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一九七一年一月十三日隆冬,上海第一场雪来的晚一些,我们着中国空军棉装在徐汇区武康路212号花园别墅集结,听从接兵排长</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张少文</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的口令且秩序井然也整齐划一,一片军绿是那个时代最漂亮、最吸引、最向往的马列色。</b></p> <p class="ql-block">伴随着新军服的“沙沙”声队伍向虬江路老北站挺进,离开“洋房”奔赴营房,走出中学跨入解放军这所部队大学,瞬间我们都成了一名航空兵地勤战士。</p> <p>空九师1971上海接兵团队,有周重岳 张少文 刘若梅(女)……</p> <p class="ql-block">时代的无奈,当年正执文化大革命时期部队院校停课,技术新兵培训任务由各军区或者各军师教导队自己办学执行,随即各军兵种的征兵召募与养成机构都由自行解决。我们在教导队专业学习结业后去了教练机中队。</p> <h3>时空穿越</h3> <p>教练机中队成立于1960年,当年部队进了一批新飞行员,那时的空九師只有25团,27团和一个夜航中队,1961年底从長沙大托铺机埸转埸到沙堤,为集中使用教练机执行新飞行员的训练计划,乌米格中隊是当时带飞单位, 1962年夏由于战斗团强化战斗力,飞机增多加上夜航中隊从兴宁回归沙堤。</p> <h3>南头起飞线</h3> <h3><font color="#010101">时空穿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时空穿越</font></h3> <p>教练机的训练任务日益繁重,于是在乌米格中隊的基础上逐步扩容了教练机中隊的兵员,从原先30多人到后来的100多,逐步由歼教五取代了乌米格,比斯等机型,机型规格上升了。教练机中隊在空九師服务了廾多年,直到1979年主体分流于26团三中隊。</p> <p>那些年教练机中隊的官兵发揚了我军的光荣传统,特别能战斗,能吃苦,不乏排难高手,每次飞行日去几个空域观气象测云高,迎着初升的太阳第一架起飞的一定是教练机,傍晚最后着陆也一定是披着黄昏余晖的教练机。</p> <p>由于教练机空中时间长机械日频次多,飞机不够用是常态,所以教练机的每天飞行起落架次多更是中队习惯,晚归的地勤机组享受迟到的晚餐也是生活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歼五战斗机座仓全景</p> <p class="ql-block">歼六战斗机座仓全景</p> <h3>0302号教练机已经融化在血液里了</h3> <p>人可以停,飞机不能停,上午飞行几个架次下来,机组下午休息一下晚上拉着滚烫的飞机再飞夜航,教练机中队全体指战员比其他机务中隊多出几倍的工作量从不抱怨。</p> <h3>佛山基地南头起飞线,隐约可见南大门。</h3> <p>后期的佛山基地军民两用了,我特意去乘了几个架次,拍了这些跑道的照片。</p> <p>团结,奋斗,为空九師培养了大批飞行员,立功的很少,辛苦的很多,不忘初心,我们很自豪。</p> <p>在教练机中队我一直是初教六的机械员,73年小飞机调给海军航空兵了,机械兵一直把飞机当兄弟,机组称谓家。</p> <p class="ql-block">日晒雨淋的一双脚有斑马的花纹</p> <h3><font color="#010101">师部把楼造在了原来的李子园,所以前面有了个大广场。</font></h3> <h3>这个斜梯原来是去师部大楼侧门的近道</h3> <h3>机窝大了,因为飞机大了。</h3> <p>游泳池也成古董级了</p> <p>教练机68年北京兵顾庆祥,京城书法名家。</p> <p>教练机战友旧别重逢</p> <p>黄墙泥瓦家属楼院所剩无几</p> <h3>那时候和家里联系就靠这张邮票,我在这头,亲人在那头。每天可以收集到很多邮票,里面有父母 兄弟 姐妹 爱人 孩子……满满的爱。</h3> <h3>千层树已经不多了</h3> <p>如果搭运油车回营区请在26团灯光球场下车。</p> <p>这里以前是26团灯光篮球场,经常有激烈的争斗。现在是飞行教室,构筑物下面画的是空域区的地标,模拟空中缠斗。</p> <h3>27团宿舍道,也是冬天洗热水澡的地方,花一毛钱还能洗单间。</h3> <h3>佛山基地通向外界的下坡道</h3> <p>原来师机关大楼前的千层树</p> <p>老兵新兵共享美味地勤灶</p> <p>整个狮山顶就几十棵千层树和教练机U型院落的树还在,教练机营房原地房型重建,机窝在,其他难觅。</p> <h3>道路没有变化,右面的原26团飞行员宿舍已经重建,有阳台了。</h3> <h3>照片里左面是下沙坑的胡志明小道</h3> <h3>从下沙啃上来经过这棵胺树,穿过教练机篮球场,您就到家了。</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昨日下沙吭村委会</span></p> <h3>那时的生活小店,有零拷高粱酒,里面还有一个缝纫铺,士兵装改干部装0.50元。</h3> <p>昔日教练机喧哗的篮球场🏀</p> <p>个个都是机械高手</p> <h3>电影广场边的水塘</h3> <p>我们的到来惊动了转业在佛山的首长一家</p> <h3>在这条路上有师部宿舍,教练机中队,26团,食堂,师部图书馆</h3> <h3>教练机营区的几棵树就一直等着我们回去。</h3> <p>老营房前逗留一下,找找老痕迹。</p> <h3><font color="#010101">不忘初心,0302机组再聚首</font></h3> <p>以下老广东照片均退休后几年里踏遍岭南寻觅拍摄所得</p> <p>吃货的炉灶很重要</p> <h3>广东特有的樘笼,透风、隔着樘笼可以和街坊邻居聊天,前面还有脚门,上海称腰门,最里面才是大门。</h3> <p>有点钱的地砖是釉面高温烧制</p> <p>广东每年农历三月三的“飘色”游街</p> <p>农耕布衣为不误田间,塞路仔乃如此背大。</p> <p>当今少有的旧风茶楼和冰室</p> <p>物是人非,往事如风。</p> <p>理发铺要有穿堂风</p><p><br></p><p><br></p> <h3>草帽是必须的</h3> <p>佛山</p> <p>四川</p> <p>安徽家朋</p> <p>葫芦岛</p> <p>松原</p> <p>北上途中</p> <p>越秀山</p> <p>沈阳</p> <p>佛山</p> <p>永远八一 永恒我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