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

夫子

<h3>  对中国人来讲,喝茶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在一杯白水中,加上几片树叶,便有了不一样的滋味,不一样的内涵,这其中的意义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方可知晓。</h3> 喝茶分南北。 <div>  秦岭以北不产茶。茶对北方人来讲实属泊来之物,因此,在北方人的茶杯里,茶总是处于客居之位。 </div><div> 回民族喝的茶叫做三炮台。取春尖,加冰糖,桂圆,枸杞,再加用火燎焦的红枣(两三颗),用开水冲泡,扣盖略焖,便可饮用。味道自然是甜中微苦,更有红枣的焦香。三炮台主要功用是解腻,在吃完一顿手抓羊肉(肥羊)之后,喝一口三炮台,顿感口清咽爽,自然也有平胃利肠之效果。 </div><div> 藏族喝的茶叫酥油茶。用一大茶壶将茯茶煮好,滤出茶汁,再将牛奶烧开,把滤好的茶汁投入奶汁中,再煮。然后用沸腾的奶茶冲泡酥油,当然酥油碗里还可以加上咸盐和曲拉(一种干乳酪)。等待酥油慢慢溶开,厚厚的浮在奶茶上面。喝时,轻轻地吹开上面的酥油,啜饮奶茶汁。如果再加上用酥油拌攥成型的糌粑,再有一盘羊肉,便是藏民一餐饭食。据说酥油有润肺的功效,这就可以理解藏民为什么偏爱酥油。强健的心肺,对生活在高寒、高海拔、低含氧的人们有着生死关系,不能不给于格外的关照。</div> <h3>  蒙古民族喝奶茶。不过冲泡的不再是酥油,而是炒熟了的面粉。奶香加上面粉的香气,那味道实在诱人。蒙古高原的海拔没有青藏高原那么高,但蒙古高原的纬度却比青藏高原高出许多,因此,其寒冷程度对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们是难以想象的。</h3><h3> 茶在北方人的饮品中,只占其中一味。因为地理、气候和饮食习惯的因素,北方人在茶饮中多加糖和脂肪以增加热量。类似的茶饮还有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还有北方农村的罐罐茶等等。</h3><h3> 北方人喝纯茶叶的代表,大概要属北京人的大碗茶了。放半碗茶叶在大茶壶里一煮,盛在敞口碗里。大夏天,一口气能喝三四碗。这不是品茶,只是补充水分而已。</h3> <h3>  茶产于南方,因而南方人当有自己的一套喝茶方式。其中福建人为最。</h3><div> 福建出名茶。闽北有大红袍、水仙、肉桂,还有正山小种,金骏眉等;闽南有铁观音,还有台湾的高山乌龙茶。这些品种在全国乃至世界个个都是叫得响,拿的出的好茶。行走在福建山水之间,举目远眺,山坡上从近到远齐腰高的灌木丛连片成林,翠绿欲滴,那便是茶树,茶园。茶,应该是福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div><div> 福建人种茶,采茶,制茶,当然更会喝茶。福建人喝茶,喝得纯粹,喝得浓郁。说喝得纯粹是说除了茶叶再不加任何茶料,说喝得浓郁是说他们喝的是功夫茶,功夫茶其实就是浓缩茶水的喝法。一杯功夫茶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生,浓浓的色彩,浓浓的香气,还有浓浓的滋味。从种茶到喝茶,这期间就有说不尽的讲究,道不完的手法,所以,同一品种的茶也会喝出不一样的味道。福建人懂茶,爱茶。茶贯穿着他们的一生,普及到老少妇孺。随便一位大妈或少女,只要和她们在一起喝茶,她们就会给你说出许多的茶经来,诸如顺滑,回甘,喉韵,生津,挂杯……说得你一楞一楞的。因为茶,福建人显得可爱多了。<br></div> <h3>  在南方,绿茶的喝法又是另一番景象,其代表当以杭州西湖龙井为典范。去西湖虎跑泉景点,喝龙井茶当属应景,应名,应茶。在杯中放入龙井茶若干,冲入热水,不用加盖,静候其成。远望青山成脉,一线相连,近察杯中叶片,沉浮悠然。等到茶色微黄,凑上前去,嗅其味,一股豆香郁郁,啜饮一口,入口沁心,身心俱泰。</h3><div><br></div><div> 白酒的功效在于影响人的精神,白水的功效则作用于人的生理,不可能拿着白酒给身体补水,也不可能靠喝水达到沉醉。而喝茶则兼顾生理和心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茶在完成为人体生理补水的基本功效后,总是在提升人的精神。这大概就是人们爱茶的理由。</div> <h3>  至于外国人喝茶,总有效颦之感。英国人喝的午后茶,不过是给红茶加白糖,摆不脱喝咖啡的模式。而日本人的茶道,仪式感远远超过了喝茶实际效用。分不清用如此隆重的仪式究竟是表达敬重喝茶人,还是敬重茶叶本身。究其实质也不过是连同茶叶末一起吞下的一种喝法而已,这种喝法免不了青涩之感。滋味究竟如何,再议。</h3> <h3>  文化的深厚根基在民间,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而文化的内涵不仅包括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还应包括围绕这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方法,流程,习惯,原则和理念等等。中国的茶自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喝茶又是茶文化当中的一环,自然需要认真探究一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