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之旅(四)---洞里萨湖《水上人家》

自游

<h3>洞里萨湖又名金边湖,位于柬埔寨北部,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在首都金边市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汇。它像一块巨大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之上,千年前就滋养了吴哥王国,为高棉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h3> <h3>柬埔寨的气候只分为两季:旱季和雨季。在旱季时,也就是枯水的季节,这里的湖水就会注入湄公河,补充湄公河水量的不足。在雨季的时候湄公河水位暴涨,就会呈现出湄公河的水向洞里萨湖倒流的现象。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湄公河暴涨给流域各国带来的危害了。</h3> <h3>若是雨季来到这里,大片大片的草场生长茂盛,那绿色让人垂涎!碧波荡漾的水面,总是那么的心旷神怡,感觉特爽!由于居民的滥砍滥伐和大肆的破坏和污染,让原本属于这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海天一色”的景象不在了,这是几代人酿成的悲剧,更是最近四十年内战造成的恶果。所以这里的人民更懂得和平的珍贵。</h3> <h3>水上村落,逐水漂移。</h3> <h3>乞讨的少年</h3> <h3>每年的5-10月为雨季,湖水深达14米;而旱季时水深只有1米,悬殊的变化,使旱季时露出的湖底淤泥,成为农民播种早稻的肥沃良田,雨季时,藏匿无数昆虫及微生物的杂草沉入湖底,成为滋养鱼类的天然饲料,所以无论雨季还是旱季,洞里萨湖都是柬埔寨北部的“肉食仓库”。</h3> <h3>与蟒蛇相伴的童年</h3> <h3>洞里萨湖的居民,都是住在高脚木屋内(可以防潮湿、水淹、虫蛇叮咬),而随着雨季来临,湖水变化,房子可以“整栋”用船拖走。湖畔的村落、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都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观---水上人家。然而这一群逐水而居的高棉人(据说是越南后裔,由于居无定所政府也无法统计具体的人口,大约几万人),几世纪以来家就浮在湖水上。不管水位多高、湖面多小,这个湖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h3> <h3>水上学校,学生很少。</h3> <h3>水上学校,只有小学。</h3> <h3>正在稻田里干活的小男孩</h3> <h3>所以来洞里萨湖游览,既不是漂流,也不是观赏什么风光,就是了解当地的水上人家。他们逐水而居、随水漂移、安于温饱、生生不息,过着贫穷朴实、隔绝文明的原始生活,小孩子与蛇相伴虚度时光,甚至蝙蝠都是他们的宠物。随着旅游开发他们学会了向游客乞讨,用不了多久,商业化就会冲击破坏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祖国是多么的繁荣富强,祝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祝福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h3> <h3>饲养在笼子里作为宠物的蝙蝠</h3> <h3>下期简介柬国的民风民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