礼塔</h3> <h3>番红花古城</h3> <p class="ql-block"><b>  十、伊斯坦布尔(istanbul)</b></p><p class="ql-block"><b> </b> 游览了番红花城,此次土耳其之旅就剩下最后一个目的地一一伊斯坦布尔了。</p><p class="ql-block"> 从番红花城到伊斯坦布尔约需6小时车程。早晨5时起床,5时半吃早餐,6时准时开车离开番红花城,向伊斯坦布尔出发,中午12时准时到达伊斯坦布尔老城。在一家中国餐馆吃午饭,这是我们旅行团在土耳其之行第一次吃上中国口味的饭菜。该餐馆的布置陈设都是原计原味的中国式餐馆的风格,其饭菜也是中国味道,挺爽的。午餐后,接着就安原计划进行游览观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伊斯坦布尔 </b>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土耳其的文化、经济、金融和工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世界上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都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曾是四个帝国和一个共和国的首都,即罗马帝国(330一395年)、拜占庭帝国(395一1204年,1261一1453年)、拉丁帝国(1204一1261年)、奥斯曼帝国(1453一1922年),和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初期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作都城也先后几次更名,最初叫拜占庭、后来叫君士坦丁堡,再后之今就叫伊斯坦布尔。该市的历史老城区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是亚、欧、非三大洲际交通的枢纽。在亚洲大陆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十分重要的“黄金水道”一一黑海海峡(包括中间马尔马拉海,南端的达达尼尔海峡,北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又叫伊斯坦布尔海峡)。这条“黄金水道”是黑海通问外界的咽喉要道,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从这里向北可通向黑海沿岸各国,向南通向地中海,从海上通达欧、亚、非三个大陆。从东西陆路上看,欧、亚两大陆近在只咫,仅隔一条狭窄的海峡。伊斯坦布尔既是丝绸之路的亚洲的终点,又是向西延伸欧洲大陆的起点,两千年来丝绸之路上商贾往来不断。不仅如此,伊斯坦布尔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是兵家必争之地。二千多年来,战争的胜利者均在这里建都,足见这里地理位置重要性。伊斯坦布尔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得以在这里交汇,由此而留下了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据说,伊斯坦布尔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以及其它大量的馆藏文物及历史建筑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b>  古罗马竞技场上纪念碑</b></h3><h3><b><br></b></h3><h3><b> </b>在伊斯坦布尔计划游览的景点,主要有古罗马广场、蓝色清真寺、地下水宫等。</h3><h3><br></h3><h3> 毗邻蓝色清真寺旁的古赛马竞技场,原名罗马赛马场,初建于公元203年,公元330年扩建,现只留下遗址,唯有的三座古老的纪念碑还静静耸立在那里。</h3><h3><br></h3><h3> 一是,<b>埃及方尖碑,</b>它是公元前390年,拜占庭国王狄奥多西大帝把这块方尖碑从埃及的卡鲁那克神庙掠夺来。这是座方尖碑,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现在看到的这块花岗岩方尖碑只有原碑2/3的高,据说原碑高32m,现高20m,原碑靠近基座的一部分(12m)被裁去了,我想可能是原碑太长太重,不方便运输的原因。</h3><h3> 自古至今,国家之间战争,胜利方与失败方,总免不了掠夺和被掠夺。</h3><h3><br></h3><h3> 二是,<b>青铜蛇纹柱</b>,它是君士坦丁大帝从希腊特尔菲的阿波罗神殿搬来。青铜蛇纹柱原本是古希腊各城邦联军为庆祝战胜波斯大军(有说是用缴获敌军兵器)所建造的。