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早就想去南美-南极看看。说来也巧,2017年春,有朋友问,有南美四国加南极33天游,是否同行?没有犹豫,我们马上报了名。</h3><h3><br /></h3><h3>九个月后的12月5日,我们跟随旅行团,开始了一次地球上距离上海最远的旅行:从上海浦东经美国达拉斯转机到巴西,再从巴西飞阿根庭,然后乘船到南极。返回时从南极乘船到阿根庭再飞智利和秘鲁,最后从秘鲁经美国迈阿密和洛杉矶两次转机,于1月11日回到上海,实际行程38天(受1月初美国暴雪影响,利马至达拉斯航班取消,回程比原计划延长了5天)。全程十八个航班,63457公里(这是谷歌地球上测量的城市间直线距离),加上乌斯怀亚到南极来回行程3030公里(去程邮轮标出了航线经纬度,回程仅为估计),总行程大约6.65万公里--若按实际飞行距离估算,大概要多5%左右,即6.97万公里,将近7万。</h3><h3><br /></h3><h3>本系列美篇和以往一样,按行程顺序编辑,算是一次回顾,也为后续制作DVD影片搭个框架。</h3> <h3>我们团队12月5日从上海出发,6日上午(当地时间)到达了巴西的圣保罗。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有854.7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在巴西的行程,旅行社安排了四个城市,即圣保罗、玛瑙斯(亚马逊)、里约热内卢和伊瓜苏(大瀑布)。总行程1.51万公里(直线距离)。</h3> <h3>圣保罗是巴西第一大城市,也是南美洲第一大城市。1554年1月25日,耶稣会神父玛努埃尔在现今圣市中心盖好一座小教堂,这天圣徒保罗皈依基督教。为纪念这一天,城市取名圣保罗,而这一天也成为圣保罗建市日。</h3><h3><br></h3><h3>导游介绍,圣保罗是巴西的经济中心,就如中国的上海。但它不是一个旅游城市,因此旅游设施不尽完善。从圣保罗机场出来已近11点。半天多一点的时间,安排了5个游览景点。<br></h3><h3><br></h3><h3><br></h3> <h3>圣保罗第1个景点:独立公园 -外观博物馆和独立纪念碑。</h3><h3><br></h3><h3>中午12点,我们在伊皮兰加博物馆(Museu do Ipiranga)也称皇宫博物馆、圣保罗大学博物馆附近下车,开始游览。</h3><h3><br></h3><h3>圣保罗独立公园(Sao Paulo Independence Park)由博物馆、花园、独立广场和巴西独立纪念碑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84830平方米。<br></h3> <h3>1822年,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在圣保罗的伊皮兰加河(Ipiranga)边宣布巴西独立,从此脱离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为纪念巴西独立,1885年,巴西政府决定在伊皮兰加河的东面建造一座博物馆。该博物馆由意大利设计师托马索•贝斯设计和建造,1890年正式建成。博物馆外观模仿了法国凡尔赛宫和凡尔赛花园。博物馆藏品中最有名的是描绘佩德罗一世宣布巴西独立情景的作品《独立或死亡》——这些资料来自网络(下面大多数如此),东拼西西凑,整理一下。看看而已,不必较真。</h3> <h3>博物馆位于独立公园南部,纪念碑位于北部,中间是花园。我在地图上测量一下,公园南北长1公里,宽200米,南高北低。这是从花园向北看。</h3> <h3>1922年,为纪念独立100周年,巴西政府建了这座纪念碑。纪念碑坐南向北,高约20米。碑上的人物和铜像是为巴西独立作出贡献的佩德罗一世和著名人士。纪念碑地下室存放着佩德罗国王和王后的灵柩。纪念碑的圣火终年不熄,与迎风飘扬的巴西国旗遥相呼应。</h3> <h3>这是纪念碑的左侧(东)。大巴开到了纪念碑东面约200米处接我们。12点40结束游览,乘大巴去下一个景点。</h3> <h3>圣保罗第2个景点:乘车外观圣保罗主教大教堂。</h3><h3><br /></h3><h3>圣保罗主教大教堂可是大名鼎鼎。这不仅因为它的杰出的建筑、优越的地理位置等,还因近几年来此观光的中国旅行团大多只是乘车绕行一圈而不下车。为何?据说是周边治安很差,为了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怎么说呢,自由行的单个中国游客都敢来此,团队却说不。既如此,还不如不来。</h3><h3><br /></h3><h3>下面这张是在车上拍的大教堂的一个侧面。