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承载人才培养职能的核心载体,因此课程改革也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2018年1月20日上午,龙归学校荣幸地邀请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培训部主任——左璜教授,给全体教师主讲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改革》的培训讲座。</h3> <h3>曾校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介绍左教授简况!</h3> <h3> 左璜主任是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教学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涉及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哲学、学习心理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多领域,近年来在《课程•教材•教法》、《电化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h3> <h3> 讲座开始后,左教授先从古今中外教育目的的演变,向老师们抛出了在互联网+时代也仍旧遇到的教育中永恒的矛盾——无限的知识和有限的时间,继而提出“为教育目的瘦身”的观点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所谓“学生核心素养”即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h3> <h3> 继而,左教授分别从国内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模型建立和研究动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学校课程标准等方面逐一地为与会的教师们做了细心的介绍,更以其自身子女教育事例和鲜活的中学校园事例来形象生动的说明。其中,左博士特别介绍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直以来都是以“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并对“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更应是自主发展(自主性)、社会参与及互动(社会性)、文化学习(工具性)三者兼具的问题做了非常详细的解读。</h3> <h3> 接着,左教授讲到,不同国家与地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价值取向也有不同。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倾向于“实现成功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等则是“促进终身学习”;新加坡倾向于“促进个人发展”;而美国等国家侧重于“内容、目标与途径相结合”。各地的价值取向虽不尽相同,但最终均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均重视自主发展(自主性)、社会参与及互动(社会性)、文化学习(工具性,强调文明成果的掌握运用、生产工具的使用等)三大领域。具体分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修养三版块,其中,自主发展包括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社会参与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文化修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h3> <h3> 左璜教授对我校“和人,和己,和天下”的办学理念以及“和文化”的校本课程给予充分的肯定。希望我校能够继续以发展“全面的人”为目标,重视人文教育,也鼓励各位教师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老师们从左璜教授的精彩讲座中获取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概念和具体内涵,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是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启发了教师去深刻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未来,让全体教师对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长远的规划。</h3> <h3>学校工会主席与左教授的合影</h3> <h3>龙归学校曾校和王校校门口与左教授的合影</h3> <h3>讲座结束后所有老师与左教授的大合照</h3> <h3> 老师们从左璜博士的讲座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认识到制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意义,了解到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最后龙归学校曾校长在总结发言中再次感谢左博士的精彩报告,相信龙归学校广大教师通过这次学习,能更新理念,把握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