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美国基础教育是各州政府负责,各学区与公立学校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具体实施的自由度非常大。对任何一所学校的做法,在没有了解到更多学校情况之前,只能说“美国这一所学校是这么做的”,不宜给出“美国学校是这么做的”的结论。</h1><h1> </h1><h1> </h1><h1> 看到一位学生的两份成绩单:一份是学年结束放暑假时发的普通学业成绩单,一份是参加天才班招考的各种测试后发的测试结果成绩单。这位学生,就读于美国一所普通公立小学,这所学校在学区内的评价还不错。<br> 说是两份成绩单,严格地讲,应该是两份学业评估报告。</h1> <h1> <font color="#167efb"><b>第一份,学校学业评估报告</b></font><br> 这所小学,K年级(幼儿园)、一年级、二年级共用相同设计的评估报告表,每学年分四段(Q1、Q2、Q3、Q4)评定成绩,并及时告之家长。从Q1到Q4,相当于我们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与期末、第二学期的期中与期末。每Q的成绩,没有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之分,各阶段独立给分,可以说是成绩的“段段清”。</h1><h1> 成绩单构成:</h1><h1> <b>一、常规信息</b>(姓名、ID号等)</h1><h1> <b>二、出勤情况</b>(缺勤、迟到)</h1><h1> <b>三、常规学习成果</b></h1><h1> 成绩单把“常规学习成果”放在前面,学科成绩放在后面。“常规学习成果”列举了六个指标,并明确为“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目标”。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应该是属于学习品质方面的评估,看来学校还是很重视学习品质培养的。</h1><h1> 这六个指标分别是:<font color="rgb(1,1,1)"><b>1.自我导向学习者;2.社区贡献者;3.复杂思考者;4.高质量产出者;5.有效交流者;6.有效、合乎道德的技术使用者。</b></font><br> 这六个指标的评分用了三个等级:3分为“一贯、持续”,2分为“有时”,1分为“很少、偶尔”。每一项指标,Q1到Q4每阶段都要评估,共4个成绩。</h1><h1> <b>四、各学科学习成绩</b></h1><h1> 在“常规学习成果”后面才是各学科学习成绩。其呈现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成绩指标与课程标准指标是一一对应的,并且用的是等级制。</h1><h1> 这所学校参加了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的实施,只要是要求学生参加的统一测试,学生都要参加。<br></h1> <h1> 仔细清点一下,这些与课程标准一一对应的指标,覆盖了<b>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社会科学</b>等课程标准中12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这些不同学科的一级指标内容为:<b>文学作品阅读、信息文本阅读、口语与听力、阅读基本技能、写作、语言水平、科学、社会科学、运算与代数思维、10以内数字与操作、测量与数据、几何图形</b>等。其中,阅读与数学是重头戏。</h1> <h1> 各项指标的评级标准分为:<b>4 = 超过年级水平标准,3 = 符合年级水平标准,2 = 接近年级水平标准,1 = 不符合年级水平标准</b>,N/A = 这次没有评估。这4个等级和“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很相似,但表述似乎更准确些。</h1> <h1> 这四个级别并不是以百分制考试成绩倒推出来的。家长在询问教师对等级的具体理解时,教师很通俗地补充了一些:这是按一个Q内学生的总体学业表现及相关检测结果来综合评估的,平时上课时,4分基本不需要教师指导,3分需要教师较少指导,2分需要教师较多指导,1分则是教师指导后仍然很难达标或不能达标。这个解释,家长还是能够理解的。</h1><h1> <b>五、教师评语</b>(Q1到Q4,共4次)</h1><h1> 教师评语,好话多,肯定的多。</h1><h1> <b>六、对读写情况的学年终结评估</b><br> 内容有:<br> 1.阅读已经达到的级别。以字母表示。<br> 2.成为一个好阅读者的技能有哪些方面,各种技能的年级基本含义与这位学生达到的水平。其中有语音意识、发音、准确无误地阅读、阅读理解等,共6项评估指标。</h1><h1> <b>七、学生发展报告</b><br> 该部分重点分析了阅读与数学,用的是图表形式,内容包括:该学生的水平、区内同年级的平均水平、常规同年级的平均水平、该学生的预测,学科目标绩效(按学期)。</h1><h1> <b>八、学习建议</b><br> 针对该学生阅读欠缺的情况,教师提出了参加相关阅读活动的建议。教师这么对家长写道:<b>即使你每天只用几分钟时间,你也会惊讶自己能帮助孩子学会阅读。下面一些活动,我们根据你的孩子最近的阅读评估结果推荐给你。这些活动,大多数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你也可以随意改变,以适应你孩子的兴趣,或者适合你的时间安排。</b></h1><h1> 教师还专门下发了课外阅读的书单,A4纸满满一页,一半是达到阅读本级还要继续读的书目,一半是阅读达到高一级别需要读的书目。</h1><h1> </h1><h1> 这份评估报告,能看出,除了教师的评语,其他基本上是计算机处理出来的,包括数据。<br><br></h1> <h1> <b><font color="#167efb">第二份,天才班招考测试评估报告</font></b><br /> 一份报告,内容是数次测试结果的合成。</h1><h1> 所谓"天才班",还是翻译用的俗称。实际上,各州叫法并不一致,有的州用"Talent",有的州则称之为"Gifted / Talented"。家长自愿报名与教师推荐相结合,参加统一测试。