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且说焦大在贾府受了委屈,心情很不舒坦,终日闷闷不乐,借酒浇愁,渐至五脏六腑全被酒精泡坏。为了活命,他下决心走出大观园这座古代的深宅大院,走出曹雪芹先生撰写的《红楼梦》一书,来到现今社会求医问药。希望能借助现代社会先进的医疗技术妙手回春,拯救自己于不死。</h3><h3> 可焦大毕竟是贾府的一名仆人,虽然资格老,曾有赫赫战功,于贾府先人亦有救命之恩,但也尚需贾府给他养老,平时手头积攒下的银两委实不多。这番治病,他玩不起那套乌龟吊颈——摆瘦壳(阔)儿的把戏,只是随便挑了一家医院去。别看这家医院名气不大,级别不高,但行政大楼、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化验大楼等一栋栋建筑气势不凡。焦大进了医院,亦如当年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样样新鲜,事事稀罕。更令他奇怪的是,在五层多高的门诊大楼内,从一楼到五楼,又从五楼到一楼,各科室门前都清一色地挂着专家门诊的牌子,竟没有发现一个人是医生。焦大冒昧地问:“你们是医生吗?”他们都不回答,只是拿眼睛先瞟了一下焦大,然后就慢慢地将目光移至挂在门前“专家门诊”的牌子上。及至焦大弄明白了,专家即是医生,且医术比普通医生会更高明时,他马上从内到外有了如下三种反应:一是责怪自己太笨,有眼不识金香玉,险些得罪了专家;二是庆幸自己没上错地方,有那么多的专家,自己治病定会有望;三是毫不吝惜地花了多出普通门诊数倍的钱,挂了一个专家号,虔诚地请专家给他看病。此时,在焦大眼里,专家就是专家,专家看病完全用不着望、闻、问、切,只待患者稍作病情介绍,就提笔刷刷地开出了一大摞化验检查单子,叫他先去作检查化验。当焦大遵照医嘱做完大小便、血液等十多项化验和B超、胃镜、CT、X光射线等二十来项检查时,身上所携带的银两已花去将近一半。而专家只是扫了一眼化验检查结果,就对焦大说:“你的病情相当严重,需要马上住院治疗。”</h3><div> 焦大预交了住院费,从医院租来了被盖、脸盆、便壶等住进了住院大楼的病室,医生并不急于给他打针、吃药,而是重新又开出长长的一大串化验检查的单子,要他再作进一步全面、深入、系统的检查化验。等各项检查化验完毕,焦大想:现在总该打针、吃药了吧。不料,医院帐房又通知他,先前预交的住院费已经用完,如想继续住院治疗,请即日到帐房预交住院费,否则,医院将停止治疗。</div><div> 焦大自进医院以来,一针未打,一粒药没吃,终生的积蓄就被盘尽。这时,他才知道现今的医院心黑,不是普通病人呆的地方。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他又像当初在贾府那样对医院进行了一通骚骂。但骂归骂,等骂过了一想,自己在这里无亲无友,无依无靠,生计甚难。往后的日子如何打发?看来不如重新回到《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去挨命算了。<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我的小小说修辞(创作谈)<br></div><div><br></div><div> 我是业余写小小说的,还有幸被吸收为省作家协会会员。用朋友半恭维半玩笑的话说,是写成了“家”。因此,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小小说?怎样写小小说?本来我不怎么关心这些问题,被问的多了,就要关注和思考。尽管每一次的关注和思考都是零碎、不系统的,可日积月累,不经意间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小小说修辞。<br></div><div> 小小说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作艺术样式。小小说的小,首先是篇幅短小。通常都是一、两千字成篇,也有只有几百字甚至几十字的。跟长、中篇小说比“块头”,它们是“巨无霸”,小小说却是“小布点”;跟短篇小说比,它也是“小老弟”。因其块头小,它还有微型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千字小说、一袋烟小说、掌上小说、精短小说、蚂蚁小说等别名,但不管哪个名字都包含一个共同的意思,那就是直言其篇幅短小。</div><div> 其次是容量小。在它有限的篇幅里,容不下复杂的故事情节,容不下太多的人物,不能有太多的主题,不能有多重的结构,也不能正面书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常常是寥寥一两个人物、几个场景的联结,便构成了创作。