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个人,不论你生活的多好,也不论你走出多远,都不应该忘记养育你的父辈和你的老家,因为那是你的根。谨以此篇自勉,并送给我们这院的兄弟和孩子们。——题记</h3> <h3> 尖山子,又名文峰山或刺天峰,是我们老家褚庄(也称南褚庄,但导航里查的是西褚庄)的标志,因为山形非常特殊,还有着美丽的传说,所以也是我们这辈人儿时最深的记忆,它位于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最南部,海拔350.9米,是峄城境内最高峰,山势陡峭,直插云天。《峄县志》记载:“竦若卓笔,复出云表,则刺天峰也。”“铁脚、刺天二峰,砥柱中流,峄近境之山,至是叹观止矣。”</h3><div> 据说在风和日丽的午后,登上文峰山山顶,可以西眺微山湖微波粼粼,渔帆点点,湖光美景如同人间仙境,所以很早就被列为“峄县八大景”之一的“文峰观湖”。</div><div> 常说儿不嫌母丑,山村虽然贫困一些,但环境优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确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div> <h3> 刚刚过去的2017年,有几件事在我们这个院或者我们最近的家族里,应该算得上不能忘记的大事。 </h3><div> 一是三叔家秀霞的女儿晴晴远嫁招远,找了个挺好的对象和家庭;还有就是儿子潘峰考入南京,随之办理了迁户手续。这就意味着我们下辈的孩子,将要远离枣庄去另外城市工作和生活,相比我们也都离开了山村老家,但他们却是走的更远了。其实在此之前,姑姑家夫军一家人已经远去广州了,更印证了这一点。这样天南地北的分居,是否会有一天,下一辈都不知老家是哪根在哪,可能会的。 </div><div> 第二件就是大伯家侄儿俊杰的孩子出生,不仅实现了四世同堂,也让我们法字辈的真正成为爷爷了,之前总以为我们这辈还年轻,回到老家像是孩子一样,现在应该是感觉不一样了,应该有责任孝敬好上一辈教育好下一代,也应该让越走越远越过越远的下一辈人,能相互认识,能珍惜亲情,能记的老家,终有一天褚庄会被撤并了,但祖辈父辈生活过的地方还在,尖山子还有尖山子脚下的祖坟还在,那就是根,永远扯不断的!因为我们所有人的血管里流淌着同一家族的血。</div><div> 第三件就是当我们兄妹四人终于最后一个都在峄城买了房子,不仅实现了我多年来一直努力的一大心愿,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我们家族叔兄弟七个最后终于都成为“走出山村的一辈人”了,而且年龄最小人品最好的法全经过努力早在几年前已经迁居枣庄。走出山村的意义在于,我们是在老一辈努力和庇护下成为比较成功的不同于上辈的新一代,我们应该永远感谢他们!【上五辈:元(明、付、成)、存(汉)、以(荣)、宪(柱)、贵(芳)(备注:十四世潘杰第三子即十五世潘贵芳开始迁居褚庄,至十九世元字辈止,正好在褚庄生活过五辈人,我们法字辈则是二十世,也是从下一辈起全部离开褚庄的一辈人)】,我们更应该努力,努力带头孝敬长辈,努力教育好下一辈,努力让我们的家族更兴旺。</div> <h3><font color="#010101"> 除那几件事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秉承忠厚传家的几个人,也是给我们这辈人影响最大的父辈们。 或许因为去世较早的原因,大伯留给叔兄弟们的印象不是太深,但我却记忆深刻。他是很和善率性的一个人,虽然当过队长,儿时一直没感到像父亲和叔叔一样有畏惧感,尤其很小的时候真不可思议,竟然能好多次挤在他家两间小屋里睡觉,目的就是为听他讲到半夜的好多有趣故事,至今还记的不少,现在想想就是和读书学习一样深深影响我。感觉他的老好人的思想,也影响了大哥,法芝哥是我们叔兄弟中脾气人品很好的一个。后来大伯患高血压身体不好,再加上以前本来就是想的开不很努力的人,事事不问,让大娘和奶奶等颇有微词,其实在我们院他最早就能托人把大哥安排到左庄上班,已经很不简单了!后来夜起摔倒被连夜拉到医院,我和法文也曾作为另两家的晚辈老大赶去医院,陪伴在病危前后,是我们难得一位和蔼和气的长辈。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相比大伯,父亲正好相反,脾气急躁,做事很快,相当节俭,比较孝顺。每天天不亮,一定会把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我总感觉孝顺就是小细节。年轻时别人和大伯在外吵架,他曾抗铁锨要去拼。初中时有个夏天的下午,在西山挑水插芋头秧,直到太阳离山不高时,他才准许我回家背煎饼赶去二十二中上晚自习,那时是步行还要翻过白庙后面的山。脾气有点最像老爷吧,老爷半身瘫痪卧床时,我曾照顾一夜,那时我还没结婚,不能按时给他翻身,平时父亲和三叔照顾时也都没法让他起来,记的老爷一会夸我一会又训我,后来知道好像想要坐的藤椅也一直没能实现。现在想想,我做事也很急很快的优点,和更容易急躁批评那些工作落实不力的校长或身边干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遗传自父亲吧,但他让我成为想干事快干事努力做事的人还是受益不少,我做事不喜欢拖泥带水,同时也憎爱分明,生气高兴喜欢与不喜欢直接表现在脸上,容易得罪人当然也有人对我特别好。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三叔无疑是这大家族操劳事最多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人,就文化程度而言,也是东西两院二十多个元字辈中的第一人,第一个当教师第一个转正。他很善于处理好亲朋的关系,这能力也深深地影响法文他们。我上学之初并不比任何人好,甚至还差,本村五年级时数学考过十二分而被韩老师留在学校不能回家吃饭,所以到龙泉庄上初一时,三叔教数学当然可想而知,更况那时班里聪明的很多,至今没明白还去卜村西山上几天学,好像龙泉庄没有初三了,转折点是三叔在初三时把我转到棠阴二十二中,因为初一初二时连二十六个字母认不全,就一年学完三年英语,数学在班级名列前茅,后来考大学竟然还是数学系,高中时还当英语课代表,尤其教学时带数学还拿过全区第一,并因此从阴平被直接调到城里中学,是三叔让我成为我们东西两院众多法字辈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第一个吃公家饭的人。