之前,学校要召开不止一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与解释。学校明确告诉家长:与学校读书的测试不一样,不是学业测试,更近于能力与智力测试。</h1><h1> 测试不止一次,包括两项正式测试评估:CogAT(Cognitive Abilities Test 认知能力测试),ITBS(Iowa Test of Basic Skills 爱荷华基本技能测试),还包括由学区自行组织的非正式测试评估。</h1><h1> CogAT(Cognitive Abilities Test 认知能力测试)</h1><h1> 是面对全美学生进行的测试。测试内容分为三部分:语言表达、数量和非语言表达,每一部分又包括三个小类。语言表达包括单词类比、完形填空和单词分类;数量包括数量类比、加减法和数列(规律);非语言表达包括图形类比、折纸和图形分类。题目很像智力题,主要是测试孩子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和根据规律解决问题能力,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基础。</h1><h1> ITBS(Iowa Test of Basic Skills 爱荷华基本技能测试)</h1><h1> 是美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用来评估全美(含加拿大)中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测试,在美国中小学里非常普遍,用来评估3-8年级学生,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测试内容以阅读能力、综合语言、数学、社会科学及科学知识为主,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强调测试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大部分内容无需准备或者无从准备。</h1><h1> 不管正式测试还是非正式测试,得分采用的是年龄百分等级(全美)和T分数(标准分)。测试结果也不仅仅是数值,也包括学习个性特征以及根据这些学习个性特征提出的教学建议。</h1><h1> 这位学生的测试评估,按年龄百分等级(Age-Percentile Rank [PR],平均为50%)评价的有:<b>语言表达(用于评估语言基础)、数量(用于评估数学概念、模式和关系)、非语言表达(用图片和形状来评估推理),还有阅读与数学</b>;而按T分数(标准分)评估的有(平均为50):<b>智力、学识、创造力、艺术天赋、领导力和学习动机。</b></h1><h1> </h1><h1> 两张评估报告合在一起看,基本能知道这位小学生的平时常规学习结果,也知道其相关学习能力、学习个性特征的基本轮廓了。而像阅读、数学等等科目,既能看到目标参照性测试的等级分值,也能看到常模参照性测试的位置数值,再加上较为详细的学习特征描述,以及对主要能力的评估,可以说,这位孩子的总体学习情况与发展,以及学习个性,就立体地显现在家长面前了。</h1><h1> 比如,这位学生测试后被明确的其学习特征与学习特点——</h1><h1> </h1><h1> <b>学习特征说明</b>:</h1><h1> 具有这些特性的学生在非语言(空间)推理中具有相对优势,他们的测试结果在平均年龄学生中处于高于平均水平(标准9分制中的7)或更高(标准9分制中的8)的范围内。</h1><h1> <b>具有这些学习特性的学生特点</b>:</h1><h1> 这些学生有很强的认知能力来帮助他们学习,许多具有这样特性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更倾向于使用视觉思维模式。他们在成绩测试中的得分往往会低于预期,这是因为他们偏爱的空间推理方式往往与学校教学和评估所强调的以线性和语言为主的思维方式背道而驰。尽管这些学生通常更喜欢空间思维方式,但他们还是会依赖于他们发展得很好的语言技能。他们是相当有能力的学习者,有显著的认知能力,进而影响着他们喜欢学习的东西和他们喜欢学习的方式。</h1><h1> 对这类学生来说,非语言组系列测试得分较高表明了他们在解决新问题方面的优势,而这些新问题与他们在学校中通常遇到的语言和数学问题是不同的。这些学生往往富有创造力,喜欢发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如果他们的创造性及创造性贡献得到重视,这种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在成绩测试中表现出的分数低于预期,那么就会出现成绩不佳的情况。对这些学生来说,非语言测试的得分要高于他们在语言和数量测试上的得分,成绩也会略高。需要了解他们语言能力和定量能力发展滞后的原因,还要进一步研究。</h1><h1> 接着,又用很长篇幅的文字阐述了两大项教学建议,一项是对这类特性学生的教学建议,另一项是对所有这个级别(7或8)学生(高于同年龄水平)的一般教学建议。这两大项建议详尽具体,有可操作性。</h1><h1> </h1><h1> <br /> 学生的学习评价需要深入研究,充分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在评价过程中,目标参照性测试与常模参照性测试有各自长处,结合起来应该更科学些。要重视数据基础上的学习分析,这需要依据教育需要,在多年积累的大量数据基础上,深入探讨,设计合理的指标,研究有效的算法,科学地组织分析。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后,面对不同学习个性特征的学生,在教学措施与学习方法指导方面要有所差异,使之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从关心"每一个"到关心"这一个"。</h1><h1>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也会不断发展与改变。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发展,还是大有裨益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