在文学的殿堂里,小小说是“一雕梁、一画础、一盆景”,它关注、发现和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短暂瞬间、一个小小片段。大主题、大题材,大问题都是小小说不能容纳的。</div><div> 小小说的大,主要是艺术空间大,滴水观海、尺幅千里、微言大义。一篇好的小小说作品,如同一滴露珠,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如同一株小草,能传递初春的信息,如同一颗火星,能引爆读者的想象思维,如同一件微雕艺术,在方寸之内能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纷纭复杂和万千气象。小小说虽然离不开人物和故事,但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写人,也不是写事,它最终目的是要表现一种思想——包含在人物故事中的真、善、美、情、爱、精神、真理、道德等等,即所谓的文以载道。没有思想意蕴的小小说就如同是商店里的塑料模特,没有灵魂,徒有其形,“活”不起来。</div><div> 简言之,小小说有故事的曲折,但不是故事;有散文的神韵,但不是散文;有杂文的辛辣和幽默,但不是杂文。它是小说家族中的一员,但不是长、中篇的缩写,也不是最短的短篇,更不是家族成员的“边角料”、“残羹剩饭”。它是以最小的篇幅通过虚构人物故事表现作者某种思想的一种新文体,是独立、有尊严的艺术存在。一篇小小说在胎腹中一酝酿,就具备小小说自身的特征与血型。</div><div> 小小说写作有非常个性化的规律和方式。它特别讲究对生活切入口的选择和结构技巧,只有选准了生活的切入口或横断面,才能体现“小意象,大意境”,才能使作品富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飘逸,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隐晦。才能达到“微小的景观,包容宏大的世界”的艺术效果。写小小说需要一点“禅机”:小小说素材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小小说作者需要有一双“慧眼”,有一种“点石成金”的本领,善于在偶然中发现必然,在平凡中寻求伟大,在瞬间中抓住永恒,点石成金。当“最小的”装不下“最大的”时,还要借助和运用夸张、变形、荒诞、介入和隐退等艺术手段和技巧。这些就是小小说动笔前确定主题和谋篇布局的酝酿思考,也叫构思。</div><div> 细节是小小说的焦点和血肉,维系着小小说的生命能量,同时支持着小小说的故事展开角度和方向;细节能使小小说单纯的叙述丰富起来,生动起来,能够升华作品的内涵,达到形而上的境界;细节是小小说房屋里亮着的一盏灯,可以指引和照亮整篇小小说,甚至整篇小说都要建筑在一个典型细节上。小小说的本色天然、充盈完美需要细节来完成。</div><div> 留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写小小说要做到字外有字,句外有句,篇外有篇,有弦外之音,有维纳斯之美,从这个角度讲,小小说是不完整的。一篇完整的小小说通常要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才能让人余味无穷。小小说不能太直白,作者有时要制造一点朦胧,设置一些迷局,让人觉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巧合和意外是小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常用的手段,小说的成功与失败也常在此一举。小小说与生俱来的“软肋”是篇幅有限,杯水兴澜,然而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味无穷,所以结尾很重要,常常是文“眼”要亮,才有冲击波,能震撼读者的心灵。</div><div> 语言是小小说的外衣。小小说的语言除了要富于诗意和哲理外,更要精炼简洁干净利索,要将形容词的使用降到最低点。小小说作者,手里要始终拿着一把放大镜,从生活的海洋里寻找到最为精辟的语言来建筑自己的小小说大厦,还要学会象诗词作者那样去锤炼语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iv><div> 在小小说创作过程中,同样要运用叙述和肖像、环境、心理描写等表达方式,但叙述是小小说主导表达方式,描写不能放纵笔墨展开来写。</div><div> 这就是我心中的小小说,也是我写作的标竿。</div><div>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