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天主教堂

邢东魁

<p class="ql-block">  大名在历史上是政治、经济、文化区域中心,水陆交通便利,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洛阳、西安的国内丝绸之路主航道,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云集魏州大名府。</p><p class="ql-block"> 西域伊斯兰教在唐代传入大名,穆斯林在卫运河沿岸经商定居。目前,大名县是邯郸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上世纪初期天主教、基督教的西洋传教士们纷纷来大名传教,大名成为冀鲁豫一代的主教区,至今仍遗存东街天主教堂、基督教宣圣会医院旧址等国保和省保级建筑群。道教历来在民间盛行,东土山、西土山等道教场所吸引了方圆百里的信众。佛教寺院遍布县内各地,尤其是唐代兴建的兴化寺,是临济宗的祖庭,每年有韩国信众前来礼佛。压沙寺、普照寺规模巨大,气势恢宏。大名历来是行政区域中心,一个城内曾经同时有两个县文庙、一个府文庙,可谓儒教盛行,香火鼎盛。</p><p class="ql-block"> 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佛教、儒教在中原福地大名版图上,形成了六大宗教和睦共荣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  大名天主教教堂位于河北大名县城内东街路南,有一座高四十二米的钟楼,顶端矗立着一个象征天主教教会的十字架,这就是大名县天主教宠爱之母大堂。该教堂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河北省现存最雄伟壮丽的圣堂之一。</p><p class="ql-block"> 河北大名县城东街路南,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竣工,1921年12月。</p><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宠爱之母大堂。建筑面积约1440平方米,为钟楼和礼拜堂一体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材料为砖、石、木。钟楼位于整个建筑的北端,楼高46米,楼上三面各嵌有一直径1.42米大钟,正门上方3米处的供龛内雕刻有圣母抱耶稣玉石像,像两侧刻有对联:“欲识其宠请看怀中所抱,要知厥能试观掌上所持”,横批“宠爱之母保障大名”。前有月台,钟楼的前方两侧建有对称的两个高约20多米的小陪楼。礼拜堂高约18.5米,堂外墙磨砖对缝,堂内砖饰券顶,中间净跨11米,38个墙柱,22个金柱,窗用彩花玻璃镶嵌,东西壁为苦路“十四处”油画,此教堂为法国天主教会所建,至解放前夕,这里一直作为大名教区的中心和主教府所在地。自1990年修缮后,保存基本完好。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结构</p><p class="ql-block"> 钟楼上,东西北三面均有直径为一点四二米的大钟表。钟楼的东南、西南分别建有对称性的两个高二十米的小陪楼,远远看去象个“山”字,稳重、挺拔、壮观。大堂模仿西方国家教堂建筑,规模宏大,式样新颖,堂内设施富丽堂皇,别具一格。</p><p class="ql-block"> 大堂占地面积一千二百二十点三九平方米,呈“十”字形。大门面北而开,呈“凸”字形。其北墙基高出地面五点三O米,均为青石所砌。东、西、南三面墙基高出地面二米,同样是用长方形青石砌成。大堂的拱形大门上面三米处,有圣母怀抱耶稣铜铸坐像,高一米左右。大门上雕刻一副对联。上联是“欲识其宠请看怀中所抱;下联是:要知厥能试观掌上何持;横批是:宠爱之母保障大名。大门的东西两侧,有对称性的两个拱形小陪门。这些建筑的表面,无论砖与石上大都雕刻着各式图案。</p><p class="ql-block">内部雕像</p><p class="ql-block"> 大堂由北而南,甬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数行红色跪凳,一直排到大堂南端的正祭台前。跪凳是专为教徒祈祷用的。正祭台用石头砌成,它有四级台阶。第一台阶专为做弥撒用。第二台阶中间有石雕圣体楼,圣体楼的两边规则地放着蜡烛。第三台阶上放有鲜花。第四台阶上供有耶稣苦像、若望像、圣母像,两头还分别有两个手捧蜡烛树的天神像,这五个石膏像均有一点七米左右。石膏像后有一座二米高的假山,山顶放着一个十字架。紧挨正祭台的前面,东西靠墙处有若瑟石膏像和耶稣圣心石膏像相对。在呈“十”字形的东西两端,分别有德列撒和圣依纳爵、圣母和护守天神,圣女加大利娜和对方济格。