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与泰戈尔演讲的感动

剑青

<h3><b>  《无问西东》为什么能感动那么多人?让清华学子顿悟的泰戈尔演讲究竟说了些什么?</b></h3><div><b> 真心、正义、无畏、同情。《无问西东》回首了那个质朴而热血的年代。<br></b></div><div><b> 电影横跨四代人的故事,讲述了清华精神的传承。<br></b></div><div><b> 它呼唤真实、求知,呼唤家国天下,呼唤知识分子的操守和责任担当。<br></b></div><div><b> </b><br></div> <h3><b>  《无问西东》讲述不同时代背景下,吴岭澜(陈楚生饰)、沈光耀(王力宏饰)、王敏佳(章子怡饰)、陈鹏(黄晓明)、张果果(张震饰)在面对各自人生困惑时的处境和选择。以五个青年学生的故事切入,用四个时间节点串起清华百年校史,让电影更具温度和厚度。</b></h3> <h3><b>  虽然这部电影在叙事上有诸多不完美,但在价值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电影中承载的“真实”这个动人的价值,还是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b></h3><div><b> 而片尾的彩蛋,更是让人不住惊叹:那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b></div><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出现在电影中的大师们</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只问担当,无问西东</b></h3><div><b><br></b></div><div><b> 1938年,战火中的西南联大。那注定是教育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b></div><div><b> 临时建起的校舍,以铁皮做屋顶。暴雨突至,教授讲课其音难辨。教授停下授课,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四个字。<br></b></div><div><b> 不少人都为这一幕感动。</b><br></div> <h3><b>  “富家子弟”沈光耀出身名门,俊逸非凡、英气逼人。父母希望他能够享受人生,娶妻生子,在战乱中明哲保身。</b></h3><div><br></div> <h3><b>  但国难当头之际,穿上一身戎装奔赴战场。带着他的同情,把食物供给投向云南山区的孩子,带着他的担当,驾机撞向敌舰。</b></h3><div><br></div> <h3><b>  当同样投笔从戎的同学将沈光耀的骨灰送回家乡。</b></h3><div><b> 同学上路从军,留下母亲一人,镜头拉远。门厅里匾额上的“三代五将”是否触动了你。</b><br></div><div><b> 一个是忠孝间的抉择、一个是死生之间的守望。这两个故事未免有着太强烈的戏剧冲突。而吴岭澜的故事,则是在波澜不惊中,经受着内心的拷问。</b><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只问真实,无问西东</b></h3><div><b><br></b></div><div><b> 上世纪20年代,吴岭澜和一群同学们挑灯查看成绩。</b></div><div><b> 他的文科成绩满分,而物理却挂了科。</b><br></div> <h3><b> 当时的清华大学教务长梅贻琦(后来的清华校长)问及吴岭澜学理科(实科)的原因,吴岭澜说:“因为成绩最好的学生都学实科。”</b></h3> <h3><b>  他没有听从内心,随波逐流地做着“看起来正确的事”,所以,他并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b><br></h3><div><b> 他问梅贻琦“什么是真实?”得到了这样的回答:</b><b>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b></div><div><b> 后来,他在清华园听到了泰戈尔的演讲。终于顿悟。<br></b></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只问深情,无问西东</b></h3><div><b><br></b></div><div><b> 1962年,王敏佳的青春深深刻在了陈鹏的脑海里。</b></div><div><b><br></b></div><div><b> 而青春却对王敏佳太残酷。</b><br></div> <h3><b>  当她遭到批斗,毁了容,灵魂破碎之时,陈鹏的爱托住她下坠的灵魂。</b></h3><div><b> 陈鹏一边担负起家国大义,潜心研究原子弹;一边用自己润物无声的关心帮助王敏佳走出阴霾。</b><br></div><div><b> 在空旷荒凉的大地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陈鹏在火车上摘下帽子,头发因受长期辐射而脱落,对面小女孩的目光,是否刺痛了你。</b><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只问初心,无问西东</b></h3><div><b><br></b></div><div><b> 故事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中展开。在广告圈里摸爬滚打的张果果在职场中体会到了不真实:</b></div><div><b> 高压、利益为上、尔虞我诈。</b><br></div> <h3><b>  张果果的策划案失败,导致企业赞助四胞胎的计划没有人埋单。</b></h3><div><b> 而这一切都因为他被迫卷入了公司高层的利益之争。</b><br></div><div><b> 作为清华精神传承的最后一环,他在这样灰暗的世俗争斗中找到了真我,保持初心。</b><br></div><div><br></div> <h3><b> 这个在剧中被称为“立着当时中国最卓越的一群人”的演讲,你是否也想感受一下?</b></h3><div><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泰戈尔的清华演讲</b></div><div><b><br></b></div><div><b> 泰戈尔(Tagore [tə'gɔ:],1861-1941),是印度伟大的诗人、文学家(litterateur)、艺术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social activist),他在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亚洲人。