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红楼梦》及其他之——焦大脱贫记(小小说)

王宇明

<h3>  贾府被朝廷查抄,贾家人有罪者被收监流放,无罪之人被削官消爵,发还原籍生活。府中男女仆人,或被卖掉,或被送人,独焦大年迈体弱,脾气又不好,甭说卖,就是白送也没人要,故流落街头。他沿着荣宁大街、兴隆街、花枝巷一路乞讨,来到了新时代。</h3><div> 新时代,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当地乡镇村居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将焦大列为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运用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兜底等措施,解决了他的吃、穿、住等生活问题,此外,还就产业扶贫出台鼓励政策,明确了帮扶责任人。</div><div> 因焦大年轻时曾随主人出过三四回兵,不仅从死人堆里把主人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人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更为重要的是他还伺候过主人的坐骑,对养马有些经验。因此,在选定家庭经营项目时,帮扶人先建议他养猪,并且自己掏腰包,给他买来小猪仔。可隔行如隔山,因技术不过关,没多长时间,几头小猪仔就都死掉了。这一招不行,帮扶人又帮他在村头开了个小卖部,并担保从当地厂家赊些酒食商品来卖。不防焦大是个酒葫芦,平时一见到酒,就把肚里的酒虫子给勾了上来,有事没事就偷偷尝一碗,结果弄得有他自己喝的没得卖的。</div><div> 帮扶人有些沮丧无奈,把焦大的般般形迹编成微博,发到网上吐槽。没想到,这下却歪打正着。</div><div> 首先,得知焦大穿越时空,从古代来到今世,天南地北的文物贩子敏锐地嗅到商机,纷纷前来找他淘宝。在他们眼里,焦大浑身上下的穿戴用玩都是值钱的宝贝。不仅挖空心思将他昔日所用的马鞭、装酒的葫芦、乞讨用的破饭碗、从贾府穿出来的烂草鞋等物件悉数淘了去,更有甚者,还撺掇焦大和他们一起造假。弄得焦大连肠子都要悔青了,后悔当初怎么不从贾府多带点东西出来,哪怕是个针头线脑,现在都能值大钱。<br></div><div> 紧接着,海内外的红学专家和爱好者,包括各路记者得知焦大从书里走了出来,纷纷前来采访请教他。专家学者和记者们想揭秘求证的问题多如牛毛。大的严肃的学术问题,如贾宝玉是否就是曹雪芹的影子?曹雪芹生前是否完成《红楼梦》全部书稿?曹雪芹写的后半部人物故事及结局跟高鹗续写的有何不同?小的不够严肃的猎奇提问,如当年您骂贾府里的人“扒灰”、“养小叔子”,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到底是谁扒灰?谁养小叔子吗?等等。真是林子大了,啥样的鸟儿都有。于焦大而言,则不管别人怎么问,他的回答都将成为人家有用的言证材料,因此,信息资费是断乎不可少的。<br></div><div> 随着这事炒得很热,焦大也身价倍增,由原来的“包袱”变成了“香饽饽”。各大酒企竞相请他去做产品形象大使,上网络、电视台做广告。有投资者决定新建大观园、开发红楼宴,发展特色旅游饮食服务业,诚聘他为首席顾问。<br></div><div> 焦大有了钱,出了名,平时便肆意地喝起酒来,还与一位小美眉好上了,日子过得晨昏颠倒。不久身体便严重透支,医生郑重建议他戒酒戒色。谁知焦大醉了,还没听清楚,就不分青红皂白地骚骂起来:你这人说话好没道理!我爷爷姓焦,我爹姓焦,你咋不让我姓焦呢? 你别在焦大面前使性儿。你焦大爷何曾怕过人?若再混说,当心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我的小小说修辞(创作谈)</div><div><br></div><div> 我是业余写小小说的,还有幸被吸收为省作家协会会员。用朋友半恭维半玩笑的话说,是写成了“家”。因此,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小小说?怎样写小小说?本来我不怎么关心这些问题,被问的多了,就要关注和思考。尽管每一次的关注和思考都是零碎、不系统的,可日积月累,不经意间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小小说修辞。</div><div> 小小说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作艺术样式。小小说的小,首先是篇幅短小。通常都是一、两千字成篇,也有只有几百字甚至几十字的。跟长、中篇小说比“块头”,它们是“巨无霸”,小小说却是“小布点”;跟短篇小说比,它也是“小老弟”。因其块头小,它还有微型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千字小说、一袋烟小说、掌上小说、精短小说、蚂蚁小说等别名,但不管哪个名字都包含一个共同的意思,那就是直言其篇幅短小。