六个一点七米左右的石膏塑像遥遥相对,这些石膏像称为偏祭台。石膏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堂内南北有两行高大的青石圆明柱。每行九根,每根柱座高零点九米,柱身高二点八九米,柱帽高零点七米。十八根石柱稳如磐石,支顶着大堂。正祭台的前面,东行第三根圆明柱,周围有一个二米多高的木制讲道台。此台由北而入,随螺旋式台阶而上。这里专为神甫讲圣经而用。由于讲道台是圆形,神甫可以随便面向各方。讲道台的表面有许多浮雕,刻有耶稣及其门徒的历史。这些浮雕除用油彩绘制外,还有许多处用金线勾勒,顿挫转折有力,线条流畅。</p><p class="ql-block">顶部结构。</p><p class="ql-block"> 堂顶为拱形。用蓝砖白灰南北依次砌成十三个 形,并在 形的交叉处安有十二个木刻圆形图案,中间的一个圆形框中刻制了一个十字架。蓝砖白灰处,线条粗细匀称,都似画笔描绘一样,新如初建,各处棱角笔直如线。</p> <p class="ql-block">  大名天主教会源于十九世纪中叶,清同治元年(1862年),两法籍耶稣会士来大名传教,入教者甚众。民国五年(1916年),由于教友渐众,教会定在原镇台衙所属箭马道遗址(今大名东街路南天主堂所在地)修建西方歌德式教堂一座。</p><p class="ql-block"> 圣堂由法籍耶稣会士郝嘉禄司铎主持设计筹建。建堂款项,除国内外捐献外,均由天津总堂拨发。大堂除砖瓦木石由国内筹备外,内部装饰之物,诸如石膏像、油画像、蜡树、管风琴、大钟表、门窗彩色玻璃等,皆按建堂设计规格由法国定做。该堂占地1220.39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大门朝北,呈“凸”字形。主钟楼高达47米,顶端十字架俯瞰全城。其建筑气势雄伟、神圣庄严,至今仍属国内罕见。当年,大堂以东又续建平房百余间,设立了养老院。同时,在路北堂院内又成立了蒙养小学及经言小学,以对教友子女进行启蒙教育和信仰培育。此后,又在东街路南设一医院,由主母会修女负责。</p><p class="ql-block"> 据教堂《建堂碑记》载:粤溯大名东街路北,旧的圣堂一座。厥后,城乡信友加多,各院生徒渐众,旧堂狭隘,苦其难容,乃议重建圣堂于东街路南。高其闬闳,增其式廓。爰鸠工庀材,经方营位。于降生后一千九百十八年七月二号,耶稣会会长郝司铎嘉禄祝圣筑基首石。维时公恩利格及副主教刘公恩利格,教宗本笃第十五御极,主教马司直隶东南教务。越二年,于二号而工告竣。于九月二十六号,肇举弥撒大祭。于一千九百二十一年十二月八号,主教刘公恩利格祝圣新堂,献于“宠爱之母”。窃以此堂,规模宏大,功烈高深,恐其年远而就凐没,故叙其颠末,勒诸贞珉,永垂不朽,是为记。天主降一千九百二十一年十二月八号立。</p> <p class="ql-block">  紧挨大门的东西两个墙角处,各有一个木制神工楼。楼高二点五六米,它是教友们坦白自己过错,神甫代表天主宽容罪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靠北墙大门上有一座二层木楼。楼上有一个形似木制小屋,其长四点三一米,宽二米,高七米,这就是教堂的音乐楼,小屋就是大型风琴。每到大节日奏乐的时候,需要两个人踏风箱,琴声嘹亮,灌满教堂的各个角落。堂里还有一个小风琴,长一点二五米,高一点四一米,宽一点三六米,小风琴是专为举行较小的礼节用的。</p><p class="ql-block"> 由音乐楼随螺旋式楼梯而上,钟楼的里面象个圆筒。上完最后一梯,便似一小间圆式房子,里面有一个机器,这就是钟表的机器。机器长一点五七米,高一点零三米,宽零点九五米。它是齿轮通过铁棍传动走时的,这座钟一刻就报“叮、当”两下,两刻就报“叮、当”四下,三刻报“叮、当”六下。四刻就依次“叮、当”报八下。一点则“当”的报一下,两点“当、当”报两下,十二点依次“当……当”报十二下。不仅报刻、报时清楚不混,并且为不使人们含混不清,报刻、报时后间隔五分钟又重报一次报的刻或时,以提醒人们的时间观念。</p><p class="ql-block"> 大门外东西、西北两处,有两座对称性的石碑。碑高三点一八米。其碑高一米,长一点三七米,厚零点四八米;碑身高一点四八米,长一点一五米,厚零点三五米;碑帽高零点七米。东北处的石碑简要的记载了建堂的时间及原因:大名县天主教堂原来在城内东街路北。由于教友越来越多,旧有教堂已容纳不下,于是由主教恩利格及、副主教恩利司等(均法国人),议定在路南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宠爱之母大堂。它始建于一九一八年七月二日,竣工于一九二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历时三年零二个月。</p><p class="ql-block"> 大堂里的石膏塑像、石膏浮雕、石头和木头上雕刻的图案、油画、针绣等人物形象传神,图案工整,重笔浓彩,精雕细刻。给人一种神秘、庄重、严肃的感觉。</p>