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静等花开
枝江难得有山,有点山模样的、玛瑙河西岸的白洋等地,几朝都划归宜都管辖。枝江有很多地名让见过大山的朋友不屑一顾:关庙山、肖家山、青山……山在哪呢?就这不过二、三层楼高的土堆子嘛!其实,关庙山是新石器时期遗址,肖家山则埋着肖妃,青山楚墓群更是让盗墓团伙耿耿于怀,几次都挖到墓道了,被发现,功亏一篑。
青龙山位于枝江顾家店,这里有没有古墓我不知道,但这里的海拔足以在枝江傲视群丘了。因为青龙山的地势优势,文革期间修建的焦枝铁路的跨江桥头便选择了这里。
三月底对于枝江来说已经快进入晚春了,迎春花几乎凋谢了,桃花也发了绿叶。没有想到,青龙山迎来了一轮新的花期:山上花还在开。晚春也有晚春的好处,比如花瓣落在溪流里。记得前年四月一曰,车行、赵方从北京来到百里洲赏梨花,时蓬小雨,田间白茫茫……车行竟写出了“梨花飘落小雨后,白鹭也含羞”的佳句。
我本以为四月后,枝江的赏花(除了油菜花)去处唯有百里洲,现在看来真不尽然矣!
你看青龙山下白墙青瓦,竞在葱葱茏茏中静谧地若隐若現,倒是美女作家在花间轻舞若蝴蝶穿梭,美协主席张平的漂亮媳妇则从未曾逃脱老公的镜头,难怪张平作品中充溢着飘逸不羁之灵气,因他从小在邻村张店长大,旧时可是一脚踏三县的世外桃源。此刻也想起蒋杏兄也是此处人士,蒋兄之飞扬文采怕是也受此山水孕育之惠。
青龙山的春天是被抻长了,要眼巴巴地看着山茶开,桃花开,兰花开,苕子花开,杜鹃花开,没一个插队的,要耐心地慢慢等。现在踏青,大路无趣。要走陡的小路才好,小路上可以看到更多的七彩。
青龙山对自然采取的是一种“文而化之”的态度,即:没有人工阐释的自然没有审美价值。工业革命完成后,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成为了“自然”的对立面,城里人周末郊游,农民进减逛公园的时候,对纯粹自然的审美便真正开始了。
青龙山是否有桃花潭,不得而知,但依稀记得二十多年前,在仁和垸采风体验生活时,堰塘及小水库如珍珠散落在山间,桃花、村姑、五句子、传说依然清晰如耳旁眼前,只是今日桃花已有些败了。
溪水潺潺,如静静欣赏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七色的花,深绿色的水。那血红色的花芽。青龙山的春天不缺花,自然是有灵性的,园林是难得没有灵性的。自然有花海,园林只有一棵开花的古树;自然界的花海是很多种动植物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但花园中只是平面地种满同一种花,在同一个花期中集中开放,开放完了,也就没有“然后”了,是一种扁平的体验。
青龙山的桃花,你可是最后一批桃花?我们的这一代有些人还在执念于“乡愁”,希望看到田园乡村。但许多在宜昌、枝江这样的特大城市、中等城市长大的人群,对乡村的态度不是我们“温暖的人情社会”,而是更希望脱离城市的安全感,去挑战自然的复杂、变幻与未可知、不确定。
青龙山上曾经有庙,虽然只是我的猜测,因考证枝江曾有四十八座庙宇,像青龙山这样的胜地无朝圣之处绝难想象。虽然很多人现在无信仰,但上山踏踏青,拜拜佛,也能暂时除祛心中烦懣。听说弥陀寺香火逐步旺了。
知道张勇先生的五峰民族歌舞团来献演助兴了,《茶山七仙女》、《我在茶山等你来》都是我喜欢的作品,那是将自然的灵性与艺术的灵魂结合得浓密而浑然的感觉……
远远地看见大桥头在视野延伸,静静地感到身边的幽静与美丽。远处上游的塔吊,似要将长臂伸过来,今天的静谧很近,近得能够听见花开的声音,可明日的喧嚣还会远吗?
静等花开,默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