但我深知,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靠自己努力,但那最关键的就那几步非常非常重要!有时要靠人指点和帮助,所以从上学考学到工作,我一直都敬畏尊重感谢三叔,也深知在我们这个家族里,必须有这么一个人,让我们的家族走的更远,回头看看之前我们也感激尊重的几辈人,他们也很努力更能吃苦,但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一个走出这个山村。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一般人真的不会理解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家教家风的重要,虽然国家已经多次提倡了,但不会感受到家族成员相互示范影响的作用。小时候我从三叔还有元福叔身上学到很多,元福叔也喜欢和我交流,大婶还借书给我读。以致我在镇中学时还单独安排老师教育好大哥家俊杰,劝告大嫂不能让文杰退学而改成练体育,最终都考上大学。在古邵时鼓励督促夫海表弟,让他由全镇倒数第一的校长一举夺得全镇乃至全区第一名,也是因为把他当亲兄弟看待,所以也曾狠狠批评过他。也许因为自己熬到校长时太累太苦,没有太鼓励法泉非走这路,但他所成就的惠及很多枣庄家庭的善事,尤其对家庭的贡献对父母的孝顺对子女的教育,成功成就绝不在我们任何人之下,因为那是自己的事业,而我们无论多少朋友无论单位干的多好,最终如过眼云烟。也许这就是传承的力量,由三叔传承到我,转而传承到另外大伯和姑姑家等,老辈四家人就这样曾经相互联系着影响着,仅就这点而言,三叔在家族中的贡献,真是一般人未必能看到的。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唯一的姑姑一直是我们最好的亲戚,更是我们叔兄弟最尊敬最喜欢的人,她也很爱很疼我们,让我们一直感到很亲!小时候每次去她家,必定炒很多菜,我们也喜欢结伴去,姑父和老表都很热心。也许小时候我们家住的太靠南或我太贪玩,说实话那时对姑姑的记忆真不多,但爷爷和大爷爷包括老爷爷的事都还能记起一些。只是长大后懂事了知道姑姑包括姑父为家庭吃了很多苦,并且身体都不好,很不容易,当然现在老表都很争气。姑姑在家老小应该很受爷爷奶奶疼爱,但在姑父家是老大,老大意味着什么,不是一般人能感受到的,付出最多有时还不得好,就像必须的一样,好在姑姑特明事理,对父辈的三个哥哥也很好。一家兄妹中,老大只有一人,本就很少,但能当好老大的更少,包括我自己,付出很多却未必是成功的,甚至不如爱人,长嫂比母,而男人老大和兄弟同辈但有时要承担父亲的责任,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倒是姑父和一般人不一样,不仅脾气特好,上学那时候,他来奶奶家总喜欢让我陪着去爬山,而我恰恰喜欢爬山玩耍,真好!</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家有一老是一宝,再上辈仅在的三奶奶今年95高寿,而三老爷在我们记事时早已不在,只听父辈偶尔提及,三奶奶也很不易,她创造我们大家族的奇迹。</font></h3>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先详细提及父辈们,因为在我所了解到的叔兄弟关系中,我们叔兄弟七人是最团结的,一定程度上胜似亲兄弟,无需多述,这很难得!在这个浮躁的非常功利和现实的社会,亲兄弟又能怎么样?互不来往,甚至反目成仇者比比皆是,尤其在我们村子,尤其那些所谓的领导。</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真正走出山村的一辈人,但还能相识相知相处,下一辈如果不是刻意联系,恐怕相识都难,也能理解,因为他们都要工作,因为他们相距很远。</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走出山村的一辈人,都已进入或超过不惑之年,所以更应该想的开,看的明白。这世界终会是个得失很平衡的世界,不会让你一味的得到,也不会让你一味的失去,对于家庭和生活中的诸多不满意不完美,要学会想开看来,心态平衡,感觉不应该再去刻意追求那些也许根本不属于你的东西。我们最多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我们必须要做的首先要有一个好身体,不要再像年轻时的刻意透支,因为我们的身体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要支撑这个家庭,要对家庭负责任。</p><p class="ql-block"> 百善孝为先,子欲孝而亲不待,这世界最不能等的就是对父母尽孝,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孩子会更做不到,所以就从我们自己努力做起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辈人不会走的太远了,能做到这种程度也已经很不易了,我们应该是幸运的一辈人,祖上积德也罢,自己努力也罢,当学会珍惜,也学会感恩,否则,你就不会有个好心态。叔兄弟七人,包括夫海夫军弟兄共九人,都应该平等对待平等相处,生活和性格是有差距,但亲情没有差距,大家都平等一样,谁都不应该自以为多了不起,到老的一天都还是一样,所以有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很正常也不要放在心上,这一点真的难得法泉最小却做的最好,有时我想努力却也未必把所有的事做好,所以也是想通过此文与叔兄弟们互勉,并借此提醒告诫下一辈所有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四大家如以后有合影照请发给我放这里充实并留作纪念,第二篇以后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