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r> 我的部队生活最后三年是在南京汤山狼山营房度过的。记忆中从南京汉府街坐上南去的公交,经过马群、其林门(应为麒麟门,那时简化字流行)、白水桥,再向前就到了汤山镇。</h1> <h1> 上圖為湯山街景</h1><h1> 下图为工程兵小楼营房<br> <br> 顺着汤山一一龙谭公路前行一会,左拐沿着工程兵小楼营房北围墙下沙石路,不一会就到了我们的狼山营房。有的战友编了顺口溜:下了公交往前跑,前面有个歪碉堡;美国车苏联的炮,住的军营德国造。</h1> <h1> 站在军营门前,正面的大白楼最显眼,这是我们的办公楼,首长和司政后机关都集中在此办公。这座军营是国民党在1933年与德国人共建的军用营房。汤山镇地域驻的部队特多,有我们高炮团,有地炮团、工兵团、空军一个团,还有军区八三医院,在电影《侦察兵》中多次提到“汤山炮校”也落脚在此。在周围营区,立面建筑雄伟、历史较长的就数我们这座坐北朝南、背靠狼山的方正大白楼,当地百姓简称它为大楼部队。</h1> <h1> 图为 驻地不远处的汤山炮校。</h1> <h1> 汤山镇虽小,但它有享誉全国的东西就是温泉。许多大人物光临,许多大单位驻点开发,部队驻军在此,对战士们的健康也是好事,部队自己未建浴室,都去洗温泉,票价便宜,刚去时8分,转业离开部队时才1角6分;由于泉水中含大量的钙、镁等成份,象皮肤病、脚气病就无影无踪了。</h1> <h3><font color="#010101">汤山温泉 现存古迹之一。</font></h3> <h1> 大白楼前是解放前留下的大花园,园内用冬青、柏树等隔出许多小花园,花园中央有个喷水池,春天来临时,红颜色、黄颜色、粉颜色花朵开满了大花园,有高在树上,有矮在草丛,最多的是栀子花,花开白色,是那样纯净、香香的。</h1> <h1><font color="#010101"> 穿过花园就是大楼,在路左边,有政治处的干部楼,紧挨着是一幢“L”型小楼,我们司令机关的干部住在里面,房子很老很小,木地板咚咚响,印象中光线较暗,但却冬暖夏凉。没有战争的时候,军人们的生活有甜也有苦,记得住在这幢楼的单身汉们,经常炒点大白菜,喝喝“桥头烧酒”也快乐无比;苦的时候连孩子都没人带,还要每天早操,只好把孩子交给大门楼的哨兵代管一会。</font></h1> <h1> 孩子们上学去的汤山镇中心小学,路程较远,还要穿过宁杭公路,但也没有那个干部送、接孩子上学,想的是从小培养吃苦精神,“锻炼锻炼”,現在想想多危险。(下图为扩建后汤山中心小学)</h1> <h1> 再向里走,过了指挥连、修理所、汽车连等单位,旁边有个大操场,经常见到连队在练军姿走队列;有时晚上在此看电影,前面划出家属区,后面是军人列队端坐,电影前拉歌比赛,真热闹!<br> 营门右面是军人服务社,当时的部队都办了这样的小卖部,是很吃香的部门,在计划经济凭票的年代,只有这儿不要票,什么红糖、肥皂都有卖,听说还有茅台酒,只要十几块钱。再向上是管理股住地,理发室在这儿,理发的小战士叫焦桂年,他理发只要两分钟,我们常去剪头。</h1> <h1> 还有家属区,那是三排横的一排竖的老式平房。我也在家属区住过两年,自己做饭吃,每天出早操,每天去办公,每天看着同乡的几个孩子一起去上学,想想这段自己动手的生活,也为适应地方“实习”了。家属区后面是水塘和坡度不高的小山头,部队正好利用水塘的宽度作为射击的距离建了一个靶场。</h1> <h1> 靶场的左侧有许多钢筋水泥碉堡,这是国民党建的防御工事。有的碉堡是圆鼓形,上面还建有象炮楼一样可以站岗嘹望。传说很多,西北军杨虎城被抓时就关在此处的碉堡内……</h1> <h1> 在狼山军营度过春夏秋冬整三年,八五年底百万大裁军也结束了我酸甜苦辣的军旅历程,当时部队政委叫吴光祖,他参加我们党小组生活,印象深且好;直接领导是参谋长,沈之骧、熊庆、章其山和王炳成都先后当过我的直接领导,这些人水平高,先后都任职部队更高一层的领导。与我共事的同级人员大都保持联系。永远难忘和值得记忆是战友之情,更让我难忘和记忆是狼山军营里这座大白楼的神秘和传说,虽然无法考证它的真伪,经历过的我们相信那绝不是杜選。</h1> <h1> 第一次迈进大楼门厅时,就看见水磨石地面上有一红褐色的图案,由18个齿轮组成的圆圈,内有一张弓,弓上搭着一枝箭,这是国民党某机关的内部标记,还是大楼设计师在竣工后留下的建筑符号?有人说大白楼是军统特务的训练中心,也有说是德国法西斯与国民党共建的“导弹研究室”,人去楼空,唯有这门厅图案带来了神秘。</h1> <h1> 在图案右侧门厅地面上还有一片“人形烧疤”,十分清晰可见,众说纷纭,有人说军统离宁时,一个头头不愿去台,被军统下令捆绑,浇上汽油活活烧死,后来此处多了一堵墙,这个人形烧痕下半身就看不到了。更玄乎的说几年前,有个台湾来的老太太一进门就趴在地上,对着人形痛哭。至今,依然有台来客寻找大楼至此,缅怀岁月。</h1> <h1> 看到大白楼二楼三楼阳台上,各有两处出气口,传说和地下室有联系,若无地下室,留存这样完备的出气口无法解释。我记得团里金副团长曾想寻找地下室,但在传说面前也不敢贸然行动,有人说这楼里设置了庞大的地下密室,便于军统特务搏斗、绞杀之用。附近有老人回忆,解放前夕,特务机关撤离前一天晚上,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开进院里20多辆汽车,都未见开出来。</h1> <h1> 这是小出气口。上图为三楼平台上的大出气口。</h1> <h1> 这是大白楼地下室的神秘出口图,难道杀人魔王军统特务们真的在出口处安有一触即发的机关……</h1> <h1> 俗话说:“不怕不知道,知道吓一跳”,听了传说,看到烧痕,再走进大楼,确实与众不同。楼内房门低矮,窗明几净,房间宽大,走廊内乳黄色,水磨石地面砖镶嵌铜条。主楼门厅高大,汽车可直驶入。室内屏蔽无线信号,绝对收、发不到无线号源。有一阶段晚上双人才敢去三楼办公室。</h1> <h1> 离开狼山军营,忘不了战友情,更忘不了大白楼的传说。当记忆的闸门打开后,似乎忘记了自己已步入老年,却将记忆带到三十多年前。汤山大楼它在我心目中的神秘远超住过的其它军营。<br> (茶余饭后供各位友人分享)</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