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语录:“芒芒丛林之中,狩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必须做到一击必杀,否则今晚就会失去食物来源”(英文大意)。为保证必杀,贝尔将箭毒蛙的皮肤分泌物涂在他的飞镖上;果然,被击中的猎物迅速死亡。 箭毒蛙可能是南美最毒的生物之一,它的皮肤分泌物中含有一种奇特的化学物质(一种甾体生物碱)。这种化合物毒性极强,大致1克就能杀死二千人。 箭青蛙得名于哥伦比亚印地安部落用它们制作吹筒毒箭。这种近乎原始的武器主要用于狩猎和部落战争,中箭者几乎很难幸存。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箭毒蛙,但关于毒箭的故事却广泛流传。如《三国演义》中“刮骨疗毒”讲述的就是神医华佗为关羽治疗毒箭创伤的故事。 与有毒动物相比较,人们更多地使用植物制作毒箭。 乌头属和箭毒木属(见血封喉)植物是较多用于制作毒箭的两类植物。 (1)乌头属植物
乌头属植物(Aconitum)在分类学上隶属于毛茛科。其拉丁学名(Aconitum)的词根来源于古希腊文Akon,为“飞镖”、“箭头”之意。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即用乌头属植物的根状茎制作毒箭。中国有100多种乌头属植物,其中,铁棒槌、普格乌头、雪上一枝蒿等10多种在民间均被称为“弩箭药”。与古希腊一样,中国古代也较多地使用乌头制作毒箭,宋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也记载了乌头毒箭的制作以及在狩猎和战争中的应用。 川乌、草乌、乌头、黄草乌、雪上一枝蒿、附子等中药均属于乌头属。 乌头属植物的有毒成份为一种称为“乌头碱”的生物碱。该类化合物有很强的毒性,可通过胃肠道和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引起心脏损伤,口服5毫克即可能致命。因此,乌头类药材通常不能口服(外用为主,有镇痛等功效)。中医上使用的“附片”是用醋泡制过的乌头,乌头碱与醋酸中和使毒性大大降低,因而可以适量服用。 此外,云南民间有冬至食用黄草乌的习俗,传说对风湿、关节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黄草乌的乌头碱含量较低,且长时间高温烹煮可促进乌头碱的分解,因而不会产生明显的中毒反应。即使如此,因烹煮不当或混杂其他剧毒乌头等原因,食用黄草乌发生中毒乃至死亡的个案仍时有发生。食用黄草乌须万分谨慎! 据神医华佗诊断,关羽所中毒箭即为乌头所制,尽管没有使关羽当场丧命,但也给他带来了很大麻烦。另一个倒霉蛋孙策(东吴孙权之兄,也是三国英雄人物之一)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饱受痛苦后,他还是呜呼哀哉了。 现在,生活在云南怒江州独龙江流域的独龙族猎手还使用铁棒槌等乌头属植物制作毒箭,用以猎杀飞鸟及野免等小型动物。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们的有猎枪”。在100多年前的片马抗击英国殖民者的斗争中,以及70多年前的滇西抗战中,为保卫家园,滇西的各族猎手们拿起了他们那近乎原始的武器和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乌头毒箭也让侵略者们吃尽了苦头! (2)见血封喉绝不只是一个武林传说
金庸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多次提到了见血封喉这种顶级毒物。尽管情花、金波旬花等神奇毒物是为哄托剧情的超级夸张(或忽悠),见血封喉却是自然界中真实的存在。 见血封喉隶属于桑科箭毒木属(桑树、榕树以及无花果、波罗蜜都属于桑科),全属有4种,均为大树;除中国外,在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也有分布。中国有1种,在海南,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广东的热带地区可以找到它的踪迹。 箭毒木的剧毒成分主要存在于树皮的白色乳汁之中。这些成分以见血封喉甙为主,它们一旦接触动物的伤口,可使中毒者心脏迅速停止跳动,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人们将它们称作“见血封喉”。见血封喉可能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一,据估计,一株成年大树所含的毒素大致可以杀死一千万人! 见血封喉树皮中的白色乳汁经熬制后涂抹在箭头上即可用于狩猎,猎物中箭后可在短短几分钟甚至数十秒迅速死亡,但猎物的肉仍可正常食用。这真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