后面两张是网上下载的。</h3> <h3>网上介绍说,圣保罗主教大教堂始建于1913年,建成于1954年。是年正值圣保罗建市400周年,于是它成了一个最豪华的献礼工程。大教堂是世界上第四大哥特式主教堂。除了哥特式的尖塔外,大教堂半圆形拱券与穹隆中心令大教堂更以文艺复兴式风格呈现世人眼前。教堂内还有拉丁美洲最大的管风琴,由五个键盘和一万两千根风管组成。大教堂的地下室是各主教的墓地。大教堂所处的位置是圣保罗的地理中心,零起点位于大教堂广场正中央。</h3><h3><br /></h3> <h3>大教堂内部应当有许多值得拍摄的场景,可惜无缘一览。</h3><h3><br></h3><h3>离开大教堂就去用午餐。此时为下午1点20。</h3> <h3>圣保罗第3个景点:拓荒者群雕和伊比拉布埃拉公园-日本馆。</h3><h3><br /></h3><h3>车停在拓荒者群雕附近。拓荒者群雕由花岗岩雕刻而成,建在三层的花岗岩底座上。群雕为首的是两匹高头大马,马成奔驰状。骑马人,一人挺胸昂首,引领前进;一人回首看着队伍,似乎在喊着号子。马后是一群手持各种工具的开拓者,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各种面孔。第一排的是亚洲面孔,后面是欧洲面孔,有黑人,也有头戴白帽的中东人,还有怀抱婴儿的妇女。女人有简单的衣服,男人大都裸体。大家齐心合力,步伐整齐,在努力拉动用绳索捆住的巨石。</h3> <h3>拓荒者群雕何时立于此地?网上搜了一下,没有找到答案,只看到说,它是“为纪念葡萄牙殖民者从沿海向内地拓殖的历史而兴建”。不知真假。</h3> <h3>从拓荒者群雕向南过一条街就到了伊比拉普埃拉公园(Parque Ibirapuera ),简称伊比公园,由于在市中心,也称中央公园。伊比拉普埃拉公园占地160万平方米(有说2平方公里即200万平方米),内有人工湖,雕塑,众多博物馆,据说是世界上有名的大公园之一。导游介绍说,它原本属于一位农场主。1954年,圣保罗建市400周年时,这位农场主把它捐了出来,从此成为圣保罗市民休闲娱乐,亲近大自然的公共场所。</h3> <h3>开心的巴西女孩,很配合我们拍照。</h3> <h3>再过十几天就是圣诞节了。</h3> <h3>公园内有若干个博物馆,导游带我们参观了日本馆。说实在的,没看出有什么道道。</h3> <h3>圣保罗第4个景点:圣保罗艺术博物馆。</h3><h3><br></h3><h3>圣保罗艺术博物馆(Museu de Arte de São Paulo)在一个高坡上(Av. Paulista, 1578)。车停在半山腰,我们步行上山。该馆由 Pietro Maria Bardi 和妻子Lina Bo Bardi 创建。当地人常把该馆简称为MASP。它是巴西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用导游的话说,有了它,圣保罗才算一个现代城市。该艺术博物馆主要收藏了大量的画作,包括一些二战后雕刻家的作品。</h3> <h3>博物馆的展厅被4根巨大的红色混凝土柱子支撑在半空中。资料说,这是野兽派的建筑设计。</h3> <h3>先乘垂直电梯到三楼参观。</h3><h3><br /></h3><h3>这里陈列有拉斐尔、雷诺阿、莫奈、塞尚、毕加索、莫迪里阿尼、图卢兹-劳特累克、梵高等大师们的作品,并且每幅画都有文字说明。可惜我对这些大师不太熟悉,而时间也有限,所以只拍了很少一部分,有关介绍拍的就更少。现在有点后悔。</h3><h3><br /></h3><h3>进门右前方有两座来自中国的雕塑。资料介绍说,这是唐朝的石刻雕塑,应该是两个歌舞俑。导游不知如何翻译。有团友猜测,这是"哼哈二将"。可哼哈二将是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守护寺庙的两位门神(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时代对不上。由于没有拍说明,所以不知哪个正确。</h3><h3><br /></h3><h3><br /></h3> <h3>这是意大利雕塑家朱塞佩·马佐利(1644–1725, Giuseppe Mazzuoli) 的作品《熟睡的戴安娜》(Sleeping Diana)。</h3><h3><br></h3><h3>朱塞佩·马佐利以贝尔尼尼式的巴洛克风格在罗马工作,创作了许多高成就的卓着的雕塑,但从未成为罗马艺术界的领军人物(维基百科)。</h3><h3><br></h3> <h3>馆中陈列了许多与宗教有关的油画作品(没有拍说明)。</h3> <h3>这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Sandro Botticelli )的作品《 圣母子与婴儿施洗者约翰》- Virgin and Child with the Infant St. John the Baptist,创作于1490/1500。