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龙雕刻演变

晨光i創意

<h3>唐龙尾秃身体粗,腿关节处山羊胡。</h3><h3>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此时的龙纹装饰,又有了新的艺术形象。唐龙为以后的各个朝代的龙纹奠定了基本型态,其造型粗壮,呈升腾向上的状态,象征着唐朝国泰民安,国力昌盛的状态。唐代的动物体态丰满,鸟类展翅欲飞,表现出腾飞高原的气势。具体到唐龙的特点,龙嘴开阔,其嘴角超过眼梢。上唇翻卷,龙牙形如梳状。唐龙动态为多,大多呈升腾状,少数也有静态卧伏呈休息状。龙身有蛇腹装饰,用阴刻斜方格纹表示龙鳞纹。龙尾往往与后退缠绕在一起,前腿靠近躯干的部位有一道带状的飘拂的飞翼。龙的毛发长而飘逸,表现了一种强大勇猛的状态。唐龙少有辅助文饰,但常见有花蕊云纹。</h3> <h3>宋龙唇翘后腿长,两根细角卷上方。</h3><h3>宋代的龙常带有唐代遗风,&quot;宋龙&quot;的身躯比&quot;唐龙&quot;稍细,龙的背脊和腹部都有阴刻线表示,嘴巴呈张开状,嘴角与眼梢齐平,龙嘴没有了梳子状的牙齿,但上唇往往用厚唇表示。宋代出现了素身龙,在龙身上下出现两条阴刻线表示龙腹与龙鳍。也有用斜方格纹代替表示龙鳞的。 宋代的辅助文饰较多&quot;品&quot;字型云纹和串枝云纹,常被称为&quot;花间行龙&quot;</h3> <h3>元龙双眼位一侧,发向后飘颈断折。</h3><h3>&quot;元龙&quot;的特征是小头、细颈、蛇尾,毛发稀少并呈迎风飘拂状,龙尾如火焰纹,相对与&quot;唐龙&quot;的爪的肥壮,&quot;元龙&quot;爪却细而锐利。在刀法上,元代出现了深刀、重刀。综观&quot;元龙&quot;的特征显示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对于以龙为象征的中原文化既不能消解它,又不愿意张扬它的心态。所以,元代的统治者就把&quot;龙&quot;的凶猛壮硕的特点予以削弱和虚化。</h3> <h3>明龙脖细虾米眼,鬃发上扬或前翻。</h3><h3>明龙,毛发多数往前冲,好象后面有风在猛吹一样,&quot;明龙&quot;的身体较元龙为粗壮,明龙出现了五爪,俗话说的&quot;五爪金龙&quot;就是从明代才开始出现的,并且爪呈风车状、球状。明早期龙的眼形是&quot;上下点&quot;,还有一种叫&quot;斜点&quot;;明中期的龙身较瘦,毛发呈三角形往上冲,眼睛呈&quot;平点&quot;,明中期出现了双层透雕;明晚期的龙&quot;身细如绳&quot;,龙首的特征是变得象个猴子,眼凹进去,有猪一样的鼻子,鼻孔朝天,牙齿呈&quot;锯齿纹&quot;状。明末嘉靖年间开始有了正面龙。</h3> <h3>清龙乱发锯齿眉,头部偏短角距宽。</h3><h3>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时期,龙纹以新的形象出现。龙的毛发呈披头散发状,出现寿星眉,两鳃出现锯齿状的龙须,鼻子两侧出现两条象鲤鱼一样阳纹长须,龙的身体却显得四肢无力,老态龙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