蛇柱由相互缠绕的三条蛇构成。据说蛇柱是希腊最古老的纪念碑。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古竞技场上看见的只是蛇身,蛇头被大英博物馆收存。</h3><h3><br></h3><h3> 三是,君士坦丁<b>罗马方尖碑。这</b>块方尖碑是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罗格尼图斯为了纪念他的祖又贝斯雷奥斯,于公元10世纪建造的,也是唯一一个由本土人自己建造的石碑。据说,碑身外原来镶满了青铜浮雕,公元13世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侵入君士坦丁堡的时候,那些青铜浮雕全部被毁,只剩下碑身石块。现在看到的是经过土耳其政府修缮后的方尖碑。</h3><h3><br></h3><h3><b> </b>千年岁月,世事沧桑,昔日风光无限,宏大的古罗马竞技场如今已成遗址,现在只有这三座纪念碑还依然伫立在那儿,似乎在诉说着它们各自过去那段战争岁月里无尽的历史故事。</h3> <h3>青铜蛇纹柱</h3> <h3>君士坦丁方尖碑</h3> <h3>埃及方尖碑与蓝色清真寺宣礼塔交相辉映</h3> <h3><font color="#010101">苏丹艾哈迈德(蓝色)清真寺</font></h3> <h3>远眺苏丹迈哈迈德(蓝色)清真寺</h3> <h3><b>  蓝色清真寺</b></h3><h3><b><br></b></h3><h3> 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它是土耳其著名的清真寺。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衣兹尼克瓷砖装饰,阳光透过260多个窗户照射到殿堂装饰有2万多块蓝色瓷砖的内壁上,因光线的反射作用,使得整个内殿蓝光熠熠,故而得其名。</h3><h3><br></h3><h3> 蓝色清真寺建于17世纪之初。它属于阿拉伯风格的圆顶建筑,正殿上有一个巨大的圆顶,另有四个较小的圆顶和三十个小圆顶,在圆顶周边耸立着六根高大的传音尖塔,巍巍壮观。</h3><h3><br></h3><h3> 蓝色清真寺还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据说建造蓝色清真寺没有用一根钉子,而且历经数次地震却未倒坍。采光、蓝色磁砖、地毯和阿拉伯书写艺术,是蓝色清真寺的四大参观亮点。</h3><h3><b><br></b></h3> <h3>在苏丹艾哈迈德(蓝色)清真寺内参观</h3> <h3><b>  耶莱巴坦地下水宫 </b></h3><h3><b><br></b></h3><h3> 据记载,这座地下水宫,建于公元542年,是朱斯提尼安大帝动用了七千名奴隶在教堂废墟上建成的。整个水宫长140m,宽70m,336根高9m的粗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水池拱顶。可蓄水10万吨。修建这地下水宫目的是为了保证宫庭和全城居民在战争时期用水,做到有备无患。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该水宫被废置,此后无人知晓有它的存在。直到上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才发现了它,让它重见天日。</h3><h3><br></h3><h3> 进入地下水宫,一眼就看出水宫里的石柱大小形状不一,这是怎么为事? 听导游说,这水宫里的石柱全都是从安塔利亚地区的神殿里搬运过来的。朱斯提尼安大帝这种毁坏盗抢历史文物古迹行为,若放到现在,无论那个国家的法律都应该治他的罪,可不是现在,也许他会在另一个世界遭到那些历史神殿建造者的惩罚。</h3><h3><br></h3><h3><br></h3> <h3>  从地下水宫入口处拾级而下进入地下水宫参观,里面的的景色亦幻亦真,暖红色的幽暗灯光伴随着氤氲的水汽,宁静幽远、神秘而朦胧。从湿滑的栈道上小心慢步而行,边走边看,一直走到水宫的尽头。在水宫尽头,忽见一池清水里,有一群鱼儿在自由自在穿梭游动,它们也许就是这里的唯一主人。</h3><h3> 在水宫尽头,水池旁的有两根石柱下端压着两个头像,一个头像侧脸被石柱压着,另一个头像倒立被石柱压着。导游介绍说,这石柱压着是邪恶神灵一一蛇发女妖杜美莎,把她囚禁在水宫里,不让她出去祸害人类。问为什么让杜美莎的头倒着和侧脸横着,导游说,在希腊神话中,邪灵女妖杜美莎的眼睛有勾魂摄魄的功力,凡人只要与她对视,便会使他变成石像。地下水宫里囚禁着两个邪妖,更让其充满了神秘色彩。</h3> <h3>邪恶神灵一一蛇发女妖美杜莎</h3> <p class="ql-block">  本次土耳其旅行的最后一天,是伊斯坦布尔自由行。</p><p class="ql-block"> 我与旅行团里几位朋友结伴,在伊斯坦布尔老城区及沿老城古城墙外的海滨路上游览观光。