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年古都伊斯坦布尔——“埃及、土耳其之旅”游记六

小燕

<h3> 伊斯坦布尔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扼黑海入口,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h3><h3> 伊斯坦布尔是唯一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先后选为首都的城市,也是同时坐拥亚洲区和欧洲区的国都,那种因为宗教,种族,语言和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城市双重性格,伊斯坦布尔可以说是世界之最!</h3><h3> 拿破仑曾感叹: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他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h3> <h3> 上天似乎特别宠爱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浓厚的宗教氛围 ,这里是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是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坦布尔,它不仅留下了许多希腊罗马文化的痕迹,更完整的保存着伊斯兰文化,教堂与清真寺交相辉映......</h3> <h3> 作为古代三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的首都的伊斯坦布尔,保留了辉煌的历史遗产和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h3><h3> 伊斯坦布尔的地理、历史、文化和景色都是独一无二的。灿烂历史与深厚文化遗迹的交错感动之余,会令人难以自拨......</h3> <h3>  古城始建于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斯坦丁在这个叫"拜占庭"的古希腊村落画了一个圈,一座宏大的罗马帝国新首都就在此诞生。高耸的城墙围起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边的一个半岛,如今称之为"金角" </h3><h3> &nbsp;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城市规模也扩大很多。如今,她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最大的工业中心,该国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全市拥有近2000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有三个区:位于欧洲的旧城区、贝依奥卢商业区,以及亚洲的于斯屈达尔区。其历史城区早在1985年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 这儿历来是欧亚财富和商贸的集散地,东西文化的交汇处,当今更是顶级旅游热点。</h3><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不同的女性服饰或许在宣示不同宗教文化理念间的鸿沟。在这里,伊斯兰国的封闭保守与法兰西式的浪漫开放并存,人们也似乎习惯了面对来自东西南北的习俗。(图片来自网络)</h3> <h3> 这样一座横跨欧亚大陆、历史深厚、复杂多元又惊人美丽的城市,怎不令人好奇和向往?</h3><h3> 12月2日,我们跟随导游从番红花城坐车奔赴这座千年古都,去感受它的神秘和梦幻......这也是我们此次"土埃之行"的最后一站。</h3> <h3>汽车通过著名的"欧亚大桥",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博斯普鲁斯海峡。</h3><h3>伊斯坦布尔,我来了!✌️</h3> <h3>兴奋的游客转身观望窗外风景,争相拍照。</h3> <h3> 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真的很激动呢!前方是欧洲,身后是亚洲,忽然有种不真实感。遥想当年,亚历山大就是在这里踏上君临亚洲之路的。</h3><h3> 可以这么说,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伊斯坦布尔的灵魂,如果没有博斯普鲁斯,伊斯坦布尔也就不是伊斯坦布尔了。</h3> <h3>桥的一边写着:欧洲欢迎您(Welcome to EUROPE)</h3><h3>另一边写着:亚洲欢迎您(Welcome to ASIA)</h3> <h3><b>博斯普鲁斯海峡</b></h3><h3>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欧洲与亚洲之界。它长约30公里,最宽处宽约3700米,最窄处宽约700米。它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常与达达尼尔海峡统称为"土耳其海峡"。</h3><h3>土耳其海峡是连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 </h3><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引来无数的战争和杀戮。现在,人们已经忘记了历史上的那些战争,来这里主要是坐游船游海峡,观赏两岸风景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风格的建筑,仰视欧亚跨海大桥。(图片来自网络)</h3> <h3><b>苏丹艾哈迈德广场</b></h3><h3> 这里原是拜占庭时期的君士坦丁赛马场,赛马场建于公元2世纪,是椭圆形竞技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竞技场,也是君士坦丁堡的体育和社交中心,终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但在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时,这里已繁华落尽、满目疮痍,成一片废墟。