</div><div> 其次是容量小。在它有限的篇幅里,容不下复杂的故事情节,容不下太多的人物,不能有太多的主题,不能有多重的结构,也不能正面书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常常是寥寥一两个人物、几个场景的联结,便构成了创作。在文学的殿堂里,小小说是“一雕梁、一画础、一盆景”,它关注、发现和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短暂瞬间、一个小小片段。大主题、大题材,大问题都是小小说不能容纳的。</div><div> 小小说的大,主要是艺术空间大,滴水观海、尺幅千里、微言大义。一篇好的小小说作品,如同一滴露珠,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如同一株小草,能传递初春的信息,如同一颗火星,能引爆读者的想象思维,如同一件微雕艺术,在方寸之内能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纷纭复杂和万千气象。小小说虽然离不开人物和故事,但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写人,也不是写事,它最终目的是要表现一种思想——包含在人物故事中的真、善、美、情、爱、精神、真理、道德等等,即所谓的文以载道。没有思想意蕴的小小说就如同是商店里的塑料模特,没有灵魂,徒有其形,“活”不起来。</div><div> 简言之,小小说有故事的曲折,但不是故事;有散文的神韵,但不是散文;有杂文的辛辣和幽默,但不是杂文。它是小说家族中的一员,但不是长、中篇的缩写,也不是最短的短篇,更不是家族成员的“边角料”、“残羹剩饭”。它是以最小的篇幅通过虚构人物故事表现作者某种思想的一种新文体,是独立、有尊严的艺术存在。一篇小小说在胎腹中一酝酿,就具备小小说自身的特征与血型。</div><div> 小小说写作有非常个性化的规律和方式。它特别讲究对生活切入口的选择和结构技巧,只有选准了生活的切入口或横断面,才能体现“小意象,大意境”,才能使作品富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飘逸,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隐晦。才能达到“微小的景观,包容宏大的世界”的艺术效果。写小小说需要一点“禅机”:小小说素材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小小说作者需要有一双“慧眼”,有一种“点石成金”的本领,善于在偶然中发现必然,在平凡中寻求伟大,在瞬间中抓住永恒,点石成金。当“最小的”装不下“最大的”时,还要借助和运用夸张、变形、荒诞、介入和隐退等艺术手段和技巧。这些就是小小说动笔前确定主题和谋篇布局的酝酿思考,也叫构思。</div><div> 细节是小小说的焦点和血肉,维系着小小说的生命能量,同时支持着小小说的故事展开角度和方向;细节能使小小说单纯的叙述丰富起来,生动起来,能够升华作品的内涵,达到形而上的境界;细节是小小说房屋里亮着的一盏灯,可以指引和照亮整篇小小说,甚至整篇小说都要建筑在一个典型细节上。小小说的本色天然、充盈完美需要细节来完成。</div><div> 留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写小小说要做到字外有字,句外有句,篇外有篇,有弦外之音,有维纳斯之美,从这个角度讲,小小说是不完整的。一篇完整的小小说通常要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才能让人余味无穷。小小说不能太直白,作者有时要制造一点朦胧,设置一些迷局,让人觉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巧合和意外是小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常用的手段,小说的成功与失败也常在此一举。小小说与生俱来的“软肋”是篇幅有限,杯水兴澜,然而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味无穷,所以结尾很重要,常常是文“眼”要亮,才有冲击波,能震撼读者的心灵。</div><div> 语言是小小说的外衣。小小说的语言除了要富于诗意和哲理外,更要精炼简洁干净利索,要将形容词的使用降到最低点。小小说作者,手里要始终拿着一把放大镜,从生活的海洋里寻找到最为精辟的语言来建筑自己的小小说大厦,还要学会象诗词作者那样去锤炼语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iv><div> 在小小说创作过程中,同样要运用叙述和肖像、环境、心理描写等表达方式,但叙述是小小说主导表达方式,描写不能放纵笔墨展开来写。</div><div> 这就是我心中的小小说,也是我写作的标竿。</div><div>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