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带您走进阅读

檀艺传媒

<h3>阅读点亮心声</h3> <h1><b>开篇语——</b></h1><h1><h1><b> 曾今有不少家长向我们诉苦,孩子很爱看书,读的书也并不少,为什么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就是难以提升呢?!</b></h1><b>  当今年各地的高考文科状元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了一个学好语文的诀窍——阅读。但始终困扰着每位家长的是:在什么年级?用什么方法读?读哪些书?如何汲取书中的营养……这些问题依然成为孩子语文能力提升的绊脚石。<br /><br /></b></h1> <h1><b>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充斥着人们生活的今天,在这个手机、电脑诱惑着孩子们的今天,太多的信息我们只能被动接受,习惯性地让我们不再去思考文字背后的深意。特别是如果仅用读书看报的方式阅读文学作品,毫不夸张的说,再多的文学作品也只能被孩子们当报纸看。唯有进行深层阅读才是治标治本的良方! 只有解决孩子们的“吸收”问题,“输出”起来才能更有质量。</b></h1> <h1><b>阅读目的——<br /></b><b> 教会孩子读书,其实就是教会孩子未来生存的本领。作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我们应该把孩子引领到精神的家园,去陶情,去治性,去体悟。在阅读中,孩子们知道了真、善、美,识别了假、恶、丑,知道了怎样把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写得赏心悦目。<br /></b><b> 最终,我们是希望孩子运用阅读文字书籍的能力去阅读生活这本无字之书, 学会阅事、学会阅人,学会处事、学会为人。</b></h1> <h1><b>作品展示</b></h1> <h1>  <b>  我们小语团队在2017年这个天时(两天一次课,时间紧凑不易遗忘)、地利(多在课堂完成,注意力集中)、人和(师生的互动多,亲密融洽、反馈及时) 的好时机,让孩子们深度阅读了一把,大家来看看孩子们阅读成长的轨迹吧!</b></h1> <h1><b>家长感受</b></h1> <h1><b>老师点评——</b></h1><h1><b> 本次深度阅读的重点,就是让孩子读书的速度慢下来、"沉"下去、读"进去",进行与文中主人翁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随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b></h1><h1><b><br /></b></h1><h1><b><br /></b><b> 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的批注是这样的:</b></h1> <h1><b>周章恭老师点评——</b><b><br></b><b> 这是孩子们最自然的批注,也是孩子们最真实的读书过程。在刚开始体会词语或句子的好处的时候,孩子们就是把词句想说明的意思简单地谈谈自己的想法。能判断出句子的修辞手法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b></h1><h3><b><br></b></h3><h3><b><br></b></h3><h1><b>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孩子们的批注是这样的:</b></h1> <h1><b>  这是孩子们经过 4 个周期(8 次课 16 天)后的变化,我们要相信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不是孩子们不会、不愿意这样读,而是之前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引导。</b></h1><h1><b><br /></b><b> 他们不再仅仅只是把词的意思、句子的修辞手法进行识别和简单的谈感受, 而是真正的在字里行间去体会和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原因。从词的词性、同类词的程度、换词比较哪个更好、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等方法中,对某个词语的使用进行全方位的"扫描"。把经典书籍中的每一个好词、每一处好句都转化成自身的词语积累与表达技能。</b></h1> <h1><b>  我们试想一下,在这种方法的训练下,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中,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孩子再写作文或口头表达用词的时候是不是会稍微斟酌一下?而不是草草下笔或词穷了呢…… 即使 4 个周期的时间不够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深度阅读习惯,那一学期呢?一学年呢?</b></h1><h1><b><br></b><b> 在语文这种“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学科中,我们比的不一定是谁最快,也不一定是比谁最多,而比的是谁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比的是谁能更持续的有优质的“输出”。</b></h1> <h1><b>莫泊桑的老师——</b></h1><h1><b>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经说:“阅读是为了活着”。仔细想想,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没有阅读,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没有阅读,也就没有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所以我们坚信,人生的旅程有阅读相伴会更加精彩。</b></h1> <h1><b>  阅读点亮心灯,阅读点亮人生,阅读点亮中国梦。爱阅读的民族才更有希望, 让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世界的能力,让世界了解中国!</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