如今只有广场中央几处残存的遗迹还在向游人讲述过往的历史和故事。</h3> <h3>高耸的君士坦丁纪念碑<br /></h3><h3>君士坦丁纪念碑是君士坦丁七世为纪念其祖父于公元 940 年建造,也是唯一一个由本地人自己建造的石碑。碑高32米,基座由长宽约2米的整块花岗石凿成。碑体原有青铜浮雕包裹,公元13世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侵入君士坦丁堡的时候,青铜浮雕以及竞技场皇帝看台旁的四座骏马铜像均被洗劫一空,纪念碑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石块。</h3> <h3>古埃及方尖碑</h3><h3>古埃及法老为纪念战争胜利,于公元前1600年建造,至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300年,罗马皇帝把这个方尖碑从埃及挪来,安置于君士坦丁竞技场,下面修了一个表现竞技场的石雕底座,虽然经过风雨岁月的摧残,浮雕依然生动可辨。</h3> <h3>  总感觉这个埃及方尖碑比现存于埃及本土的方尖碑要短些,后查资料才知道,原高32米,因运输途中折断,不得已截去了12米,成了现在的高度。</h3><h3> &nbsp; 这让我多少感到有些惋惜,不禁想起巴黎协和广场的埃及方尖碑,运输的距离远多了,为确保运输过程中安全完好,法国人花费三年时间造船!😱</h3> <h3>青铜蛇形柱</h3><h3>座落在方尖碑与君士坦丁纪念碑之间的是青铜蛇形柱。青铜蛇形柱来自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这座祭坛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为了庆祝希腊人在波斯战争的普拉提亚战役中战胜波斯人而建。其顶端是由3个蛇头支撑的金碗,底部由直径2米的黄金基座和3条盘绕的青铜蛇组成。在君士坦丁大帝下令从希腊德尔斐搬移到君士坦丁堡赛马场的运输途中,黄金基座被丢失;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金碗被破坏或被盗。17世纪末,青铜蛇头又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断裂损坏,目前保存在博物馆里。现在,只剩断裂的青铜柱身矗立在广场的中轴线上,无声地见证着伊斯坦布尔的变迁。(摘抄)<br /></h3> <h3>圆顶喷泉亭</h3><h3>广场上的这座亭式喷泉建筑,是德皇威廉二世1901年送给奥斯曼帝国的礼物,墙面饰满精美的镶嵌画,做工精细,非常好看。</h3> <h3>美丽的广场</h3> <h3><b>圣索菲亚大教堂</b></h3><h3> 古赛马场的旁边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因其巨大穹顶闻名于世,它是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它的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被誉为"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从建成至今,它见证了土耳其的历史更迭与帝国轮换,目睹了伊斯坦布尔的兴衰。 经历了教堂到清真寺,清真寺到博物馆的身份转变。 圣索菲亚大教堂,无疑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h3><h3> 教堂建于公元532年,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的这所教堂在公元 537 年便完成了其建造,它在1000年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被誉为"拜占庭建筑的最高杰作",1500年来一直是世界上许多教堂和清真寺的膜拜效仿典范,堪称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h3> <h3> 君士坦丁大帝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从此进入西方信仰的主流。建成后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罗马帝国最崇高的精神殿堂。</h3><h3> 在东罗马帝国长达916年的统治中,所有的帝王都在这里加冕。</h3> <h3>  将近一千五百年前的建造工艺还让现在的工程师们惊叹不已。巨大的教堂空间,55米高的大跨度拱顶由一圈小拱顶层层向上支撑,中央的大拱顶直径32.6米,把拱形的结构力学发挥到极致,省略了柱子的作用。</h3> <h3>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教堂也改建为清真寺。其时,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周围矗起四根宣礼塔,在墙上悬挂着6个直径约10米以阿拉伯文字为主的大圆盘,据说那是伊斯兰教主穆罕默德和他的几个大弟子的象征,主要意思是说"万物非主,唯有真主"。</h3><h3> 虽然改为清真寺,但主体结构未变,仍能显露出当年拜占庭帝国鼎盛时期的辉煌。</h3><h3> 1923年土耳其建国后,两教为争此教堂发生多起流血事件。1935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下令将圣索菲亚教堂改成国家博物馆,其时地毯被移走,覆盖在镶嵌画上的石膏由专家煞费苦心地擦去,长期被掩盖住的拜占庭马赛克镶嵌艺术瑰宝得以重新向世人展现,两教也从此结束争斗。</h3><h3> 经历多次战争洗礼与修复改建,今时今日圣索菲亚大教堂所展现出的却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种不同宗教和平共存、交汇互融的景象。</h3> <h3>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无论是因为宗教的信仰、亦或是对于建筑的膜拜、又或是纯粹的好奇,都会到此一睹芳容。