</p> <h3>在伊斯坦布尔老城区古城墙外的海滨公园游玩。</h3> <h3>伊斯坦布尔老城区古代护城墙与雕楼。</h3> <h3>游在马尔马拉海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交汇处的海滨。</h3> <h3>游在伊斯坦布尔博斯普斯海峡</h3> <p class="ql-block">  下榻在伊斯坦布尔老城中心的“WyNDHAM ISTANBUL OLD CⅠTy (伊斯坦布尔古城宾馆)”。</p> <p class="ql-block"><b>  后记</b></p><p class="ql-block"> 十天土耳其之旅,说长也长,说短也短。</p><p class="ql-block"> 说长,首先,是所游览的各个文明遗迹历史悠长,如特洛伊遗址,长到距今五千多年。其次,游览路线长。从伊斯坦布尔机场乘坐旅行大巴出发,沿马尔马拉海西岸公路南行,横跨达达尼尔海峡至恰纳卡莱参观<b>特洛伊遗址</b>,由此折向东南行至艾瓦勒克,游览<b>白加孟古城</b>,东行至库萨达斯,游览<b>棉花堡</b>和<b>希斯拉波里古城</b>,再东行至安塔利亚,参观<b>阿斯潘多思园形剧场</b>、<b>卡勒伊奇老城及罗马港口,</b>由此折向由南向北,进入安纳托利亚腹地卡帕多奇亚,游览<b>古罗密路天博物馆、鸽子谷、精灵烟囱,</b>之后继续北行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参观<b>安纳托利亚博物馆</b>和<b>土耳其国父陵,</b>由安卡拉再北行到<b>红花城番</b>游览,最后一程由番红花城一路西行回到出发地<b>伊斯坦布尔老城</b>观光。如果把每个游览的景点在土耳其地图上用笔画线连接起来看,其形就是在土耳其西部大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这个圆的周长很长,长到三千多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短,是游览景点的时间太短,短到不足半小时。十天行车三千公里,这就意味着我们平均每天的车行就有三百公里,其本上大半天坐车小半天游览观光,每个景点参观的时间长不过2小时,短的只有半小时。且在土耳其旅游,看的大都是距今三四千年,甚至五千多年的古文明遗迹,一二个小时的游览观光时间,对于一个对人类文明史颇感兴趣的游客来说,我觉得游览时间实在有些太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也好,短也好,好在此行有幸游览探访了多达十余处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文明的古遗迹。虽然,一路辛苦,但此行很值。值在对土耳其这块土地上的文明史,有了更多更直观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正因为如此,历史上土耳其这块土地曾是欧、亚两洲各路诸候争相逐鹿的战场,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块土地上先后出现过赫梯帝国、阿拉伯帝国、塞尔柱帝国,曾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历史上有十三个不同文明在这块土地上竞相出现过,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土耳其的西、南海岸举目所见,尽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遗迹,还有基督教文明的遗迹。尽管,这块土地在历史上产生了包括本土民族和外来民族创造的诸多文明,但是,这些文明都在历史的演进中一个个被中断,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巴比伦文明和印度文明一样,没逃过其历史宿命,都陨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我想说,值得我们当今中国人最引以骄傲和自豪的,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五千年中华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旅行匆匆,鄙人笔拙,记叙难免错误,望读者赐教,并先行致谢!</p><p class="ql-block"> 下次旅行再见。</p><p class="ql-block"> 乐旅 2018.2</p><p class="ql-block"> </p> <h3>  与土耳其当地导游(中)合影。这是一位知识渊博、十分敬业的导游,感谢他一路上对景点详细介绍与解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