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微课:采

九歌

<h3>采,会意字。古今字形都是上下结构。采的甲骨文上半部分是一只手:这只手的手心朝下,这样的手叫做“爪”。段玉裁《說文解注》里有“仰手曰掌,覆手曰爪”。覆手就是手心朝下的手。采的甲骨文下半部分是一棵果树:“木”字上面的圆圈表示树上果实累累。这样的上下两部分组合会意是,用手采摘树上的果子。采的金文下半部分省略掉了树上的果实,只保留了木,但依然是代表果树、树木。对此,羅振玉在《增訂殷虛書契考釋》中解释说“象取果於木之形,故从爪、果,或省果从木。”金文之后的篆书、隶书直到楷书,“采”这个字就承袭了这样的字形,上为爪,下为木,表示用手采摘树上的果实或树叶。《說文解字》上说“采,捋取也。从木,从爪。”也是这个意思。</h3><h3><br></h3><h3>【本义】用手摘取。比如词语:采摘、采茶、采药。《诗经.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晋代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代诗人罗隐《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其中的“采”都是使用的用手摘取、采摘这个本义。</h3><h3><br></h3><h3>《诗经》中以“采”命名的诗歌很多:《采岂》、《采苹》、《采菽》、《采绿》、《采葛》、《采薇》、《采蘩》等等,应该说这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祖先丰富的农事采摘生活。《史记》中记载了一首著名的《采薇歌》,是讲伯夷、叔齐的故事。商朝灭亡以后,作为殷商贵族的伯夷、叔齐,誓死不吃周朝的粮食,逃到首阳山,以采摘野菜为食,在饥饿中他们作了《采薇歌》。</h3><h3><br></h3><h3>【引申义】</h3><h3>1.搜集,收集。我国古代称民歌为“风”,人们把搜集民间歌谣叫作“采风”。</h3><h3>2.选择,选取。比如:博采众长、采用、采纳、采购、采光。</h3><h3>3.特指挖掘(矿藏)。开采、采矿、采、采油、采掘。</h3><h3>4.彩色,颜色。古代给东西染的颜色,大多是提炼字采摘来的植物,所以采摘的“采”又引申指颜色、彩色。这个意义后来后另加义符糸写作“綵”,如今简化作“彩”。</h3><h3>5.光彩。颜色是富有光泽的,所以“采”又引申指光彩。由光彩这个意义又引申指人的神色、表情、精神,比如:兴高采烈、神采、风采、无精打采。由光彩这个意义又引申特指文章的辞藻华美,比如词语:文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