<br /></h3> <h3>遗憾的是我们此次没有进入教堂内参观。</h3><h3>也许,每次旅行都会留下遗憾,留下伏笔,让我们想着…计划着再来…(图片来自网络)</h3> <h3><b>蓝色清真寺</b></h3><h3> 如果说圣索菲亚大教堂能感受到东罗马时期的辉煌,那么蓝色清真寺便代表了奥斯曼时期的绚烂。</h3> <h3>  蓝色清真寺坐落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对面,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迈赫迈特·阿加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得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h3><h3> 在伊斯坦布尔有 "不到蓝色清真寺就等于没到伊斯坦布尔"之说。</h3> <h3>  1609年,苏丹哈迈德一世命令建筑师迈赫迈特·阿加修建一座能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媲美的清真寺,以弘扬伊斯兰教。</h3><h3>  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超级大国",拥有亚洲的西亚、非洲的北非、欧洲的南欧等大片领土,甚至地中海都变成了奥斯曼帝国的"内湖",伊斯兰圣城麦加、麦地那也在奥斯曼帝国的有效管辖之下。千年基督教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已经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h3> <h3>  建筑师不负苏丹的厚望,砥砺奋进。1617年完工的蓝色清真寺成为伊斯坦布尔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清真寺,面积4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名穆斯林做祈祷,有无法形容的宏伟和美丽。</h3><h3> 胜利的征服者拜倒在被征服者文化的石榴裙下,蓝色清真寺结构模仿圣索菲亚大教堂,运用了拜占庭式的建筑技术及风格,也是巨大的穹顶,但它在规模和内部空间的平衡方面超过了大教堂。建筑未使用一根铁钉,在建成后的400年间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与艺术的辉煌巅峰。 &nbsp;</h3><h3> 不同于圣索菲亚大教堂,该寺的内墙壁自其高度的1/3以上及顶部全部嵌上共有21,043片手工彩绘瓷砖,工匠们以瓷砖拼出千变万化精美的几何图案和可兰经文,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彩瓷全部烧制于伊斯坦布尔东南一百公里的伊兹尼克,它是奥斯曼帝国的"景德镇"。</h3> <h3>  蓝色清真寺周围有六座宣礼塔,比其它清真寺多了两座。宣礼塔数量是清真寺地位的标志。据说,只有伊斯兰教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清真寺才能盖六座宣礼塔。相传这份独特还有一件趣闻:苏丹哈迈德一世原是想建几座黄金的尖塔,在土耳其语里"黄金的"和"六"的音很近,建筑师误会了苏丹的意思,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座宣礼塔。</h3><h3> 我在想,这么著名的清真寺,这么聪明的建筑师,这么精明的帝王,六座宣礼塔的修建也不是一蹴而就,"黄金的"、"误听",哪有那么简单?六座的背后,是不是隐含着一代帝王的霸气呢?</h3> <h3>  蓝色清真寺的每座宣礼塔都高达四十三米,分为三层,呈三排对称地立于长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间,似六个卫士拱卫在蓝色清真寺的周围。从外表看起来朴实无华,但那种尖尖地冲天而上的感觉给蓝色清真寺增添了一份格外的神圣和庄严。</h3> <h3>走进清真寺</h3> <h3>每个进入清真寺的女人都要用围巾包裹着头,严格来说是不能露出头发的,但对游客也没那么多要求了。</h3> <h3>  进入清真寺的内部,首先让人震撼的是,那一个个巨大的有着丰富花纹图案的圆形穹顶, 美轮美奂......</h3> <h3>  由于内壁装饰使用了2万多枚伊兹尼克瓷砖,当阳光透过260扇小窗户的彩色玻璃照射进来时,金色阳光反射到内壁的蓝色瓷砖上,金蓝交灿,清真寺内散发出奇幻迷离的色彩,美得令人窒息。</h3> <h3>  环顾四周,发觉身处如此高大宏伟的清真寺内的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不得不惊叹全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不仅吸收了罗马、拜占庭和波斯艺术的多重精髓,而且将其发挥到极致。如此恢弘的建筑不是我们这些来去匆匆的过客用简单的语言能够表达清楚的。</h3><h3> 想一想,相当于在中国明朝的那个时候,奥斯曼土耳其人能把清真寺的大殿穹顶修建足有二十层楼高,宣讲台足有六层楼高。 那是怎样的技术?怎样的气魄?怎样的美感?</h3> <h3>来到这里,让人无处不感受到宗教的神圣之美和无形的力量,让心灵经历一次旅程。</h3> <h3>  我想九泉之下的苏丹哈迈德一世一定笑了,他在四百多年前刚登上王位时下令建造的这座殿堂,如今依然撞人心扉。当年他的初衷是为了与圣索菲亚大教堂一争高低,实际上,无论是规模或者内部空间上的华丽,蓝色清真寺都超过了圣索菲亚大教堂。</h3> <h3>一个小时的参观,感觉转瞬即逝,真是视觉上的盛宴, 此刻,耳边悠然地响起伊斯兰舒缓的宣礼声,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蓝色清真寺······</h3> <h3> 之前在欧美一些国家我游览观赏过很多的基督教堂,对基督教有一些了解,但对伊斯兰教知之甚少,虽然也进过几个清真寺,但都没激起我对伊斯兰教的兴趣。参观完蓝色清真寺后真的被它的气势所折服,如此宏伟的建筑,如此众多的信徒肯定有它深奥的道理。回来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得到不少的信息,学到了很多的知识。