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眸:知青的那些破事

老兵王景

<p class="ql-block"> 知青的那些"破"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景中篇纪实散记《我的知青岁月》选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远去,而当年下乡插队时的一些“破”事,仍清晰如初,每每想起,无不感慨万端。</p><p class="ql-block"> “破”事之首当数“扇盒盒”了。“扇盒盒”是当时对找女朋友之意的戏称,这在知青中比较时兴。同队或同公社的女知青中,只要谁长得漂亮,准有不少男知青围着她转,管她认识不认识,都想凑上去死皮赖脸地搭讪,甚至喋喋不休地纠缠。如果女知青愿意跟哪个男知青好,这男知青“扇盒盒”就算“扇”成功了。所谓成功,也不过是两人常在一起耍,共同打发单调且寂寥的时光而已,最终结合得并不多。我们大队就有一个叫“小毛”的男知青,看上邻队一女知青并“扇盒盒”成功后,两人你来我往,缠绵悱恻,情深意长,羡煞旁人。然而,好景不长,女知青提前招工走后,一去便杳无音讯,两人恋情自动枯萎、死亡。男知青却不气馁,又继续“扇”新的“盒盒”。同公社的女知青们皆知他“扇盒盒”的艳史,没有谁愿意再跟他好。但是,偏有同大队的一名秀美温柔的村姑喜欢他,正好他也耐不住寂寞,两人便很快好上了。漂亮的村姑常到知青点来陪伴他,什么事都帮他做完了,痴情得很。可后来,小毛的父亲通过关系将他弄到了成都卫校读书,他也是一走了之,迅速抛弃了村姑。村姑受到沉重打击,两次欲寻短见,幸好被救。但她精神显然有些失常,隔三岔五地跑到知青点来找他的知青哥哥“小毛”,大家见了无不痛惜。据我所知,“扇盒盒”引发的爱恨情仇在我当知青的那个地方,还有很多起,恕不一一赘述。</p><p class="ql-block"> “摸青”是当年知青们常有的一种陋习。所谓“摸青”,就是悄悄摸到农民的自留地里偷菜。知青远离父母来到乡下,每天同当地农民一道出工挣工分,收工后还得自己烧火做饭吃。刚下乡时,友好的农民还给知青送点自家种的时令蔬菜,时间久了,送菜的人越来越少,以至没有;加上知青大都不会自己种菜,常常没得菜吃,只能弄点豆瓣、豆豉下饭。这个时候,一些知青便打起了农民自留地的主意,乘着天黑去“摸”人家的菜地。我们队里的知青包括我在内,都干过“摸青”的勾当,当时也是无奈之举。农民发现自家菜地被“摸”,知道是知青干的,最多吼几句,却不深究,表现出一种大度。不料的是,后来有的知青由“摸青”发展到“摸鸡”即偷农民的鸡吃,便有些过分了。知青“摸鸡”是很有一套的。通常的做法是乘人不注意时,抛撒大米或玉米将在外放敞的鸡群吸引过来,冷不丁抓住一只往怀里一塞便开溜。有的知青钓鱼不行,钓鸡却是高手。他们把香饵放在鱼钩上,鸡一啄便被钩着,只得乖乖地被知青牵走。“摸鸡”容易遭到农民憎恨,知青极少在本队搞,大都赶集时在别的地方去摸,即使鸡主发现鸡丢了也不知谁偷的。我虽没去“摸”过鸡,但人家“摸”来的鸡却没少吃,现在想起,不免汗颜,却也无可挽回,毕竟时光远去,往事如烟,唯有几分愧疚和叹息。</p><p class="ql-block"> 知青们正值年少气盛、血气方刚之龄,总喜欢提虚劲,吊甩甩的,一句话不对头便横眉楞眼,弄拳动脚。当地农民都晓得知青脾气怪,从不招惹。知青一般都不跟同队农民扯筋,但到了外面,比如上街赶场的时候,提劲打靶引起斗殴打架的事便时有发生。我队7名知青,有2名经常在外面惹事,好多次被打得鼻青脸肿地回来。记得有一回,有个知青赶场时与邻队知青发生口角,终致拳脚相对,差点动了刀子。还有一回,另一个大队的知青赶场时参与斗殴打架,对方人多,追着他打,他跑到我们知青点来躲了两天。后来这名知青参军去了西藏,在部队干得不错,还提了干部。我这人生性胆小,从不参与知青斗殴打架的事,因而知青们都有些小瞧我,说我缺少男子汉大丈夫气,真他妈胆小如鼠。我听了总是置之一笑, 心想,你说我什么都行,我才不掺和你们那些“破”事哩!</p><p class="ql-block"> 知青的“破”事远远不止这些,说出来见笑,还是打住为好。</p><p class="ql-block"> 历史造就了知青这样一个群体。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他们学会了劳动,吸纳了地气,磨砺了筋骨,熬尽了苦心。 诸多“破”事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小小插曲而己。况且,当时太年轻,幼稚、无知、偏激、冲动…… 年轻人犯错,弄出些“破”事,我想,上帝也会原谅的!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