</b><br></div><div><b> 1923年,泰戈尔访华的消息传开以后,清华同学以“望穿眼”来表达其欲一睹诗哲风采的心情。</b><br></div><div><b> 在清华师生的翘首盼望之下,1924年4月29日下午,泰戈尔与徐志摩等赶赴清华。</b><br></div> <h3><b> 1924年泰戈尔在清华,左起张彭春、徐志摩、张歆海、泰戈尔、曹云祥、辜鸿铭、王文显。</b></h3><div><b> 5月1日晚,泰戈尔在大礼堂为清华师生做了演讲,徐志摩担任翻译。</b><br></div><div><b> 这次演讲没有预备,诗人凭借自己敏捷的才思、真挚的情感,珠玑般的妙语如长江大河源源不断。</b><br></div><div><b> 梁启超称赞泰戈尔为“马鸣菩萨”,“我盼望他这回访问中国所发生的影响,不在鸠摩罗什和真谛之下。”</b><br></div><div><b> 在演讲中,泰戈尔用“如归故土、至为愉快”表达他来到中国的心情,并用“华人审美之观念极深,虽极细微之物,均含有美术,是以多处均感其美”等赞美中国文化。</b><br></div> <h3><b> 泰戈尔更在演讲中批判物质化的社会,歌颂美、纯真和精神文明,呼吁清华学子要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坚持生活美的原则,不要被物质主义的毒素玷污了纯洁的灵魂。</b></h3><div><b> “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正是这一段话让《无问西东》中吴岭澜茅塞顿开,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文学之路</b><br></div><div><b> 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千成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积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b><br></div><div><b>虽然泰戈尔推崇东方精神文明、批评西方物质文明的思想,引起诸多争议和批评,但整篇演讲充满诗意,一气呵成,带给人巨大的精神触动。</b></div><div><b> 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渊博的知识和驾驭文字的高超本领。</b></div> <h3><b>  以下,是节选的泰戈尔清华演讲徐志摩的译文,我们一起来拜读吧!</b></h3><div><b><br></b></div><div><b> 我的青年朋友,我眼看着你们的年轻面目,闪亮着聪明与诚恳的志趣,但我们的中间却是间隔着年岁的距离,我已经到了黄昏的海边;你们远远地站在那日出的家乡。我的心伸展到你的心,你们有我的祝福。</b></div><div><b> 你们正可以自负,同时也应得知道你们的责任,如今你们生长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时期里,我们从我们的苦恼与痛楚的火焰里隐隐地辩论出这时代的伟大。这苦痛是普遍的,我们还不十分知道前途是何等的光景。</b><br></div> <h3><b>  保持着生命的全部的种子,并不知道他包含着的完全的真理,就在那茎箨豁裂的俄顷我们也不能断定这里面生命将会滋长成什么方式,更无从知道他将来结成什么果实。</b></h3><div><b> 什么是这时期里伟大的事实?那就是我们的门户已经开豁,一个广博的未来的使者已经来到,他已经敲打我们的大门,我们门上的阻拦都已经让路。人类的种族都已经从他们的篱樊内出现,他们已经聚在一处。他们再不在他们隐秘的居处藏匿。<br></b></div><div><b> 我们已经出来,我们不要在墙圈里躲着,我们现在应得在全世界的面前辩护我们的价值,不仅在我们容庞的家人前卖弄能耐,我们必得明证我们的存在的理由,我们必得从我们各家独有的文明里展览普遍的公认的成分。</b><br></div> <h3><b>  现在我是在中国。我问你们,我也问我自己,我们有的是什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从家里拿出来算是你们给这新时期的敬意。你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你明白自己的心吗?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吗?你们史乘里最完善最永久的是什么?你们必得知道,如其你们想要自免于最大的侮辱,遭受蔑视,遭受弃却的侮辱。拿出你们的光亮来,加入这伟大的灯会,你们要来参与这世界文化的展览。</b></h3><div><b> 你们爱你们的生活,单这爱就使你们的生活美好。不是贪心与实利;他们只能产生做买卖的公事房,不是人住的家。</b><br></div><div><b> 能爱实体的事物却不过分的沾恋,而且能给他们一种优美的意致,这是一桩伟大的服务。</b><br></div><div><b> 上天的意思是要我们把这个世界化作我们自己的家,不是要我们存在这世界里像是住店似的。我们只能从一种服务里把这世界化成我们自己的家,那服务就在给他我们真心的爱,又从这爱里使他更美。</b><br></div> <h3><b>  你们看见在天然的事物里都有那表现的灵异,看园里的花,看天上的星,看地上的草叶子,你不能在试验室里分析那个美,你放不到你的口袋里去。那美的表现是不可捉摸的。</b></h3><div><b> 我是倦了,我年纪也大了。我也许再不能会见你们了。这也许是我们最后的一次集会。</b><br></div><div><b> 因此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千成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积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b><br></div> <h3><b>  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满的理想,你们一切的工作,一切的行动都应得折中于那惟一的标准。</b></h3><div><b> 如此你们虽则眷爱地上实体的事物,你们的精神还是无伤的,你们的使命是在拿天堂给人间,拿灵魂来给一切的事物。</b><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