</h3> <h3>  穆斯林相信神的意志,认为阿拉(真主)"全知、全能、无所不在",是"智慧、公正和爱"的代名词,</h3><h3> 穆斯林都相信穆罕默德是"先知",是阿拉的使者,是奉阿拉之命向人类传播伊斯兰教的。 伊斯兰教认为除了阿拉再没有神,反对信多神、拜偶像</h3><h3> 伊斯兰教认为穆斯林必须完成的宗教修行至少有五项,即"五大功课",或简称"五功", 五功"是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的简称。 </h3><h3>......</h3> <h3><b>托普卡帕老皇宫</b></h3><h3> 托普卡帕宫又称老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金角湾以及马尔马拉海的交汇处,在南岸的"皇宫鼻"山顶,可以俯瞰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入口处就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东北侧,第一庭院与教堂相连。</h3><h3> 1478年建成的托普卡帕宫是奥斯曼时期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作为皇宫长达400年之久,有25位苏丹在这里居住过,接受拜见,治理国事。</h3><h3>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皇宫改为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现今则是当地主要的旅游观光胜地。</h3> <h3>奥斯曼王宫现为博物馆,就像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有苏丹王室的宝藏:珠宝,服装,各国礼品和伊斯兰文物;另外还有奥斯曼帝国用于征服邻国的各种武器。可惜不许拍照,只能亲临目睹了。</h3> <h3>说起征服,土耳其(突厥)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彪悍的侵略征服史。发源于中亚草原,早年不断骚扰汉朝的匈奴就是他们的祖先。曾打到长城脚下,被霍去病将军驱赶。后来一路向西冲杀征服了许多部落民族,到达小亚细亚,就是现在的土国地盘。在这儿建立奥斯曼帝国,接受了伊斯兰教,灭了阿拉伯帝国,又和十字军多次交战。再向中南欧进发,又灭了拜占庭帝国,一度打到维也纳城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才休止。</h3> <h3>奥斯曼帝国也继承了一些东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据说土耳其最大的伊斯坦布尔大学创立于1543年,是建立在拜占庭帝国的教育体系之上。当欧洲大陆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伊斯兰世界曾经一度科学技术领先。</h3> <h3>在老皇宫俯瞰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h3> <h3>欧亚大桥</h3> <h3><b>塔克西姆广场</b></h3><h3>塔克西姆广场(Taksim Square),相当于伊斯坦布尔的天安门广场。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市中心,制高点之一,也是土耳其人示威游行的地方。这里有伊斯坦布尔最热闹的商业街,也有世界上最短的地铁。</h3> <h3>广场中心立有土耳其国父穆斯塔法 · 凯末尔的雕像,军人出身的凯末尔在1923年缔造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带领国家追随西方文明。</h3> <h3><b>皮埃尔洛蒂山</b></h3><h3> 伊斯坦布尔的皮埃尔洛蒂山顶是眺望金角湾的最佳地点,放眼望去,金角湾美景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展现无余。</h3> <h3>这里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游艇和船舶拖着白浪穿梭在水面上,海鸥在飞翔。岸边有古城墙也有清真寺的宣礼塔,山坡上一片片红顶瓦房与绿荫交织,留给我们一幅难忘的画卷。 </h3> <h3><b>老城区街景</b></h3><h3>在伊斯坦布尔老城区行走,很少见到有宽阔的街道和现代化的建筑, 这些铺着石板路的街道,饶有味道的民居,感觉很迷人。</h3> <h3>彩色木板房,石板路,很有韵味。</h3> <h3>这条街应该有很多年了,蜿蜒的街道上商品琳琅满目,纪念品古怪离奇,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区域。</h3> <h3>以下图片来自网络</h3> <h3>  二天的伊斯坦布尔之旅很快就结束了。因旅游公司安排的行程紧,很多又是自费项目,我们因此错过了一些非常著名的景点。如古老的大巴扎、苏莱曼清真寺、多尔玛巴赫宫、坐船游博斯布鲁斯海峡等。4号一早便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让人迷恋的城市 .........</h3><h3> 对于土耳其,我只能说:如果你不向往,一定是因为不够了解。如果你不痴迷,一定是因为不曾见面。来到土耳其你会惊讶地发现:哭或者笑,竟然可以只为着同一个理由——震撼!<br /></h3> <h3>  2017年的土埃之旅终于曲终人散。这次长达18天的旅程,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是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在我的生命中也创下了多项第一:第一次出国游中天数最多、时间最长的跟团游,第一次在同一次旅程中涉足亚、欧、非三个大陆,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h3><h3> 回顾土埃之旅,一言以蔽之:是一次内容丰富、收益良多、物超所值的生命之旅!</h3><h3> 感谢同团的"老房子""吴慧民""王和平"一路的美拍与摄影技术指导,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