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海是这么讲诗律的

白云

<h3>格律诗的格就是格式,律就是规律。格律诗分为“绝″“律″,“绝″又有五绝(五言四句、七绝(七言四句),“律″又有五律(五言八句)、七律(七言八句)、排律(若干句)。所谓五言、七言就是指一个句子有五个字、七个字</h3> <h3>格律分三方面:平仄(ze四声)、对仗、押韵。下面从七绝新韵讲起<br>一、平仄<br>平即现代汉语拼音的阴平、阳平,也就是一声、二声,仄即上声、去声,也就是三声、四声。<br>共有四个句型<br>A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br>B句型:仄仄平平仄仄平<br>C句型:仄仄平平平仄仄<br>D句型:平平仄仄仄平平<br>记忆规律:<br>B与A相反,D与C相反<br>A、B都是平或仄两两一交替,最后一字平或仄落单<br>C、D两头两字为仄(或平),中间三字相反,为平或仄<br>四个句型通过以下四种组合,各组成一首诗<br>一<br>A<br>B<br>C<br>D<br>以下简写为ABCD<br>二<br>D<br>B<br>C<br>D<br>以下简写为DBCD<br>三<br>C<br>D<br>A<br>B<br>以下简写为CDAB<br>四<br>B<br>D<br>A<br>B<br>以下简写为BDAB</h3> <h3>第三种组合CDAB叫做基本格式,简称&quot;本格″,另两种组合即第二种组合DBCD、第四种组合BDAB叫做变化格式,简称“变格&quot;。第二种组合由第一种组合变化而来,即把第一种组合的首句A句删除,而把末句D句在首句位重复用一次。另一种变化同理<br>。七律<br>句型还是那四种,组合也有四种,即本格十本格、变格十本格。<br>即ABCD十ABCD,也就是<br>A<br>B<br>C<br>D<br>A<br>B<br>C<br>D<br>DBCD+ABCD,也就是<br>D<br>B<br>C<br>D<br>A<br>B<br>C<br>D<br>CDAB十CDAB,BDAB+CDAB,竖排同上。</h3> <h3>二、对仗<br>所谓对仗就是对应的两句(如A句与B句,C句与D句)在对应的位置上词性(即词类)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对仗不仅词性相对,节奏也要相对,如<br>窗含 西岭 千秋 雪<br>门泊 东吴 万里 船<br>上下节奏一致,即都是两字一节奏,属2221型。当然也有人把千秋雪、万里船视为一个节奏点,这样就成为223型,但不论如何。相对仗的两句节奏要一致。再如<br>两个 黄鹂 鸣 翠柳<br>一行 白鹭 上 青天<br>相对仗的两句都2212型节奏。常用的节奏为2221或223型,建议初学者先采用这两种类型。<br> &quot;绝&quot;可前两句对仗,可后两句对仗,也可前两句、后两句都对仗或都不对仗。<br> “律″首联(前两句)可不对仗,颔联(三、四句)和颈联(五、六句)必须对仗,尾联(最后两句)可不对仗<br> 工对,词性要求更严格,不仅名词与名词相对,而且在名词的下一级分类也相对,如方位名词对方位名词,南对北,中对外,形容词里.颜色的与颜色,状态与状态,形状与形状等。也就是对仗时在词类的二级分类里也不岀类<br> 另外有一个规律大家做为一般了解就可以了。那就是相对仗的两句在相应节奏点上平仄是对立的。</h3> <h3>三、押韵<br>即每句‘末字是平声字的韵母必须相同或相近,所用的字必须都《中华新韵》的同一韵部<br>即二、四、(六、八)句或一、二、四、(六、八)句押韵<br><br>四、关于可平可仄<br>前面所讲的四种句型是标准句型,而实际上句中的有些字是可平可仄的,具体如下<br>A句型一、三、五字可平可仄<br>B句型一、五字可平可仄<br>C、D两句型一、三字可平可仄‘</h3> <h3> 五、拗(niu四声)救<br>初学者建议先别应用拗救。待熟悉后用。七言B句型的三、五字平仄互换亦可<br>七言C句型五、六字平仄互换亦可,但原本可平可仄的第三字,现只能为平<br>当七言A句型第六字为仄时,与该A句对应的B句的第五字为平即可<br>前两种普遍公认,后一种可能不被公认,最好别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