</h3><h3><br></h3><h3>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h3> <h3>下面是雷诺阿(1841—1919,Augu ste Renoir )的两幅作品。雷诺阿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他善画儿童。</h3><h3><br></h3><h3>《粉红和蓝》-Pink and Blue(Alice and Elisabeth Cahen d'Anvers),1881年。画中的女孩是巴黎犹太银行家卡恩·德·安沃斯的2个女儿,6岁的伊丽莎白和5岁的爱丽丝。因为衣着打扮的关系,画的名称就叫做粉红和蓝。当时两个女孩无忧无虑。长大后,伊丽莎白命运很悲惨,先后与两任丈夫离婚,1944年3月69岁的时候死于奥斯威辛集中营。爱丽丝1965年在尼斯去世,终年89岁。</h3> <h3>《女孩与花》-Girl with Flowers,1888年。描绘了一个在花园里浇水的小女孩,红扑扑的脸蛋萌化人心。</h3> <h3>展厅中间位置陈列了四副梵高的作品。</h3> <h3>《吉努夫人》-Madame Ginoux,1890年。</h3> <h3>《圣雷米的长椅》-The Bench at Saint-Remy</h3> <h3>《月光下散步》-A Walk at Twilight</h3><h3><br></h3><h3>这是梵高1889年5月至1890年5月在精神病院创作的140多幅作品中的一幅。</h3> <h3>《小学生》-O escolar (O filho do carleiro - Gaminau Kepi),邮差卡勒罗的儿子 - 加米奥·凯皮,1888年。</h3> <h3>下面两幅是毕加索的作品。第一幅是《苏珊娜布洛赫的肖像》-Retrato de Suzanne Bloch (Portrait of Suzanne Bloch),1904年。</h3> <h3>第二幅《男人(运动员)的胸围》-Busto de homem (O atleta) Bust of a man (the Athlete),1909年。</h3> <h3>下面这幅是巴西著名画家坎迪多.波尔蒂纳里(Candido Portinari)的《咖啡工》-O lavrador de cafe(Coffee Agricultural Worker),创作于1939年。<br></h3><h3><br></h3><h3>2007年12月20日,被视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两幅名画被盗,其中一幅是毕加索的《苏珊娜·布洛克的肖像》,另一幅就是波尔蒂纳里的《咖啡工》。 2008年1月8日,警方找回了丢失的两幅画作,并于次日移交博物馆。</h3><h3><br></h3><h3>顺便提一下,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产地。1720年巴西从法属圭亚那(Guyana)引进咖啡树。二战前,巴西咖啡总产量占全世界的50%甚至更多,现在接近30%。</h3> <h3>巴西本土画家阿尔梅达·约尼尔(1850-1899,Almeida Júnior)的作品《 有一本书的女孩》( Girl with a Book)。</h3> <h3>巴西现实主义画家安东尼奥·帕雷拉斯(1860-1937,Antonio Parreiras)的作品《伊拉谢马》-lracema。</h3> <h3>下面几幅也没拍说明。</h3> <h3>三楼看完,下楼梯到二楼参观。这里有一些裸体画,还有一些与性相关的作品。</h3> <h3>二楼看完,结束参观。</h3> <h3>圣保罗第5个景点:蝙蝠侠巷(Beco do Batman)涂鸦(壁画)。</h3><h3><br></h3><h3>车停在马里奥德阿伦卡街(Rua Mário de Alencar)。沿着 Goncalo Afonso 街向西向下走100米,横着的那条就是蝙蝠侠巷了。蝙蝠侠巷弯弯的,象一把弓,宽不足10米,长约160米,两边墙上以及部分地上、房子上,满是五颜六色的涂鸦(壁画),内容大多是花草、人物、动物及各种几何图案。导游说,作者来自世界各地,现在大约6个月就会更新,名气越来越大。</h3> <h3>参观完蝙蝠侠巷也就结束了圣保罗的游览。此时已经下午6点半。导游安排我们去了另一家中餐馆。用餐完毕入住酒店。明天将去亚马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